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总则 ......................................... - 2 -
1.2为统一隧道工程有轨运输900mm轨距轨道设计、施工、维护工作的技术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 - 2 -
1.3列车最高行车速度限制为25km/h。
........... - 2 -2线路平面 ..................................... - 2 -
2.2圆曲线................................... - 2 -
2.2.1外轨超高............................... - 2 -
2.2.2最小曲线半径选择....................... - 3 -
2.2.3安全净距、人行道宽度................... - 4 -
2.2.4曲线加宽............................... - 5 -
2.2.5曲线轨距加宽........................... - 7 -
2.3缓和曲线................................. - 7 -
2.4夹直线................................... - 8 -3纵断面 ....................................... - 9 -
3.1限制坡度.................................. - 9 -
3.2竖曲线半径............................... - 9 -
3.3道岔对变坡点的要求....................... - 9 -4限界标准 ..................................... - 9 -
1 总则
1.2 为统一隧道工程有轨运输900mm 轨距轨道设计、施工、维护工作
的技术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1.3 列车最高行车速度限制为25km/h 。
2 线路平面
2.2 圆曲线
2.2.1
外轨超高
列车通过曲线时,产生离心力,需要由设置外轨超高后的轨道反力及列车重量的合力产生的向心力平衡,计算公式如下:
)/(s m S
R
h g v ⋅⋅=
式中 v ——列车行车速度(m/s ), g ——重力加速度,为9.81m/s 2, h ——外轨超高(mm ), R ——曲线半径(m ),
S ——两轨头中心间距离,为950mm 。
《线规》规定了曲线最大外轨超高值h max =65mm ,同时也允许有一个欠超高值,根据实践经验,规定了保证旅客舒适的欠超高最大允许值h QY =70mm ,将上式中的h 用h max +h QY 代入,则得列车通过曲线时允许的最大速度为:
)/(18.1)/(25.4max s m R h km R v ==
由上式计算出各种不同半径的曲线所能通过的最大速度如表2-1。
各种曲线半径的最大允许速度表 表2-1
由上式可得外轨超高计算公式:
R
v h 2max
47.7=
由上式计算出各种不同速度、不同半径的曲线的理论超高值如表2-2。
表中所列为理论超高值,在实践中,若考虑允许欠超高,则实际超高为表列超高减去欠超高。
《隧道施工规范》规定,列车在通过视线不良的曲线、道岔等处时,其运行速度不得大于10km/h ,施工现场一般情况下曲线半径均大于15m ,考虑允许欠超高,轨道可以不设超高。
2.2.2
最小曲线半径选择
列车行驶最小曲线半径见表2-3。
最小曲线半径 表2-3
外轨超高表表2-2
2.2.3 安全净距、人行道宽度
安全净距、人行道宽度见表2-4。
安全净距、净宽、净高(单位:cm)表2-4
2.2.4 曲线加宽
设双道时及单道转弯处有建筑物时,须考虑曲线加宽。
加宽值W 的计算:
曲线内侧加宽:
)(1000821mm h S
H R L W +⨯=
曲线外侧加宽:
)(100082
22mm R
l L W ⨯-=
内外侧总加宽:
W =W 1+W 2(mm)
式中 R ——曲线半径,(m );
L ——车体长度,使用20m 3梭矿时,按14008mm 计; l ——转向架中心距,使用20m 3梭矿时,按6392mm 计;
H ——车辆顶缘距轨顶面高度,mm ; h ——外轨超高值,mm ;
S ——两轨中心距,900mm 轨距按950mm 计;
h S
H
——因曲线外轨超高所需的加宽值。
不同曲线半径线路加宽见表2-5。
(本表加宽未考虑超高加宽)。
2.2.5 曲线轨距加宽
曲线轨距加宽见表2-6。
曲线轨距加宽表 表2-6
2.3 缓和曲线
2.3.1
当曲线半径小于15m 时,线路须设超高,轨距并加宽,
线路须设置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长度按照超高顺坡不致使内轮轮缘爬越内轨标准确定。
超高顺坡的允许值i 可按下式计算:
)(1
‰g
L H i =
式中 H 1——机车轮缘高度,一般为28mm ;
L g ——机车固定轴距,最大为2000mm ; 所以 )(142000
28
‰==
i 按最大超高65mm ,由此确定缓和曲线长度为4.6m 。
另据实践经验,超高顺坡应按2‰计,则缓和曲线长度为32.5m 。
施工中可
根据地形条件设置缓和曲线长度。
超高和轨距加宽均须在缓和曲线内完成。
因目前使用的车辆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均大于20m ,所以一般情况下不需设置缓和曲线。
2.3.2
两缓和曲线间圆曲线长度
为保证列车运行平稳,不是一个车辆同时跨在两个缓和曲线上,圆曲线长度应大于全轴距,即圆曲线最小长度为8.0m 。
2.4 夹直线
为保证行车安全及维护要求,对夹直线最小长度必须限制。
2.4.1
满足线路维修的要求
为了能保持曲线间的直线方向正确,现场希望夹直线长度最好不少于2~3节钢轨长度。
一般情况下,现场使用的钢轨长度为12.5m ,故夹直线长度为25m 或37.5m 。
2.4.2
满足列车运行平稳的要求
列车从曲线到直线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产生振动,为避免前后两次振动叠加在一起而造成激烈的振动,希望后一次振动在前一次振动消失后产生。
也即使夹直线长度大于或等于振动消失时间所行走的距离,即:
k l v t l +⋅=
6
.3max
式中 l ——夹直线最小长度(m );
v max ——列车通过夹直线时的最大行车速度(km/h );
t——振动消失所需时间,一般地段t=1.5s,困难地段t=1.12s;
l k——缓冲距离,一般按一个车辆的全轴距计,即l k=8.0m。
根据上式计算得夹直线最小长度:一般地段为15m,困难地段位12m。
所以,施工中夹直线长度可取12.5m或25m。
3纵断面
3.1限制坡度
限制坡度为30‰。
3.2 竖曲线半径
当相邻坡段坡度代数差大于4‰时,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小于1000m。
3.3 道岔对变坡点的要求
避免将道岔设置在竖曲线上。
4限界标准
见限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