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保温设计

建筑保温设计


开始出现结露的温度。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2).材料的导热系数修正系数,避免出现保 温性能的隐患。 (3).为防止出现热桥,进行有必要的验算, 以防止出现凝结水。 (4).根据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将围护结构 划分为四类: D>6.0为Ι 型,D=4.1~6.0为Ⅱ型,D=1.6~4.0 为Ⅲ型,D≤1.5为Ⅳ型,对于实际砖墙,当 D=1.6~4.0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仍按Ⅱ取值。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3.室内空气与外墙(或屋顶)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Δt] 允许温差[Δt],根据房间性质及结构,按表3-2取值。

4.温差修正系数n 因最小传热阻计算式采用的是室外空气温度,当某些围护结 构的外表面不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时,应对室内温差加以修 正,修正系数n见表3-3。

(W/m2)
围护结构的保温构造

1.保温、承重合二为一
2.单设保温层 3.复合结构


第二节 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

二、绝热材料(Insulation material)
所谓绝热材料是指那些绝热性能比较高,也就是导热系数比 较小的材料。 通常把导热系数λ<0.25,并能用于绝热工程的称为绝热材料 把用于控制室内热量外流的叫保温材料。 防止热量进入室内的叫隔热材料。 影响材料导热系数λ的因素:(下张幻灯) 1.密度;2.湿度;3.温度


“格林塔尔”保温材料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持久的耐 候力、广泛的亲和力和高粘接性。耐候力来源于天然 原料(无机硅酸矿、硫铝酸盐、碳酸盐矿、天然橡胶) 的激活与搭配,复合材料结构(硅酸盐矿的三维八面 体细孔也与胶连颗粒)精密组合,使保温系统关键部 位的粘接等性能异常稳定,能够抵抗紫外线、酸雨、 风沙等恶劣环境数十年的侵蚀,耐候性极强。广泛的 亲和力是考虑到绝大部分建筑外围护结构材料有硅酸 盐成分,“格林塔尔”保温材料与硅酸制品(混凝土、 砖、石、砌块、玻璃、磁砖)建立永久的结构性连接 而成为整体,远远优于有合成胶的表面粘接,“格林 塔尔”保温材料与任何围护结构建立的保温复合墙都 能成为牢不可破的整体。 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59W/m.k(1cm厚“格林塔尔”保 温砂浆的保温效率可超过12cm厚砖墙的保温效率),且 有很好的防水性能和优越的耐候性,使保温效果稳定 持久。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增强建筑物的密闭性,防止冷风渗透 冬季室外气温低,室内外温差较大,风通过门 窗洞口或其他缝隙渗入室内,从而降低室内温 度并引起气温波动。 同时,当风作用作用在围护结构外表面时,使 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增大,也影响了它的 保温性能。 有效途径: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薄弱部位、增 强建筑在冬季的密闭性。同时空气卫生不受很 大的影响。
使用范围: 1、住宅和公共建筑内外墙 体、地面和层顶的保温和防 水工程 2、温室、粮库和军用设施 等需要恒温条件的建筑物体 的保温,隔热和防水 3、热土条件差的旧建筑外 围护墙保温隔热改造 4、建筑物的隔音工程 5、各种建筑表面袭缝修补 工程 6、结露面(连接点)及渗 水面剥落,剥离现象的修补 工程
第三章 建筑保温设计
heat preservation in building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建筑保温设计综合处理的基本原则 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 外窗、外门和地面的保温设计 特殊部位保温设计 被动式利用太阳能设计初步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建筑作为一项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 在设计中无疑要兼顾各个方面,充分利 用各种因素,解决存在的问题。 中国领域宽广,按建筑热工设计分区要 求,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必须进行保温 设计。



外墙保温玻璃棉制品 外墙保温玻璃棉制品分为玻璃棉毡和玻璃棉板两种,可将 毡或板表面涂上黑胶或粘附一层黑色的玻璃纤维毡加固,适 用于商业,工业和民用建筑墙体,客车车厢的保温隔热。可用 在下列护板的后面:纤维-混凝土板,天然石板,砖或瓦,金 属或聚氯乙烯的搭接,木盖板等,特别适合于预先制好的盒 式结构的保温隔热。 使用外墙保温玻璃棉制品可以给您提供如下好处: 防止结露,减轻墙体重量,增加使用面积,节约能源,增加 舒适度,美观实用,可对旧建筑物进行保温,保护主体结构, 隔音,防火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1.建筑体型设计,尽量减少外围护结构总面积: 平壁总传热量为: Q=q.τ .F m Q — 总传热量 (W.h) q — 平壁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传热量 (W/m2) (热流强度) τ — 传热时数(h) F — 围护结构的总面积(m2) 优化平面形式和建筑体形、减少外围护结构的 总面积都能有效减少能耗。
2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中 规定: 建筑物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0及0.30以下,如 果体形系数大于0.30,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 温,其传热系数应符合表1.3-6的规定。 (体形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 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不包括 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的面积。)



玻璃幕墙用玻璃棉制品 玻璃幕墙用玻璃棉制品分为玻璃棉毡和玻璃棉板 两种,可将毡或板表面涂上黑胶或粘附一层黑色的 玻璃纤维毡加固,适用于商业,工业和公共建筑玻 璃幕墙的保温隔热。 使用玻璃幕墙用玻璃棉制品可以给您提供如下好 处: 防止结露,减轻墙体重量,增加使用面积,节约能 源,增加舒适度,美观实用,保护主体结构,隔音, 防火



膨胀珍珠岩绝热制品 本节内容适用于以膨胀珍珠岩为主要成分,掺加不同种类 粘结剂而制成的板、管壳等绝热制品。其使用温度界限为 -50~900℃。 外墙内保温条板 本节内容适用于复合在住宅建筑结构外墙内侧的预制保温 条板(以下简称内保温条板)。一般民用建筑用内保温板 可以参照执行。 外墙内保温条板指面密度小于50kg/m2,面层厚度10~ 15mm,板重不大于100kg,长宽比不小于2.5的复合于结构 外墙内侧的预制保温条板。 膨胀蛭石制品 本节内容适用于使用温度在-40~800℃范围内的各种形式 的水泥膨胀蛭石制品。其他粘结剂制成的制品应参照使用。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5).对不直接与室外相邻的围护结构 做保温设计时,予以修正。 (6).体形系数大于0.30,各部分保温性 能应符合表1.3-6的规定。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按我国现行设计规范,保温设计是取阴寒天气作为设计计算基准 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可近似为稳态 传热。按稳态传热的理论,传热阻便成为外墙和屋顶保温性能优 劣的特征指标,外墙和屋顶的保温设计则成为确定其合理的传热 阻。以下是我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规定的设 计方法---最小热阻法。 一、最小传热阻的确定 Ro.min =(ti –te)n Ri /[Δ t] (m2.K/W) 式中 ti ; te ---冬季室内、外计算温度°C; n---温差修正系数; Ri---内表面换热阻,m2.K/W; [Δ t]---室内空气与外墙(或屋顶)内表面之间的允许温差, °C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外墙和屋顶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部分,对其保温 能力的要求,取决于房间的使用性质及技术经济条件。 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1)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即内表面温度不得低于 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2)对于大量的民用建筑,不仅要保证内表面不 结露,还需满足一定的热舒适条件,限制内表面温 度,以免产生过强的冷辐射效应; (3)从节能要求考虑,热损失应尽可能的小; (4)应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以上参数的确定原则和选用方法为: 1.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i ti值因房间使用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值。 对于一般居住建筑取18°C;对于高级居住建筑、医疗和福利 建筑、托幼建筑等,取20 °C。 2.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 te值的选取较为复杂一些,它的取值大小与所设计的外墙或屋 顶的热惰性指标值大小有关。一般说来,热惰性指标值大, te 取值较高,相反亦然。 我国规范对te的选取作了具体规定,见表3--1

5.内表面换热阻Ri,按第二章取值。 按上述步骤,在取得各参数值后,便可求得 Ro.min 。 应当注意,求得这个最小传热组,并不意味 着外围护结构的实有热阻一定要刚好等于最 小传热阻,它只是起码的标准。 实际热阻应高于或等于它,但不得低于它。 Ro ≥ Ro.min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格林塔尔”墙体保温材料是引进韩国的“格林塔尔” 技术,在国家建设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经三年课题攻关 研制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性能建筑保温材料。它不 但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建筑 墙体的开裂、渗水等问题,并创造了粉料现场加水、涂 抹上墙的施工方式,不但提高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效率, 而且为建筑师的建筑艺术造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格 林塔尔”保温材料和施工应用技术推动了保温材料在建 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加快了中国建筑达到节能50%目 标的步伐。


一、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二、防止冷风的不利影响 三、选择合理的建筑体形与平面形式 四、使房间具有良好的热特性与合理的供热 系统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争取良好的朝向和适当的建筑物间距 在建筑中,透过窗口射入室内的太阳辐 射,直接给室内供热;入射到墙体和屋 顶上的太阳辐射,可使围护结构温度升 高。 保持适当的间距,可有效提高日照时间。

此外,在实际设计当中,当居住建筑、医院、幼儿园、办公 楼、学校和门诊部等建筑物的外墙为轻质材料时,外墙的最 小传热阻应在前述计算求得Ro.min的基础上进行附加,其附 加值应按表3-4的规定采用。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第一节 建筑保温的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