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常规检查_ppt课件

尿常规检查_ppt课件

透性增强,一些大中分子量蛋白质进入原尿,超过了 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最常见)

原发性肾损害:肾炎、肾病综合征 继发性肾损害:糖尿病、高血压

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受到中毒或感染损 害后,对小分子量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 出现以小分子量为主的蛋白尿。 见于: 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疾病时,肾小球和肾小 管同时或相继受损而产生的蛋白尿。 多见于:
尿常规检查
尿液生成
尿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滤过、肾 小管和肾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后生成,再流经 输尿管,在膀胱内暂时贮存,最终排出体外。
一、尿液检查的目的 二、泌尿的生理功能 三、尿液标本的收集 四、尿液保存 五、尿液检验 (一)尿液性状检查 (二)尿液化学检查 六、尿有形成分的显微镜检查
2.少尿
24h尿量成人>2500ml,儿童>3L者为多尿
24h 尿 量 <400ml或 持 续 <17ml/h ( 儿 童

<0.8ml/kg)者为少尿

3.无尿
24h尿量<100ml或<17ml/h
2.颜色

正常新鲜尿液呈清晰的淡黄色至黄褐色,颜色深浅可受药物、
食物的影响。
1血尿 个/HP)。反肾脏调节机体酸碱平衡能力的一种指标。

正常尿液的pH可呈弱酸性(PH6.0),但因饮食种类不 同,PH的波动范围值为4.5—8.0
5.比重

又叫比密,指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
比。受多种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尿比重波动于 1.015—1.030之间,婴幼儿偏低。大量饮水,比重降 低可<1.003,反之比重增加,可大于1.030。比重高 低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

血糖浓度;(2)肾血流量;(3)肾糖阈:当血糖浓
度>8.88mmol/L时,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

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2.78mmol/24h
3.尿酮体

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的总称。

临床意义
1.糖尿病性酮尿症:糖尿病患者尿中有酮体应考虑酮症 酸中毒。


2.非糖尿病性酮尿症:禁食或出现妊娠反应的孕妇等均 可出现酮尿。

3.服用降糖药:可出现血糖已降,酮尿阳性。
4.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原理】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结合胆红素可溶于水:从
尿中排出,称为尿胆红素;在肠道转化为尿胆原,小部分 从尿排出,即为尿中尿胆原。尿胆原与空气接触便为尿胆
素。

【正常参考值】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阴性,定量<2mg/l 尿胆原定性试验阴性,定量<10mg/l
一、尿液检查的目的

泌尿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非泌尿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如糖尿病.黄疸等 疗效的监测与预后的评估。


产科及妇科疾病的诊断:妊娠.绒毛膜癌
二、泌尿的生理功能

排出终末代谢产物(如尿素)及进入机体的异物(如
药物)。

调控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三、尿液标本的收集
蛋白尿的成因

血液中小分子量蛋白与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加。
肾小球毛细血管电荷屏障、孔径屏障被破坏。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
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加。

临床意义

生理性蛋白尿:发热,运动,寒冷,精神紧张等。
假性蛋白尿:尿内含有大量血,脓,粘液等成分,导

致蛋白定性阳性。
病理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受到损害后,毛细血管壁通

精确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以测定渗透量为好。
(二).化学检查

尿蛋白

尿糖
酮体 尿胆红素 尿胆原



1.尿蛋白

蛋白尿:正常人尿液中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当尿内
蛋白质含量>150mg/24h称为蛋白尿

轻度蛋白尿:< 500mg/24h 中度蛋白尿:500—4000mg/24h


重度蛋白尿:>4000mg/24h
前者
后者
呈稀奶牛状(加乙醚则透明)
含有脂肪小滴


临床意义
乳糜尿 脂肪尿 丝虫病 肾病综合症


3.尿液气味

正常人

淡氨味
受饮食(蒜、葱)影响

膀胱炎/尿潴留 新鲜尿即具有腐败味 酮症酸中毒 烂苹果味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蒜臭味

4.尿pH值

尿液pH值主要取决于尿中酸碱缓冲对的相对含量,是
慢性肾病
溢出性蛋白尿: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大量中小
分子量异常的蛋白质,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 最大能力,形成蛋白尿。 本周氏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 血红蛋白尿——急性溶血 组织性蛋白尿:代谢产生的蛋白质、组织破 坏分解的蛋白质及组织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 液形成的蛋白。
2尿糖

尿糖一般指尿中葡萄糖。
尿糖是否出现于尿液中,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1)
五、尿液检验

尿液理学检查
尿液化学检查


尿液显微镜检查
尿液其他检查

(一).尿液性状检查
尿 量
尿液外观
尿液气味
尿液酸度 尿液比重
1.尿量

正常成人24h为1000-2000ml,平均为1500ml,昼夜之比
为2:1或3:2 。儿童 : 按儿童每公斤体重计排尿量,约为成 年人3~4倍。

1.多尿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增高:梗阻性黄疸、肝炎。 尿胆原增高: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1.晨尿 适用于蛋白、糖、亚硝酸盐等检测 (推荐采集2次晨尿代替首次晨尿)。 2.随机尿 适用于门急诊化验 。 用于尿糖检测。 用于细菌培养。


3.空腹尿和餐后尿 4.导尿和中段尿

5.3小时尿
率检查。
用于检查尿有形成分,如1小时尿排泄
6.12小时 尿 用于爱迪氏计数 7.24小时 尿 用于蛋白、肌酐等测定。 8.糖耐量尿标本 送检。 9.其他 如浓缩稀释试验。 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后,分别于0.5
肉眼血尿(含血量>=1ml)、镜下血尿(RBC>3

2血红蛋白尿 尿色呈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 3胆红素尿 4乳糜尿 尿液颜色呈深黄色或黄褐色。 呈乳白色、有时可带少量红细胞。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尿 性血红蛋白尿 溶血、恶性疟疾、阵发性睡眠
肌红蛋白尿
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
乳糜尿与脂肪尿

特征

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留取尿液,同时抽血
四、尿液保存

尿液标本应及时送检,一般应在2小时内检测完毕,时间
太长会影响结果,留取12、24小时尿应加入适量的防腐
剂或进行冷藏。

(一)防腐剂保存
常用的防腐剂有甲醛、甲苯、麝香
草酚、浓盐酸、冰乙酸、戊二醛等。

(二)冷藏保存 于水浴中。
多保存在2~8摄氏度冰箱内,或保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