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译汉课程教学规范

英译汉课程教学规范

适用专业:经贸专业、英语教育专业、旅游英语专业学时数:36 学时学分数:2开课教研室:专业教研室编写日期:2006年10月30日一、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基本英汉翻译知识、翻译理论,概论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以及文化比较,讲述翻译的性质和翻译的使命,明确从事翻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翻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传授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双语言修养,拓宽学生的双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指导学生从事翻译实践,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二、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英汉翻译课系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实践性教学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立足于提高学生英汉翻译研究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推动学以致用,在反复实践过程中深化学生的语言能力、百科能力、领悟能力、再现能力,译文对比分析能力、译品鉴赏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容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共2 学时)1、容概要(1)第一节介绍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中国翻译史上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如:道安、玄奘、徐光启、林纾、严复、鲁迅、林语堂、胡适、茅盾、朱生豪,郭沫若、朱光潜等。

(2)第二节对国外翻译史上的翻译理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如:中国翻译历史上的道安的“五不失,三不易”,玄奘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和“五不翻”,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郭沫若的“创作论”,朱光潜的“艺术论”,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重德的“信”、“达”、“切”等。

以及西方翻译史上的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雅可布逊的翻译“三原则”,前联费道罗夫的“等值论”,奈达的“动态对等”以及“最自然的对应”理论,纽马克的“文本中心论”等。

(3)第三节介绍了怎样才能学习好翻译。

2、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翻译事业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中外翻译史上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2)难点:对中外翻译史上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们所提出的翻译理论的理解。

3、学时安排理论实践课:2学时4、作业设计(1)对本章所介绍的翻译理论进行认真思考,仔细体会这些理论观点。

(2)图书馆去借相关书籍,进一步详细了解中外名家的翻译事迹以及翻译理论。

第二章英汉语言比较与文化差异(共6 学时)1、容概要(1)第一节介绍英汉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包括英汉词类比较和构词法比较(这两类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查找相关资料,对英汉词类和构词法进行认真归纳总结)以及在词义差异的体现。

(2)第二节主要介绍英汉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包括英语属于综合语分析语,而汉语却属于分析语;英语造句注重形合,而汉语却注重意合;英语句子表达呈静态,而汉语却呈现动态;英语句子被动使用较多,而汉语却倾向于使用主动;英汉句子结构重心的侧重点不同;英语句子惯用物称表达法,而汉语却习惯于人称表达法。

(此节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查找相关资料,对那些可能会影响到翻译表达的英汉语言结构进行认真归纳总结)(3)第三节主要对英汉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进行了介绍,不但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而且还提出了一些如何在翻译中解决由这些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翻译困难。

2、重点、难点(1)重点:英汉语言句子结构比较和文化差异对比(2)难点:对英汉语言句子结构差异和文化差异对比的理解和掌握3、学时安排理论实践课:6学时4、作业设计(1)让学生到图书馆去借有关英汉语言对比和介绍西方文化的书籍,以进一步加深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2)针对每一节容,专门设计10-15个涉及本章容句子或1-2篇短文进行课堂翻译练习,并当堂评讲,帮助学生分析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词的翻译(共12 学时)1、容概要(1)本章前三节主要介绍了在翻译中如何准确理解词和短语,并做出正确选择。

(2)本章后三节主要介绍了词和短语的主要翻译技巧和方法—引申、转译、增译和省译。

2、重点、难点(1)重点:词的准确理解和如何熟练运用词的基本翻译技巧—选择、引申、转译、增译和省译(2)难点:词的准确理解以及如何熟练运用这些基本翻译技巧和方法。

3、学时安排理论实践课:12学时4、作业设计(1)针对每一节容,专门设计10-15个涉及本章容句子或1-2篇短文进行课堂翻译练习或是课后翻译练习,并评讲,帮助学生分析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对课后练习的评阅,或是采用只指出该译文何处有问题,而让学生自己去想问题出在何处,并试着自己去解决;或是采用先让学生自己互相评阅翻译练习,想想对方为什么要这样翻译,最后才由教师统一评讲。

第四章句子的翻译(共8 学时)1、容概要(1)第一节介绍了翻译英语定语从句的基本翻译技巧和方法。

(2)第二节主要介绍如何将英语正面表达的句子,在汉语中用反面表达出来以及如何将英语反面表达的句子,在汉语中用正面表达出来。

第三章第三,四节主要介绍翻译长句的基本翻译技巧和方法。

第四章第五节主要如何翻译英语中的谚语、典故和习语。

2、重点、难点(1)重点:定语从句和长句的翻译方法,句子正译和反译的表达,谚语、典故和习语的翻译(2)难点:定语从句和长句的翻译方法,谚语、典故和习语的理解和翻译3、学时安排理论实践课:8学时4、作业设计同上章第五章语篇的翻译(共4 学时)1、容概要(1)第一节介绍了如何在翻译中培养译者的语篇意识。

(2)第二节介绍了如何在翻译中增强翻译工作者的语篇分析能力。

(1)第三节主要介绍了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理解译文语境。

(2)第四节介绍了如何在翻译中正确处理语篇的文体。

不同文体的语篇,译者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2、重点、难点(1)重点:译者的语篇意识和语篇分析能力、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2)难点:语篇分析能力、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3、学时安排:理论实践课: 4学时4、作业设计(1)针对各节容,挑选1-2 篇短文或1篇较长文章作为课后翻译练习,让学生借助字典进行翻译。

(2)评析中重点针对学生译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3)挑选一篇有不同译文的原文,将原文和不同译文的材料都让学生了解,让学生自己进行评析,从而让学生在从翻译评析中学到正确的翻译方法。

第六章文体翻译的特点与实例(共4 学时)1、容概要(1)第一节主要介绍应用文体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和方法。

(2)第二节主要介绍科技文体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和方法。

(3)第三节主要介绍论述文体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和方法。

(4)第四节主要介绍新闻报刊文体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和方法。

2、重点、难点(1)重点:各种文体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2)难点:各种文体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3、学时安排理论实践课:4学时4、作业设计(1)针对各种文体,设计3-4篇短文进行专门训练。

(三)教学基本要求以基本教材为主,辅以充实的例句、典型译例分析、学生课堂练习分析,讲授基本英汉翻译知识、翻译理论、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和技巧,精选材料以不同的形式训练学生翻译技能,布置书面作业四次以上,认真批改和讲评学生翻译作业,并根据学生的翻译水平与动态,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解答学生的翻译疑难,解决常见的翻译问题,介绍不同题材的翻译策略,认识各种文体与文风,锻炼学生的翻译适应性,提高学生双语言、双文化知识水平,培养学生优异的英汉翻译能力。

(四)成绩考核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办法考核学生的成绩,但可以允许学生带英汉字典进考场。

期末成绩=平时翻译练习成绩(30%)+ 期末考试成绩(70%)(五)建议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建议教材:《实用英汉翻译》孔令翠、蒙兴灿编著大学,2002年9月主要参考书目:书名作者及出版时间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包惠南、包昂外文,2004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包惠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蔡基刚复旦大学,2001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郭富强机械工业,2004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何扇芬外语教育,2002英语翻译应试指导丽丽,王笃勤人民邮电,1998当代美国翻译理论许均教育,2000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王秉钦南开大学,2004英译汉名篇赏析亚丹教育,2000跨文化交际翻译金惠康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文化与翻译郭建中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许建平清华大学,2000三、教学实施细则(一)教师资格主讲教师应具备高等院校教师资格的教师,具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经过试讲,并经过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批准。

(二)对教师的业务要求和纪律要求1、《实用英汉翻译》教程的主讲教师必须按照《实用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教学工作。

2、教师须认真备课,查找相关资料,对英汉词类、构词法、词义差异以及一些可能会影响到翻译表达的英汉语言结构进行认真归纳总结。

3、教师每次上课必须认真上课,认真批改学生翻译练习,并做好随时解答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疑问。

4、每学期开始,教研室安排教师集体备课,讨论确定本期上课具体计划。

(三)对学生的业务要求和纪律要求1、学生须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相关学习笔记。

2、学生应敢于针对翻译时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疑问向老师提问。

3、认真独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翻译练习作业,并按时上交。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将中等难度的英语篇章译成汉语,译文忠实通顺,能初步从事所熟悉题材的翻译工作。

(四)教书育人要求及措施1、本课程通过对中外翻译理论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外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了解翻译理论在翻译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2、本课程通过翻译基础理论,训练学生在词义、词序、语法形式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英译汉的能力。

3、本课程采取讲练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不同文体的翻译实践,特别是较实用科技文体、文学文体、应用文体和新闻报刊文体的翻译练习,以便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使自己的能力更全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课程建设目标及步骤•英译汉课程教学规•汉译英课程教学规适用专业:经贸专业、英语教育专业、旅游英语专业学时数:36 学时学分数:2开课教研室:专业教研室编写日期:2006年10月30日一、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基本汉英翻译理论,概论汉英两种语言的异同以及文化比较,讲述翻译的性质和使命以及翻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传授汉英翻译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双语言修养,拓宽学生的双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汉英翻译练习练习,指导学生从事翻译社会实践,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二、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汉英翻译课系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实践性教学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专业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