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法规完整教学课件
(3) 政策性
• 例如
• 安全生产许可管理
•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
•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
•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登记
• 违法违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技术评价
1.1.1 建设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调整对象
(1)建设活动中的行政管理关系 国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及有关单位发生的相应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建设活动中的经济协作关系 平等自愿,互利互助的横向协作关系 (3)从事建设活动过程中的其他民事关系 因从事建设活动而产生的国家,单位法人,公民之间的民 事权力义务关系。
会的需求
三 土木工程专业常见的法律法规问题
• 1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从业的工作会和相关法律法 规联系吗?
• 2土木工程专业设计工作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吗? • 3签订“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工程施工合同”“工
程监理合同”需要哪些法律法规? • 4土木工程施工工作中,会应用哪些法律法规知识? • 5工程建设项目开发,有哪些法律程序? • 6大学生能否创建“建筑业行业企业”?
•
绪论
一 土木工程专业和法律法规的关系
• 土木工程活动特征 • 1土木工程活动的主要表现:工程管理,勘
察设计,建设施工 • 2社会对合法的土木工程活动行为的法律保
护性,约束性 • 3接受转发职能,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要求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
• 1基本专业知识的要求; • 2全能型,管理型人才的要求,更好适应社
故而在多数场合下,可以以“建设”代替“建筑”一词。
1.1.1 建设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概 念
建设法规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 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 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四 教学要求和方法
• 一教学要求 • 1掌握主要法规的名称,实质和基本内容 • 2熟悉相关法规条款的主要内容 • 3学会常用法规的基本应用方法 • 二学习的难点 • 1教学内容的抽象性; • 2学科知识应用的综合性 • 三教学方法 • 1以常用的法规的基本知识为主导 • 2以工程项目实例应用为扩展内容 • 3讲课内容的独立性,其他教材的参考性,内容的不同和
调整
五有关教材的推荐使用
• 朱宏亮:《建设法规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9年8月
• 王孟钧:《建设法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
• 三、有关参考资料和网站: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 • 筑龙网: • 建筑院校的网站:清华、同济、东南等 • CCTV-1《今日说法》和CCTV-2《经济与法》等
•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公司B未对地质资料进行
认真的审查,导致事故的发生,设计公司B也是责任
人之一。
第一章 建设法规概述
1.1 建设法规概述 1.2 工程建设法律关系 1.3 建设法规的体系
1.1 建设法规概述
1.1C.l1ic建k 设to法a规dd的T概it念le和调整对象 1.1C.l2ic建k 设to法a规dd的T特it征le及作用 1.1.3 工程建设法的立法原则和实施
法制节目
六 本课程学习的主要相关法律法规
• 1城乡规划法律 • 2土地管理法律 • 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法律 • 4工程标准法律 • 5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律 • 6其他相关法律
• 举例 • 开发一个楼盘 • 如何获取土地 • ——项目报建审批应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 ——规划设计应符合哪些要求 • ——开工建设应取得哪些许可证书? • ——项目招投标应遵循哪些规定? • ——合同管理应遵循哪些规定?
• 问题
• 此建筑质量事故的责任者是谁?此案的损 失和诉讼费该由谁来承担?
结论
• 案情分析
•
设计合同的主体是单位A 与设计公司B,施工Βιβλιοθήκη 同的主体是单位A 和建筑公司C
•
事故涉及的设计合同中的责权关系,而与施工合
同无关,即建筑公司C是无责任的
•
委托方提供了错误的地质资料是导致事故的根源
,单位A是事故的责任者之一
七 案例分析:
• 基本案情
• 某单位A需要新建一办公楼,经过招标等程序后,与某 设计公司B和建筑公司C签订了设计合同和施工合同, 在该工程竣工后,发现该房屋一侧发生多条严重裂缝现 象。为此A单位向法院起诉建筑公司C的施工质量不合 格。经专业机构勘验,墙体裂缝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 引起的,结论是结构设计图纸所依据的地质资料有误, 于是单位A又向法院起诉设计公司B设计工作不合格, 而设计公司在法院辩诉称,此楼的设计是根据单位A提 供的地质资料设计的,责任在单位A自己,设计院不应 该承担事故责任,经法院查证,单位A 提供的地质资料 不是新建办公楼地址处的地质资料,事故前设计公司B 也不知道该情况:
1.1.1 建设法规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通常所说的建设法规中的“建设”和建筑法中的“建筑” 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
建筑是指人工建造的、固定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具体地讲是指建筑物或构筑物经过勘察、设计、施工和设备 安装的营造过程。
建设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创立新事业,二是增加新设施。 与建筑相比,其内涵和外延都较前者宽泛,建设一般都以 建筑为核心内容,并增加了其他含义。
1.1.2 建设法规的特征及作用
1.建设法规的特征 (1)行政隶属性
它是建设法规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建设法规必然要采取直接 体现行政权力活动的调整方法,即以行政指令手段调整建设法律关系的属 性。
八种调整方式:授权,命令,禁止,许可,免除,确认,计划,撤销
(2)经济性
它是经济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既包含财产性,也包含其与生产,分配交 换,消费的联系性。
• 1建设活动:
• 指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线路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统称 建设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活动及装修装饰活动。
• 常指:三建(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工程建设)
•
三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事业)
• 2建设行政管理活动
• 指在建设活动中由国家权力部门正式授权的有关机构对建 设业的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管理活动。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