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设计本设计为丘陵区一级公路设计,丘陵区基本特征如下:自然特征:地面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河床坡度大部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农业较发达,土地种植种类繁多,旱地经济林为主,居民点及建筑群时有出现。
路线特征:路线以平曲线和竖曲线为主体构成空间线性;局部方案少,可能的路线走向少;路线平,纵,横三方面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约束较大;线性指标一般高,但指标变化幅度大。
1.1选线原则(1)在多方案论证比较的基础上选最优方案(2)路线设计与路线布设应该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最小、造价最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该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也不应该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应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注意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林园等。
(4)选线时应对工程式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基对道路工程的影响程度。
(5)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路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1.2方案的比选方案比选考虑的主要因素:a)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和性质的要求,改革开放、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体现。
b)路线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作用,与沿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
c)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
d)设计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
e)其他如与旅游景点、历史文物、风景名胜的联系等。
比选具体指标见表1.1。
表1.1 方案比选表从表1.1中对各项指标的评价可以看出,方案二的技术经济指标要略优于方案一。
本设计路段起点为黄沙坪,终点为柘溪,地处益阳市境内,路线上方有小山,下方是大面积的农田,沿线无不良工程地质,其他地区无法绕越,故可供选线的地区比较单一,方案一与方案二部分线形经过地区相同,走向基本相似,故可比性极小,方案一的路线比方案二的路线长度短41.61米,方案一线位较高,布设在农田上方,靠近坡脚选线且占耕地较少,容易保持路基稳定;方案二经过两个村镇,占用了部分农田和林地,鉴于能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方便沿线居民是修路的主要目的,所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用方案二。
2.路线设计2.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2.1.1直线Ⅰ、直线的适用条件(1)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得平原区或山区得开阔谷底;(2)市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4)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5)双车道公路在适当间隔内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以提供较好的超车路段。
Ⅱ、直线的最大长度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Ⅲ、直线的最小长度《规范》规定了丘陵区一级公路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6V,即480米。
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2V,即160米。
2.1.2圆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要素,圆曲线的设计主要确定其半径值。
Ⅰ、圆曲线的最小半径(1)极限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
(2)一般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
一方面考虑了汽车在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以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另一方面考虑了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多增加工程量。
(3)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
查规范可知,一级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如表2.1所示:表2.1 圆曲线半径 (m)Ⅱ、圆曲线的最大半径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00米。
Ⅲ、平曲线的最小长度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倍的缓和曲线的长度。
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平曲线,其平曲线的长度不应短于9s的行驶距离,由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要求其长度不短于6s的行驶距离。
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为400m,一般取最小值的3倍。
平曲线的极限最小长度:140mⅣ、关于小偏角的曲线长《规范》规定:转角等于或小于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平曲线长度一般值是1000/αm。
2.1.3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1)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2)控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3)控制行驶时间不过短;(4)符合视觉要求;因此,《规范》规定:丘陵区一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70m.。
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2.1.4行车视距行车视距是否充分,直接关系着行车的安全与速度,它是公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规范》规定,一级公路设计视距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要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超车视距。
对于丘陵区一级公路,停车视距S t 取110 m,超车视距S c一般值取550m,最小值取350m。
2.1.5平面视距的保证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弯道内侧行车视线可能被树木、建筑物、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所遮挡,因此,在路线设计时必须检查平曲线上的视线是否能得到保证,对平曲线内侧高路堑地段应进行视距的检查与计算,如有遮挡时,则必须清除视距区段内侧适当横净距内的障碍物。
当视野内有稀疏的成行树木,单棵树木或灌木,对视线的妨碍不大并可引导行车或能构成行车空间时,则可予以保留。
2.2 平曲线计算《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平面线形应由直线、圆曲线、回旋线三种要素组成。
平面线形必须与地形、景观、环境等相协调,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并同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
单个交点的平曲线如下图2.1所示:图2.1 单个交点的平曲线图其曲线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如下:曲线主点桩号计算:ZH(桩号)=JD(桩号)-T (2.11) HY(桩号)=ZH(桩号)+l s (2.12) YH(桩号)=HY(桩号)+L y (2.13) HZ(桩号)=YH(桩号)+l s (2.14) QZ(桩号)=HZ(桩号)-L/2 (2.15) JD(桩号)=QZ(桩号)+J/2 (2.16)式中:T —— 总切线长 (m );L —— 总曲线长(m ); L Y —— 圆曲线长(m ); E —— 外距(m ); J —— 校正值(m );(2.10)3366 (2.9) 40(2.8) m 2(2.7) 2sec)((2.6) 2(2.5) 2ls 180)2(m 180(2.4) 2)((2.3) 90 (2.2) 238424 (2.1) )( 240234202300034223)()()()()()()()()(m R l R l y m R l l x L T J m R p R E m l L L R l R L m q tgp R T R l m R l R l p m Rl l q s s s s s Y s s ss s s -=-=-=-⋅+=-=+⋅⋅-=+⋅⋅=+⋅+=︒⋅︒=-=-=απβααπαπβR —— 主曲线半径(m ); α—— 路线转角 (°);β0 —— 缓和曲线终点处(即HY 、YH )的缓和曲线角 (°); p —— 设缓和曲线后,主圆曲线的内移值(m );q —— 缓和曲线切线增长值(m ) l s —— 缓和曲线长度(m );本设计公路平曲线半径分别为半径:1000m 、700m ;缓和曲线长度分别为: 120m 、70m ,经验证,均满足要求。
设计的线形大致如下图2.2所示:图2.2路线设计图交点间距计算公式为 ()()212212Y Y X X L -+-=(2.17)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为 1212X X Y Y a r c t g B --=(2.18)已知起点、终点和交点的坐标如下:JD0:(2867286,502054) JD1:(2867423, 502457) JD2:(2867556,503963) JD3:(2867521,504249) 则交点间距及方位角的计算如下 (1)0-1段 D 0-1 =m 993.424)502054502457()28672862867423(22=-+-方位角 "'019.0127128672862867423502054502457 =--=arctg θ(2)1-2段 D 1-2 =m 861.1511)502457503963()28674232867556(22=-+-方位角 "'122.11578428674232867556502457503963 =--=arctg θ(3)2-3段 D 2-3=m 134.288)503963504249()28675562867521(22=-+-方位角 "'233.37589628675562867521503963504249 =--=arctg θ( 6) 转角计算"'"''011213.1045139.01271"2.115784 =-=-=θθα (右)"'''122321.260112"2.115784"3.375896 =-=-=θθα (右)该黄沙坪-柘溪一级公路,根据路线选线原则,综合各方面因素,路线基本情况如下:全长:2223.765m 交点:2个交点桩号:K2+424.993、K3+935.565 半径:1000m 、700m 缓和曲线长度:120m 、70m 2.4.2 曲线要素 JD1:K2+424.993设R =1000m ,S L =120m ,α= "'13.104513 =α 则曲线要素计算如下:m R L R L p SS 6.010002384120100024120238424342342=⨯-⨯=-=9928.591000240120212024022323=⨯-=-=R L L q SSmq tg p R T 661.1809928.5923.104513tan )6.01000(2)("'=+⨯+=++= α4377.310001206479.286479.280=⨯==R L S β mL R L S 03.36012021000180)4377.323.104513(2180)2("'0=⨯+⨯⨯⨯-=+-=ππβα m R p R E 85.7100023.104513sec)6.01000(2sec )("'=-⨯+=-+= αm L T J 292.103.360661.1802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JD1:K2+424.993ZH=JD-T= K2+424.993-180.661=K2+244.332HY=ZH+L= K2+244.332+120=K2+364.32SYH=HY+(L-2L)= K2+364.332+(360.03-2×120)= K2+484.365SHZ=YH+L= K2+484.365+120= K2+604.365SQZ=HZ-L/2=K2+604.365-360.03/2=K2+424.348校核: JD=QZ+J/2=K2+424.348+1.292/2= K2+424.993交点校核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