快乐雏鹰展翅飞翔
——记潮安县实验学校少先队开展情况潮安县实验学校创办于1997年9月,位于潮安县城中心区,占地面积62.029亩,直属潮安县教育局管理,实验“九年义务一贯制”办学模式。
学校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2986人,教师103人。
是广东省一级学校。
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打造了“自主—创新”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以发展为中心的人本管理,以班级文化为中心的德育管理,以科研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养育了“绿色、科技、书香”学校文化特色。
在特色文化的熏陶下,在少先队星星火炬的照耀下,实验学校少先队以奋发向上的蓬勃生机为队员营造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快乐的成长摇篮。
一群快乐“雏鹰”在实验这片广阔蓝天上展翅飞翔。
一、精耕细作,夯实“精品工程”的根基
少先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更是“精品工程”,少先队基础建设就是打造“精品工程”的根基。
学校党支部、团委会逐步完善和健全了少先队组织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管理队伍建设,保证了少先队各项工作在质和量方面有了新的飞跃。
(一)组织队伍建设
完善了“少先队总队、大队、中队、小队”四级管理网络,创新推行了“年级辅导员”和“助理辅导员”制度,让“助理辅导员”充实到各中队去,向有经验的辅导员学习并协助其工作,发挥了“以团带队”、“以老带新”的优势,充实、活跃了各级组织队伍力量。
还外聘有专业特长的家长代表、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扩大校外辅导员的辐射作用。
例如,每年都聘请县交通学校曹校长为队员贯彻安全教育;去年世界环境日,邀请徒步走中国的志愿者为队员做环保宣传;今年3月份,聘请市关工委副主任许拱明同志为队员做革命传统教育等等。
(二)活动阵地建设
在原来“红领巾执勤队”、“红领巾督导队”、“广播站”、“小记者”、“仪仗队”、“爱心基金会”、“少先队队室”等阵地的基础上,增设了“校园之声编辑部”、“《校园之声》电子队报”、“小小气象哨”和“《队旗飘飘》宣传栏”四个阵地。
(三)管理队伍建设
少先队工作面对的是一个个发展的、独特的、有独立意义的人,每年学校都精心搭配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教师任中队辅导员,为辅导员和队员订阅了《辅导员》、《少先队活动》、《红树林》等报刊。
在学科“新课标”进行到如火如荼之际,学校少先队工作同样走进“新课标”,用“新课标”精神来指导少先队这门特殊“综合课程”。
还定期以“请进来”或“走出去”办法安排辅导员进行培训,组织辅导员交流教育心得,撰写论文。
2004年7月学校组织青年辅导员林纯、陈梅生老师到广州进行辅导员综合知识培训,2005年选派青年辅导员陈丽俐、许泽堃老师参加县团委组织的观摩学习。
2004年林纯老师荣获县“优秀辅导员”称号,2007年陈梅生老师荣获广东省第三届十佳辅导员称号,2007年苏毅老师荣获市“优秀辅导员”称号。
二、深化实践活动,搭建体验舞台
“体验教育”活动是少先队教育主题,体验与实践是紧紧相连的。
体验是亲身经历,形成经验的一种思维过程。
要使队员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多彩的活动是关键、突破口,是少先队组织的生命。
因而,学校积极贯彻上级少工委、团委的指示精神,根据少先队员的身心特点和生活学习环境,策划开展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体验教育系列化活动:
(一)家庭体验亲情和艰辛。
组织开展了“小鬼当家苦也乐”、“谁是最佳小厨师”、“温馨话语一整天”、“三八节里献真情”等活动,使孩子们体验到了家庭劳动的艰辛和责任,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增进了与亲人的感情。
(二)学校体验激励和合作。
通过开展“学《规范》、见行动”、“五项竞赛”、“学月文明班”等活动,将德育细化到队员成长的过程,使少先队员体验到言行文明和操行规范带来的效果;通过开展拔河比赛、篮球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少先队员体验到团结和合作的力量,增强了集体主义感和团队荣誉感。
在“雏鹰争章”活动中,学校大队部以《潮安县雏鹰奖章实施细则》为指导,把争章多样化与考章规范化科学地融合在一起,把争章活动融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把相关主题的奖章项目与每月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有目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定期评选获章队员,及时为队员贴徽章。
一枚枚奖章成为点亮少先队员心灵的星星之火。
(三)社区活动陶冶情操。
课余时间,大队部鼓励队员组成“红领巾一条街”、“学雷锋小组”,几年如一日开展爱心活动,利用“爱心基金会”为周边地区有困难的人送去温暖;在深化“手拉手”活动中,与赤凤镇的中心小学结成对子,让队员走进贫困山区,倾听同龄人心声,品味艰苦生活,让队员在结对子中产生共鸣。
2004年,学校少先队“学雷锋”爱心小组荣获潮汕星河奖品德奖“三等奖”。
双休日里,学校组织队员到劳动基地——伟光实业有限公司幸运城参加劳动,直接让老农手把手地教队员们摘茶;到艺术基地——“华声群艺交流中心”参观书画展;到家乡的梅林湖进行水质资源调查;到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教育基地参观,领略航空航天科技魅力。
暑假里,大队部还配合上级团委的安排,组织队员参加军事夏令营;针对家乡潮州特有的民俗风情、地理人文、地方文化、乡土特色,带领队员参观名胜古迹,考察地理资源,了解风俗民情,领略深厚的人文知识,研究潮汕文化。
三、推进“三特色”少先队,创新体验教育
为融合“绿色、科技、书香”校园文化特色,进一步提升少先队的品牌。
在创新体验教育中,我校少先队“以人为本”,为争创“科技、绿色、书香”三特色少先队而不懈努力,做到在绿色的环境中培养健康人,在信息技术的教育中培养现代人,在浓浓书香的氛围中培养文雅人。
(一)绿色环保少先队
在日常中,各中队在队员中广泛发动,组成护绿小队,分片包区,全面负起学校绿化的养护工作。
“我为实验添点绿,共植校园一棵树”宣传语随处可见;队日里,各中队积极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呼唤绿色文明、共创绿色学校”等主题班会;节假日,辅导员老师还带领队员到思宝不锈钢有限公司、绿色世界“幸运城”、华声群艺馆等参观学习;另外,少先队还积极响应市、县团委的号召,多次参与“梅林湖自然资源考察”、“榕洽生态园自然资源考察”的考察实践活动。
近两年来,我校少先队已组织近7500多人次,进行过不同类型的绿色体验社会实践活动。
队员在绿色环保体验教育中,参加征文、书画等环保活动比赛中共有52人次获奖。
2002年12月,学生陈晓吟参加省中小学生航天航空征文比赛获三等奖;2003年6月,601班杨国江、吴仕洲两位同学获潮安县环保征文二、三等奖;2004年3月,学校被上级授予“潮安县首届绿色学校”,同年被省授予“绿色校园”称号。
(二)科技创新少先队
队员们充分借助学校实验室、科技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电教室等先进设备、设施为活动平台,以社区中富含科技成分的工厂、农场、展览馆为活动园地。
成立各种科技兴趣小组。
如红领巾气象哨、校园之声编辑部、生物兴趣组、信息技术小组,队员在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得到了探索科学奥秘、获得新知、获得成功的快乐。
2005年,信息技术小组的队员在第二、三届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知识竞赛、21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县第一届青少年小制作、小发明比赛,先后有陈淋等20人分获全国二、三等奖,林欢、沈锐平获省三等奖,郑佳琳等13人分获县一、二、三等奖;2006年,沈达等几名队员参加全国纵横码输入法比赛,获潮州赛区少年组团体第三名;今年科技节,队员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创造、制作了很多有一定价值的作品。
2005年5月,学校被中国少年科学院授予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同年被潮州市教育局评为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2006年2月被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科协等单位授予为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三)浓浓书香少先队
为营造浓郁读书氛围,学校加大投资,增订报刊杂志,扩大图书室、阅览室的藏书量。
利用校园黑板报、墙壁宣传橱窗等形式把一些优秀的诗词、短句、名言悬挂上墙,供学生铭记,使校园到处洋溢浓郁书香之气。
大队部还和语文组配合,新学期伊始,针对不同年级,为队员列出了必读书目、必背书目、荐读书目,为队员明确读书方向。
课程上增设阅读课和读书心得交流课。
大队部精心设计适合本校队员学习的读书档案本,激励队员多读、多记、多写,并选优推荐作品刊登学校《校园之声》电子队报,参加每年10月读书节的展评,以此恒久学生的读书热情。
如今,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已在校园蔚然成风。
几年来,在不懈的追求中,学校不仅培养一大批知识全面、人格健全,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小公民,还涌现出大量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
有多名少先队员获得国省市县荣誉,陈淋等20人在第二、三届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知识竞赛中获二、三等奖;刘娉媛曾评为县“十佳少年”;刘惠儿被评为县“十佳少先队员”刘惠吟被评为市“优秀运动员”;刘文惠被评为省“五好小公民”;刘惠儿还
获得省“二级雏鹰奖章”;刘洁获得省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刘雪虹、沈增彬等22人获得县三级雏鹰奖;陈媛、沈美窕、洪筠等30多人获得县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郑佳琳、李求、王世贤、沈思航等50多人获得县三好学生称号。
办学以来,校少先队也屡获殊荣:广东省红旗大队、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全国魅力少先队、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省少先队重点联系学校、市少先队重点联系学校、县优秀学雷锋小组。
(学雷锋小组曾荣获潮汕星河奖品德奖)县电视台多次报道学校少先队的先进做法,少先队活动情况也多次在市级乃至国家级刊物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