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山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象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景区内的XX号讲解员,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下面就由我暂时接替你们原来导游的工作,为大家做本次象山之旅的全程讲解。
象山景区是国家首批的4A级风景区,也是我们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整个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象山文化广场,象山水月洞,象山酒窖,以及三花酒文化博物馆。
在景区游览的时间为40-60分种,请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并且要注意安全,跟好团队不要走散,也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您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就是象文化广场了,它的占地面积是12287平方米,是一座全生态的休闲广场。
在我们的正前方有一面借助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手法,设计并制作的象文化的照壁,大家请看它的前壁是用图的形式介绍了大象的进化史。
从四千万年前的始祖象,一直演变到现在的亚洲象和非洲象,这也为了提倡人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看完了它的前壁,请大家跟小X到它的后面去看看。
这就是后壁了,它是一个象字的百型图解,这集象字的百家笔意,和各年代名人的书法于一体,呈现出“百象呈瑞,吉祥如意”的意思。
看完了照壁,请大家转过身往后面看。
在咱们正前方的这座山就是象鼻山了,我们现在看的只是大象的臀部,在大象臀部的下面有一个千年酒窖,咱们待会在参观。
现在请大家跟小X一起走过前面的桃花江去看看桂林市的城徽也就是大象的脑袋——象山水月洞。
请大家往前方看,在咱们正前方有一条江,这就是漓江上最著名的一条支流——桃花江。
据历史上记载,桃花江,古名叫做阳江,发源于桂林市西北灵川县的思磨山,全长47公里,因为在江的源头有个华岩洞,经常就有桃花瓣从洞中流出,所以就取名为桃花江了。
在明代时,桂林番王率领百姓在象山这里开挖城壕时将它导入漓江,形成了一条环城水系。
而且我们桂林老一辈的人说,如果你找不到心中的伴侣的话,每天晚上12点,到这江里去洗个冷水澡就能走上桃花运!各位那现在请大家跟着小X往前面的楼梯口下去,并且走过那桃花讲的拦水坝到对岸去欣赏我们的象鼻山。
下楼梯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安全,小心台阶!走过了桃花江的拦水坝,象鼻山的侧面就大致的展现在各位的眼前了。
象鼻山的原名叫做仪山,漓山,又叫沉水山,海拔是200米,相对高度55米,长是108米,宽100米,山体的总占地面积是1.3公顷,由3.6亿年前海底所乘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因为它的外形从远处看来时酷似一头站在漓江边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因此得名——象鼻山。
这一坐山也是桂林市十二的县城中唯一的一坐平顶山,山顶上面非常的平坦而且还有一坐宝塔,那一坐宝塔建造于明代的初期距今以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一坐喇嘛式的实心砖塔。
在塔基的正北面嵌有一方青石上面平刻着“南无菩贤菩萨”之像故而得名菩贤塔,也因为整个塔的外形从远处看来的时候很像一个宝瓶又或者说像一把宝剑的剑的剑柄,因此也被当地的人称做宝瓶塔或者剑柄塔。
各位您看,在我们左手边有个一块插入水中的大石柱,那就是大象用来吸水的鼻子了,右边的是象腿,在象鼻和象腿之间有一个东西贯穿的山洞这就是城徽“象山水月洞”。
水月洞位于象山的东南端,东临漓江,西边紧靠桃花江,洞高12米,宽9.5米,长17米,像个圆拱式的大门,江水荡漾其中,好像一轮明月浮在江面上一样,宋代的蓟北处士的诗就是这样赞美水月洞的“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水月洞内石壁光滑,俨然人工雕琢而成,外侧就好像象鼻宽大的吸盘,内侧就像是大象的腿,我们在下面的那个观景台是拍摄象鼻山近景的最佳角度,大家拍摄的时候要注意只要把大象的前半部分拍下就可以了,我们先在这里自由拍照。
我们在这里的拍照时间是XX,拍完照后请大家在我们旁边的第一棵桂花树下集合,小X也会在这里等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可以随时叫小X。
(拍摄时间自定)待会我们还要去前面的爱情岛去拍象山的远景,也能看到一江抱三山和漓江双月的美景。
我们众所周知的桂林第一宝“桂林三花酒”的踉酒取水口就在大象鼻子的前方三米处,那也是象山周围水域最深的地方,那里宽6米深33米,在最底部是一个泉眼,桂林三花酒的踉酒取水口就在那里,这正所谓好水踉好酒。
等大家拍完照了我们就会去大象的尾部闻一闻酒香,尝一尝美酒,所以请大家拍完照不要走散了,待会是原路返回的!(时间到)各位游客我们先集中一下,我们现在就准备去爱情岛上面去游览了,在我们右前方的那个小岛就是我们要去的爱情岛。
它是在1983年桂林市政府对漓江河道进行改造时,将所挖出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人工小岛,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象鼻山还不是一个公园,当时有很多男女喜欢到这个岛上面来谈情说爱,久而久之就把这个岛取名叫做爱情岛。
(指引并带领客人过桥,同时提醒客人过桥时注意安全小心台阶)过桥之后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就是爱情岛了,站在岛上请大家往右前方看。
站在岛上看象鼻山时这坐山就不象个大象了,有人说它更象个刺猬。
站在这里您可以把整坐象鼻山连同山顶上的宝塔一起拍下来。
除此只外,请大家再往远处望,您就会发现在我们正前方还有一坐穿洞的山,那一坐山叫做穿山,是桂林十大名山之一,因为这整坐山的外形很像一只渡江的乌龟也被人叫做金龟山。
在这金龟山的旁边还有一坐驮着宝塔的小山,那坐山叫做塔山。
从这里看来一只金龟;一个宝塔;还有我们的城徽象山,这就是漓江山水的一个缩影一江环三山了。
另外穿山的月岩和象山的水月洞远近相承,呈现出“漓江双月”的奇观。
我们现在可以在岛上拍照,拍照时间XX(拍照时间自定),拍完照了我们就在我们后面的那棵树下集合,它就是香港的区花紫金花,这种花的学名叫做羊蹄甲,因为它的叶子很象山羊的蹄子,因此得名羊蹄甲(时间到集合游客并带领游客过桥,过桥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小心台阶。
)我们桂林的母亲河漓江属于珠江水系,发源于桂林市兴安县境内的猫儿山八角田铁杉林,全长426公里,为什么叫漓江呢?因为古人认为湘漓同源,发源于灵川县海洋山的海洋河在兴安被灵渠三七分水,两江相离,各加“三点水”北去的叫湘江,南来的叫漓江,漓江故此得名,另外漓江的“漓”字在字典里是清澈透明的意思,这也是漓江名称最佳的含义。
漓江一共有99个弯,54个滩,而我们象鼻山就是漓江上的第一个弯和第一个滩。
请大家抬头往上看,在山半山腰的地方可以看见一个岩洞,这个岩洞叫做象眼岩。
此洞东西贯穿像一条长廊,它高2米,宽5-10米,长52.8米。
它原本是2亿多年前的一条地下暗河河道,当时由于地壳运动,水位下降山体上升因而形成了一个岩洞,远远望去就象这大象的一对小眼睛因而得名——象眼岩。
(①集合好游客并带领游客过桥,过桥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小心台阶。
②过桥以后在对岸稍微集合好游客,同时指引游客从左边楼梯口上去也要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小心台阶。
③上了楼梯在楼梯口处集合好游客再往前走。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不过叫做象山文化广场也叫做桂花广场,因为在以前这里摘种的全都是桂花树。
桂林这个名字也是因为桂花得来的“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桂花桂花香飘万家。
”桂林花一般分为四种: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
其中以花色金黄,气味芳香,活血润肤的金桂最好,在唐代时桂林金桂制造的桂花酒也是妃子们的保健酒之一。
走到这请大家往前方看,在我们前方可以看到一个像倒放在地上的大酒坛,那就是我们象山的酒窖的入口了,并且到酒窖的门口还可以闻到阵阵的酒香!来到象山一共有两大看点,一个是去大象的鼻子去拍照留念,二呢就是去看一看象山的酒窖,再品尝一下桂林最正宗的窖藏三花酒了,这个酒窖在唐代时就做为官窖用来藏酒了,也是当时广西进贡给皇帝的贡品三大贡品之一。
能作为贡品的酒从任何方面都很讲究,不但要酒的年份长,酒味香醇,而且用来窖藏酒的山洞还要讲究一定的风水,我们象山它就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首先它坐落在漓江和桃花江的交汇处,古人认为山管人丁水聚财,大象的鼻子吸的是两江水纳的是两江财,咱们这大象的肚子也就成为了一个宝库。
根据专家的考证,由于封建社会的等级区分把这酒也分为了两种:窖藏五年一下的称为酒,是给一般做官的和有前人喝的;窖藏五年以上的称为露,是专门供奉给王爷和贵族们饮用的,所以当时的有来进贡的三花酒也被称做“瑞露贡酒”。
这个酒窖它分为上中下三层,全部都是用来藏酒的,最上面的那层酒窖已经封掉了,因为那里面的酒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里面的酒已经不得用来勾兑和饮用了。
中间和下面那两层酒窖里面放的是5-55年的酒,这个酒窖是全中国三个天然酒窖中最大的天然酒窖,象山酒窖洞内一年四季都保持在20度左右,湿度达到了95%,里面一共有3000多平方米,藏酒量共有2000多吨。
据专家的考证,任何一个古老的酒窖,在洞壁上长都有一种酒菌体,随着年份的增长酒菌体的数量也会增长。
酒菌体是可以很有效的提高窖藏酒的品质和促进酒的成熟。
象山酒窖的市值以超过人民币60个亿。
闻到了从酒窖中飘出的阵阵酒香,有些朋友早以按奈不住想品尝一下这里面的美酒了,那我们现在就去三花酒博物馆去品尝一下这大象肚子里地道的窖藏桂林三花酒。
请大家跟着小X这边请。
说到三花酒很多朋友都会误认为这是有三种鲜花来踉造的,其实三花指的是在踉酒的过程中酒的表面泛起的三色三到的酒泡花。
我们到前面的三花酒博物馆中可以看三花酒的制造过程,小X也能为大家详细的介绍这三花的含义。
我们走到这请大家往左边看,透过铁门各位就能看到在我们的对面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厂房,那就是桂林市众多三花酒厂里唯一一个,能把踉造出来的酒放在象山酒窖里窖藏的厂了。
因为他的酒全都是手工踉造,并按照唐宋时期流传下来的古方做酒的工厂。
象鼻山传说:关于这塔有一个传说的,在明代的时候漓江边经常发生水患,当地的老百姓不理解为什么每年会涨水,就迷信的认为是漓江地下有个河妖,没事就兴风作浪在搞乱,所以就特地请了几位得道高僧去山上修建了这么一座宝塔,用来对付这个河妖。
当宝塔建好以后,漓江边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洪水,当地的老百姓就认为是宝塔起了作用,所以每当农历八月十五的时候,就有很多老百姓就拿着贡品去山上供奉这座宝塔。
顺着宝塔我们往下看看,在半山腰处有一个岩洞,叫做象眼岩,南北对穿,岩道像一条长廊,高2米,宽5-10米,长52。
8米。
它原本是在2亿年前的一条地下暗河,当时由于地壳运动,水位下降山体上升因而形成了一个岩洞,因远看上去像大象的一对小眼睛而得名——象眼岩。
云峰寺资料:位于象的西南麓,是一座红墙绿瓦的建筑,相传唐代曾在此建有温灵庙,宋代曾有文人方信孺的别墅,取名“云崖轩”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在云崖轩的基础建成“范方祠”,用以祀奉南宋的两位诗人范成大和方信孺,清康熙年间改名为云峰寺。
1852年太平天国围攻桂林时就将指挥所设在去峰内,现寺已被辟为太平天国陈列馆,展出太平天国军曾使用权用过的武器、炮弹、战旗及其有关文字、图表等。
在寺后的岩壁上有一龛至今仍然保持完好的唐代的送子关音像,又名诃利帝母像,据今以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这是桂林最灵验的观音了,咱们不妨去拜一下他了,我也祝愿大家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