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讲光刻掩模第三讲离子束技术
第二讲光刻掩模第三讲离子束技术
CAIBE----离子源工作气体为惰性气 体,另一 通道来的反应气 体直接喷向基片表面。 IBAE----离子源工作气体为一种反应 气体,另一通道来的不同反 应气体直接喷向基片表面。
都可达到RIBE的同样效果!
49
2.6 各种刻蚀工艺的比较
50
A
H
刻蚀图形的深宽比:H/A
51 选择比:(被刻蚀材料/掩模)的刻蚀速率之比
36
例如刻蚀气体A2 在高能电场作用下,产生电 离,反应式可写成:
放电
A2+e- A*+A++2eA+为正离子,e-为电子,A*为中性游离基。 如果刻蚀气体用CF4, 则产生游离基F* 刻蚀Si 4F*+Si SiF4 刻蚀SiO2 4F*+SiO2 SiF4+O2 刻蚀Si3N4 12F*+Si3N4 3SiF4+2N2
37
2.1.2 平行电极型等离子刻蚀装置
样品
平板式等离子刻蚀装置示意图
38
这种装置是由两个相距2cm左右的平行电极组成。 通常上电极接射频电源RF,下电极接地。样品放在下 电极上,等离子体被限制在两电极之间,样品和气体等
离子体直接接触,工作气压在10-2~1Torr之间。起刻蚀
作用的主要是游离基和部分离子。因此,刻蚀过程主要
工艺转移到铬版上。
照相精缩法适合制作线宽5μm以上的图形。
7
2. 图形发生器法
图形发生器是一种专用仪器。把设计好的图 形输入计算机(有专用软件格式),由计算机控 制图形发生器产生的光斑在铬版(商用铬版已涂 好光刻胶)上逐点曝光,显影后的光刻胶图形再 用化学腐蚀或离子束刻蚀转移到铬膜上。 这种方法可以做到1-2 μm 的线宽。如果图形 复杂,数据量较大,制作一块4″的掩模要花费 几小时时间。
26
27
图36 给出了相移掩模和常规掩模曝光结果 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相移掩模的作用。
28
提高光刻精度的途径
• 减小曝光波长,降低衍射的影响; • 采用相移掩模技术,减小临近效应。
29
离子束技术简介
2008.3.19
30
离子束技术:
离子刻蚀
离子束抛光
聚焦离子束 离子束镀膜 离子束辅助镀膜
52
有理论给出了刻蚀速率V与束流密度J和离 子能量E之间的关系: V JE1/2
对于同一种材料而言,刻蚀速率与束流密 度为线性关系,与能量为0.5次方关系。 下表给出了部分常用材料的刻蚀速率。
53
表2. 部分常用材料的刻蚀速率
(刻蚀条件:500 eV, 1.0 mA/cm2, 入射角:0°)
3.离子束刻蚀速率与入射角的关系
3.1 离子束刻蚀速率
刻蚀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离子从材料表面刻蚀去 除的材料厚度,单位通常为 Å /min , nm /min。
刻蚀速率与诸多因素有关,包括离子能量、束流 密度、离子入射方向、材料温度及成分、气体与材料化 学反应状态及速率、刻蚀生成物、物理与化学功能强度 配比、材料种类、电子中和程度等。
图29. 紫外光刻掩模
4
5
6
二.产生掩模图形的方法
1. 照相精缩法
这是比较原始的一种方法。先将要制作的图形画 在坐标纸上,再把“红膜”铺在坐标纸上,用刀片把 坐标纸上的图形刻在“红膜”上。用白光光源在“红 膜”的背面均匀照明,用专用照相机拍下图形,即成
为胶片掩模。
如果用于紫外光刻,再把胶片掩模图形利用光刻
分辨率 R=K1λ /NA 焦 深 DOF=K2λ /NA2
式中 λ --曝光波长 NA---光刻系统的数值孔径 K1和K2---与工艺有关的常数
(3) (4)
21
从(3)和(4)式可见,缩短曝光波长可 提高分辨率,但也使焦深减小;增大NA可提 高分辨率,但同样减小了焦深。
焦深是光刻中的重要因素,实用焦深有个 最低限度(一般0.5 um左右),不能无限减小。 原因是:
相移掩模种类较多,如弱衰减型、周边 相移型、周期交替Levenson型、多位相值 台阶型、带辅助图形型等等。
相移层的厚度可表示成 d=λ /2(n-1)
式中n为相移层的折射率。
25
(5)
2.2 Levenson型相移掩模
Levenson提出的型相移掩模是等间隔分布的 光栅型条纹,间隔地加上相移层,如图30所示。
基片不平度的限制 光刻胶的不均匀性的限制 系统的调焦、调平等限制 在传统掩模光刻技术中,继续增大NA和 减小λ ,不可能进一步改善实际分辨率。 22
2.相移掩模技术
1982年IBM的Levenson等人提出了有关
相移掩模技术的理论,1990年以来,相移掩
模研究一直成为热门课题,并不断取得进展,
是化学反应,物理溅射次之。
特点:基本各项同性
刻蚀线宽1m左右
39
2.2 反应离子刻蚀(RIE----Reactive Ion Etching)
为了减小侧向刻蚀,在垂直于样品表面方向上加一电场,使反应气体的离子 在电场中作定向运动,使之只有纵向刻蚀,这是反应离子刻蚀的基本原理。 射频电压加在两电极上,样品放在阴极上,阳极及反应室壁接地。阴极面积 小,阳极面积大,这是非对称性的辉光放电系统。 离子对刻蚀起主要作用,即以物理溅射为主,中性游离基的化学反应为辅。
15
图32. “临近效应”
16
4. 激光直写法
激光直写系统(Laser Direct Write System) 是由计算机控制的高精度聚焦激光束,按照设
计在光刻胶上扫描曝光出图形。
17
激光直写系统是90年代国际上制作光刻掩 模版的新型专用设备。成都光电所1996年从加 拿大进口的ISI-2802型激光直写系统主要由HeCd激光器、声光调制、气轴转镜扫描、CCD 显微摄像、气浮精密工作台、激光干涉仪精密 定位、自动调焦、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等部 分构成。 系统的主要性能: 可写范围 150mm150mm 可写最小线宽 1um 线条均匀性 0.1um
特点:各向异性 刻蚀速率快
刻蚀最小线宽可达0.2m
பைடு நூலகம்40
41
2.3 离子束刻蚀 (IBE----Ion Beam Etching) 离子铣(IM---Ion Milling)
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束轰击样品表面,把离子束 动能传给样品原子,使样品表面的原子挣脱原子间的
束缚力而溅射出来,从而实现刻蚀目的。
阳极形成阳极电流,而氩离子由多孔栅极引出,
在加速系统作用下,形成一个大面积的、束流密 度均匀的离子束。为减少束中空间电荷静电斥力
的影响,减少正离子轰击基片时,造成正电荷堆
积,离子束离开加速电极后,被中和器发出的电 子中和,使正离子束变成中性束,打到基片上,
进行刻蚀。
45
特点:
刻蚀过程是纯物理溅射,可以刻蚀任何 固体材料;
平行离子束刻蚀,高各向异性;
无钻蚀; 精度高,分辨率<0.1um。
46
2.4 反应离子束刻蚀 (RIBE----Reactive Ion Beam Etching)
在离子束刻蚀机中,若将惰性 工作气体改用化学反应性气体,那 么刻蚀过程除了直接溅射外,反应 气体离子对刻蚀材料还起化学反应, 形成的刻蚀产物不单有固体,还有 可以被真空系统抽走的可挥发性气 体。 对不同的刻蚀材料,需要选择 合适的反应气体。常用的反应气体 有含F和Cl的CF4、SF6、 Cl2、 BC13、 CCl4等。
47
这些气体分裂物形成的离子是极具活性的, 可以和材料化学反应形成气体化合物。例如, CF4 在等离子体中形成CF3+ 、CF2+ 、CF+ 、F+ 和 C+离子族,其中前四种都可以和硅类材料形成气 态的氟化硅。
特点:较高的各向异性 刻蚀速率快
48
2.5 化学辅助离子束刻蚀(或离子束辅助刻蚀) (CAIBE----Chemical Assistant Ion Beam Etching) 或(IBAE----Ion Beam Assistant Etching)
这是纯粹的物理溅射过程。
42
43
离 子 束 刻 蚀 机 工 作 原 理 图
44
离子束刻蚀机的工作原理:
通入工作气体氩气,气压10-2-10-4Torr之间, 阴极放射出的电子向阳极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电子将工作气体分子电离,在样品室内产生辉光 放电形成等离子体。其中电子在损失能量后到达 惰性气体
31
离子刻蚀技术
32
离子刻蚀技术是高精度图形转移的有效
手段。由离子源产生的带有一定能量的离子
,轰击被加工材料表面,引起材料溅射,达
到去除材料的目的。因此离子源的工作原理 和性能决定了刻蚀的工艺过程和应用范围。
33
紫外光束
离子刻蚀 去除剩余的光刻胶
图1.离子束刻蚀示意图
34
分
类
湿法刻蚀----化学腐蚀 刻蚀 干法刻蚀 等离子刻蚀(PE) 反应离子刻蚀(RIE) 常规离子束刻蚀(IBE或IM) 反应离子束刻蚀(RIBE) 化学辅助离子束刻蚀(CAIBE)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
现已从当初的单一研究相移技术发展到研究
相移掩模与其他技术相结合,达到提高分辨
率同时也增大焦深的目的。
23
2.1 相移掩模原理
相移掩模的基本原理是在高度集成的光掩 模中所有相邻的透明区域上间隔地增加(或减 少)一层透明介质(相移层),使透过这些相 移层的光与相邻透明区透过的光产生1800位相 差,利用光的相干性,抵消部分衍射扩展效应, 改变空间光强分布,使更多的能量从低频分配 到高频上,弥补投影物镜的通低频阻高频的缺 点,增大空间图像的反差,改变像质,使分辨 率和焦深增大。 24
三.光刻工艺流程(以正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