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大学
社会实践报告
教育层次(本科或专科):
实践报告题目:
浅谈吴地区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分校(站、点):
姓名:学号:
年级:11年秋专业: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
日期:2014.年 4 月09 日
提纲:
论题:浅谈吴地区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摘要:
1.文化的区域性概述
2.吴地文化的溯源
3.吴地文化的地理背景、气候背景
4.吴地文化的特点
5.对塑造本土企业文化的影响
每个人都在谈企业文化,夸夸其谈,如黄河之水。
无奈拾人牙慧,未尝精髓、未见新意,亦不知所云。
本文所谈乃笔者根据这几年亲身经历之心得体会。
我‘天朝’上国,诸子百家争鸣齐放。
尤以历代帝王所推崇的正统儒家、道家、释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
受此影响,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呈多样化特点,所谓蛇鼠各有道。
有的崇尚法家思想,强调制度化、军事化管理;有的崇尚儒家文化,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强调资源整合,崇尚“竞和”与共赢;有的遵循道家思想,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融入环境,驾驭环境并取得竞争优势。
传统文化看似比较玄,也无法直接创效,但一旦形成,作用持久。
中国企业文化另一个特点是有很强的地域性。
西南地区以道路险远,“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难于上青天”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蜀文化知难而进不屈不挠的忍性、耐性和刚性;岭南自古资源比较溃乏,向海而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其外向性、闯天下人文特点,形成了岭南文化融会贯通注重实际的开放性、前卫性和市场性特点;江浙属于长江下游的区域文化,受古吴越文化影响,形成了“柔、细、雅”的特点,很早就形成了“善进取,急图利”的功利特色,洋溢着“崇尚柔慧,厚于滋味”的人文情怀,具有深广的大众化倾向,富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开拓冒险精神。
温州台州地区自古资源匮乏,其先贤们千百年来提出了许多经世致用的主张,形成了“义利并存”和“工商皆本”的学术传统和商业氛围,并逐渐形成了“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地域文化。
笔者最近几年穿行于长三角地区的都市、乡间。
先后就职于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的多家企业,所见、所闻、所感,再加上本人敏锐的嗅觉,对于企业文化别有一翻理解。
下面谈谈江南吴地的企业文化与当地人文地理的羁绊。
江南吴地地处河湖纵横的水乡,金庸先生笔下的吴侬软语正是在此处萌生。
小桥流水、烟雨朦胧、湖光山色、秋水采莲、琴棋楼台、画桥扁舟,正是这画一般的仙境形成吴地人温婉精巧的个性。
身处其间企业更是深受吴地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
讲到文化,从社会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本土文化必然根植于当地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
那么首先要了解一下,吴地的人
文环境,吴地的概念首先源于春秋后期五霸之一的吴国,当时吴国的疆域大致在今天的苏南太湖流域、浙北地区和皖南地区。
浙北的嘉兴西南部以及会稽山阴(绍兴)则是吴越之争的主战场。
再后来,随着居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吴地的概念渐渐扩大,逐渐包容了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即曾经的越国统治区域,以及今天的上海地区。
吴地的地理环境,要归功于长江。
在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
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气候方面,吴越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一月平均气温在2-4度,七月平均气温为30度以上,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无霜期230-250天。
湿润多雨、河道纵横,是此地的典型特征。
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文,长三角地区的地理特征及气候特征给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带来了不同于其他地方居民的音容笑貌、风俗俚语。
简单粗暴的总结一下,大概吴地文化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海纳百川
溯江、环湖、濒海的“山水形胜”,造就了吴越文化缔造者的文化习性与人文精神,注定了这一方文化与生俱来的开放胸怀。
所以,作为本地企业主来说应该主动强化这种开放开拓的自觉意识,首先要知道这里的人具备开放包容的思想,才能对症下药,吴地人先天善于
学习、接纳、兼容,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我们可以更容易的引进西方社会先进的管理手段,而不至于像内地一样被抵制。
二.聪慧机敏
吴越人民世代相袭的聪明才智,非但赋予锦绣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而且熔铸出由这些精雅文化形式所体现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
吴地人不仅性格上温婉,而且心思慎密,聪慧睿智。
理解能力较强,善于学习新事物。
在我们对员工灌输新思维的时候更容易被认同。
有了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可以合理的安排员工的训导课,通过培训增强员工的企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经世致用
吴越自古出才人,属于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宝地。
历代皆出经世治国之奇才。
改革开放之初,吴越之地商品经济率先起步,资产阶层形成较早,实业传统、工商精神、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等,都是吴越文化包括海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毫无疑问,大力弘扬崇真向善、淳朴平实、诚信守信的精神,正是如今企业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的重任。
长三角企业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求实、务实风格的延续。
四.敢为人先
食于山海者,向来不惧艰险。
善于创造、勇于创新是吴越文化、
海派文化共同的秉性,也是这一区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生动力。
明清以降,各种新事物、新思想都是从这个地区率先产生,进而影响着中国其他地区。
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和冒险精神,正是江浙及海派企业最近三十年来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潮头,笑傲群雄的资本。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全国经济中心和南方文化中心逐步向上海转移,“海派文化”愈来愈被人们所接受和吸纳。
建国以后,海派文化虽在特殊境遇中屡经波折,但其精神和理念仍得以顽强地传承和发展。
所谓海派文化,绝非专指上海一地的文化,而应当被视为吴越文化在深厚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发展到近现代的一种必然结果。
它标示的是,以上海为龙头和轴心的一种文化形态,其覆盖面应当包含如今的长三角地区,而其影响力则远远超越了这一区域的范围。
植根于吴越文化传统的海派文化,日益被注入时代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长三角整个区域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热土,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比翼齐飞,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与小城镇的兴盛,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萧山精神、义乌现象相继出现,都不可能是彼此孤立的偶然因素使然,从这一区域的文化传承与更新中,就不难找到现实的注脚。
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度推进,上海作为长三角领头羊的地位愈加稳固。
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区域文化无障碍互动、共同繁荣的急切呼唤。
在这种情势下,海派文化必然要以更加博大的胸襟、更为自觉的主动性,不断实现对自身的超越,从而在更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充分展现其文化的引领、统摄
与辐射功能。
但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
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在特定地域的积累。
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外界必然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
当企业整合外部资源,进行并购重组时,如果不熟悉当地文化就会出现水土不服。
据统计,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失败,只有30%是由于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70%是由于人员之间的跨文化沟通。
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已成为决定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所以,根植于江南吴地一代的企业,不管是本土企业,还是外来企业,都必须首先审慎的了解这一区域的地理文化、社会人文、风俗习惯。
进而能进一步了解本地员工的个性特征、文化素养,这对于我们打造企业文化,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