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孝感市2020届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三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湖北省孝感市2020届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三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第十三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想一想)
1、知道重庆谈判的史实。

2、了解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学习网络:(记一记)
重庆谈判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学习导读:(看一看)
一、重庆谈判
1、背景:
①、蒋介石的假和平:为内战准备时间,欺骗人民;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②、毛泽东的真和平:为争取和平,揭穿假和平阴谋;亲赴重庆签协议;
2、时间:1945年8月;
3、结果:
①、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
②、国民党接受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和召开政协会议建议;
③、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解放军的合法地位。

4、意义:
①、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共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共的影响;
②、蒋介石再发动内战,就将处于政治上的被动地位。

二、人民解放战争
1、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内战全面爆发。

2、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①、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时间、战术)
②、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陕北:西北解放军,彭德怀、贺龙,“蘑菇战术”; 山东:华东解放军,陈毅、粟裕,“孟良崮战役”。

3、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①、目的:进攻国民党统治区,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②、意义:(三路大军成“品字形”)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4、胜利——重要战役:
①、背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10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②、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 重庆谈判和人民 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③、主要战役:
⑴、辽沈战役:48.9—48.11;林彪、罗荣桓;东北解放军,歼敌47万;解放东
北全境(力量改变);
⑵、淮海战役:48.11—49.1;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中原和华
东解放军;歼敌55万;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⑶、平津战役:48.11—49.1;林彪、聂荣臻、罗荣桓;东北和华北解放军;歼灭
和改编52万;华北全境解放;
⑷、渡江战役:49.4;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课堂导学:(做一做)
说明人民解放战争的经过和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课堂小结:(说一说)
列表比较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课堂巩固:(练一练)
一、单选题: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
A、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B、达到国共实行分治的目的
C、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重庆谈判最终未成达成协议的是()
A、实现政治民主化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D、和平建国的方针
3、抗战胜利后,全面内战爆发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
B、上党地区
C、山东解放区
D、陕某宁解放区
4、1947年夏,晋冀鲁豫解放军生力强渡黄河,横跨陇海玫,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到达()
A、陕北地区
B、大别山地区
C、延安地区
D、中原地区
5、1947年,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他采用的战术是()
A、蘑菇战术
B、各个击破
C、围点打援
D、济南战术
6、人民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目标是()
A、消灭南线的国民党军队主力
B、牵制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C、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反攻
D、与国民党的军队展开战略决战
7、1947年10月,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时,颁布了()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土地革命路线
C、《中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是()
A、“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B、“关门打狗”
C、“中间突破,分割歼灭”
D、“蘑菇”战术
9、三大战役中,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并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下列哪个城市的解放方式与北京解放方式相类似()
A、南京
B、徐州
C、长春
D、天津
11、“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起止地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潼
B、东起湖口,西至江阴
C、东起南京,西至武汉
D、东起江阴,西至湖口
12、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时间是()
A、1927年4月——1949年4月
B、1927年7月——1949年4月
C、1927年4月——1949年9月
D、1927年7月——1949年9月
二、材料分析题:
13、2020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来纪念,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四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邀请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看图学史
“望风而起”喻指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1)简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伟大历史功绩。

方式二:咏诗学史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方式三:赏乐学史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中华儿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3)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动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请你为同学们再推荐一首抗日歌曲。

(写出歌曲名称)
方式四:识物学史
(4)图中的标语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此时集结在泰州的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什么战役?
领会与创新
(5)除了上述四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14、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
图1 “师夷长技”图2 变法图强图3 孙中山图4 陈独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他们所领导的运动对我国有何影响?
(4)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近代中国的探索有什么启示?
15、【话说近代中国】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

近代以来,它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

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

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屈辱南京
(1)南京“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请举一例说明。

英雄中国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请写出近代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至少写出两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迎接新生
(3)用史实说明为什么“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7、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

认真阅读以下诗词: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途中,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召开了一次非
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哪次重要战役?(4)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