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石棉县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2012·镇江) 默写。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
(杜牧《赤壁》)(2) ________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烽火连三月,________。
(杜甫《春望》)(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5)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6)人无远虑,________。
(孔子《论语卫灵公》)(7)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 ,________”一联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4分)2. (3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本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
山坡羊是________。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
3. (1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写出出自此诗的两个成语。
(2)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理解。
三、课外阅读 (共1题;共13分)4. (13分) (2018八上·萧山月考)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溪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 晓雾将歇(消散)B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C . 仆去月谢病(推辞)D . 既素重幽居(向来)(2)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恰当的一项是()A . 溪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B . 溪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C . 溪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D . 溪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4)【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5. (14分) (2016九上·安定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诸葛亮”借西风王金宝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神通吗?你看他在东吴修道坛,择吉日上坛,手持宝剑,披头散发,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还真把东风给“借”来了。
其实,正如小说所描述,诸葛亮只不过根据自己懂得的气象知识和看天经验,预计这日可能要刮东风,装神弄鬼,目的是麻痹周瑜,他好趁火烧曹操80万大军之机逃脱。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和现代气象科学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
由于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电子计算机、激光等先进技术在气象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更快。
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
1976年1月的一次核试验,地面要求必须有西风,而所在场区常年却盛行东北风,气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寻找出现偏西风的规律,预计23日13时可出现偏西风,于是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决定在那天14时试验。
结果,12点钟这个地方还在刮东风,一到13时果然转为西风。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运载火箭,需要良好的气象条件。
可是5月17日,试验海域气象条件十分恶劣,时而乌云滚滚,时而大雨倾盆。
18日的天气到底怎样?负责气象保障的气象工作者,在缺乏海域和广阔洋面天气预报资料的情况下,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并结合他们多年的预报经验,慎重而果断地做出18日“气象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
结果第二天试验海域果然天气晴朗,他们为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做出了贡献。
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而是人工影响天气,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话变成现实。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消雷电,以及用人工办法在短时间内削弱台风中心的最大风速,等等。
但以上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
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
有人设想,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撒播大量炭黑粉末,使冰雪融化;也有人设想,把大西洋的温暖海水用人工办法压进北冰洋中,使北极的冰层消失;还有人设想,在北半球北方的白令海峡筑一条大坝,阻止北方的冷海水进入北太平洋,由此改变北半球的气候。
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
(1)本文是介绍气象学知识的,却从诸葛亮借东风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第二段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3)第三,四段举了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4)全文主要说明研究气象学的两个目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最准确的是()A . “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一句中,“当代的‘诸葛亮’”指当代的气象科技人员。
B . 现在,人工影响天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
C . 人们对改变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办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
D . 到下世纪,我们人类一定可以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
6. (12分) (2017八下·蒙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的功能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
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
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北半球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
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
据报道,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
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
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
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
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
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
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
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
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
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
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
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
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本文介绍了“雪”的哪些功能?(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 雪内部的微孔结构可保持足够空间,甲醛等有害成分可滤除90%左右。
B . 雪水对人体有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所有患者都有很好效果。
C . 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
D .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冰结构水日益不足,加速人的衰老。
俄罗斯医学专家认为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有好处,可延年益寿。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7. (10分)(2019·镇海模拟) 今年中考体育选测项目揭晓,小宇需要在“篮球运球”和“实心球”之间选择一项参加考试。
他的“实心球”成绩一般,而“篮球运球”成绩不错。
但是“篮球运球”不稳定因素较多,父母为了稳妥考虑,要求他选择“实心球”,而小宇坚持想选“篮球运球”。
他该如何说服父母呢?请你以小宇的口吻给父亲或母亲写一条留言,字数不超过150字。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写作表达题目:渐至佳境提示:【渐至佳境】比喻兴味逐渐浓厚或境况逐渐好转。
知识越学越有趣,乐曲越弹越流畅,风光越赏越美妙,作品越读越精彩,与人相处越来越和谐,对镜微笑越来越自信……成长中,谁都有过姿态不断调整,认识不断深化,领悟逐步加深,境界逐步提升的经历。
要求: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班名和人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请认真书写。
参考答案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1、1-2、1-3、1-4、1-5、1-6、1-7、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4分)2-1、2-2、3-1、3-2、三、课外阅读 (共1题;共13分)4-1、4-2、4-3、4-4、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5-1、5-2、5-3、5-4、5-5、6-1、6-2、6-3、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7-1、六、作文 (共1题;共5分)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