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探索(1979-1987年) 1.调整国家外贸管理机构 2.打破独家经营局面,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 3.开展工贸结合,推行进出口代理制度 4.评价 (二)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化(1988-1990年) 1.放宽外汇管制 2.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3.中央政府部门下放部分权力,加强宏观承诺 1.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提供非歧视待遇 2.实施统一的贸易政策 3.保持贸易政策透明度 4.外贸经营权改革 5.降低关税壁垒
6.削减非关税措施 7.关于出口补贴 8.实施《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 9.接受过渡性审议机制 10.接受特殊保障条款 11.反倾销反补贴条款 12.关于服务领域的开放
本章要点 (1)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
转变,外贸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2)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实行的是以 “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为原则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外贸管制政策。 (3)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制度改革处在探索时期,其 主要措施为精简政府管理职能,并向地方政府及微观经营主体 下放权力。随着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在全行业实行 承包经营责任制,核定各地方和有关外贸总公司的出口收汇、 上缴外汇和经济效益指标,3年不变。1991-1993年的改革取消了 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从建立自负盈亏机制入手,使外贸逐 步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 代理经营的轨道。1994年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 史阶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国外贸体制进 一步进行了改革。到2001年底加入WTO前,中国初步建立起符 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贸新体制。
中国现阶段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是在入世后中国对外 贸易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中日趋完善的。中国的 对外贸易组织结构更加健全,与之相协调的法律体系 也在不断改进中完善,为中国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提 供法律基础。
(一)对外贸易的主管部门:中国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1.商务部的组织机构 2.商务部主要的外贸管理部门 (二)海关 1.海关概述 2.中国海关的基本职责 (三)国家质检总局
(二)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改革 1.调整国家外贸管理机构 2.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 3.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 4.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 5.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6.改革出口信贷补贴 7.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8.调整外资税收等优惠政策 9.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10.不断深化多边和双边区域经贸合作 11.参与世贸谈判、政策审议与争端协调 12.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6)各种对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服务贸易进行管 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 性文件与《对外贸易法》共同构成了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 度的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目前,服务贸易方面我国还没 有专门法律或是行政法规。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对外经济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为中 国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都离 不开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 制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的方向和进程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是相一致的,与不 断扩大的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是相伴而行的。外贸体 制改革促使中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增长,加快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是中国 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四)对外贸易商会和协会 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 2.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3.中国报关协会 4.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 5.其它的商会和协会
(一)对外贸易法律体系框架 1.法律 2.行政法规 3.部门规章 4.国际条约、协定 (二)对外贸易法律 1.《对外贸易法》 2.《海关法》 3.《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一)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 (二)高度集中的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形成 1.建立全国集中统一的外贸行政管理机构体系 2.设立主要按商品经营分工的国营外贸公司 3.改造私营进出口企业,全面实施对外贸易国家专营
(三)高度集中的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特征 1.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2.国家垄断经营 3.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 4.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四)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管理体制的评价
1.改革的动力与原因 2.改革汇率制度,取消外贸承包责任制 3.取消进出口贸易的指令性计划,实行配额、许可证
等行政管理手段
4.深化外贸企业改革,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 5.保持对外贸易政策在全国范围的统一性,增强透明
度
6.改革税制、完善退税制度 7.调整信贷政策 8.加强宏观协调管理,保持良好的外贸经营秩序 9.构建了初步完善的对外贸易法律体系
(三)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1991-1993年) 1.取消财政补贴,全面实行外贸企业出口自负盈亏 2.改变外汇留成办法,加强出口收汇管理 3.深化外贸企业经营机制改革 4.调整国家外贸管理机构 5.评价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贸易体制的初步建立 (1994-2001年)
(4)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完善外贸法律法规体系,减少贸易壁垒和行政干预,理顺 政府在外贸管理中的职责,促进政府行为更加公开、公正 和透明,推动开放型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5)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管理部门包括:商务部、海关、 检验检疫部门、外汇管理局和国家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 主要负责进出口业务的外汇核销工作,国家税务总局负责 涉外企业增值税、经营税、所得税等非进出口环节的管理 及出口退税管理。对外贸易商会和协会对于中国对外贸易 的发展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