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浅谈如何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浅谈如何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培训部陈树柏
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级监护人,每天都要与学生接触交流,通过接触交流,达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可以说,师生关系是辅导员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所以,要成为一名有责任心的辅导员,不得不认真研究与学生交流的艺术。

下面谈就几点于学生交流的方法:
一、交流的基石
与学生交流的基石是什么?是爱。

也只能是爱。

日本医学博士、IHM研究所所长、IHM国际波动之友会会长江本胜先生认为,‚爱是人的心底自然萌生的、符合大自然定律的‘圣物’,也是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爱是治疗一切的良药‛。

爱是什么?
德国著名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认为,爱具有四方面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了解。

爱包含着关心。

如果学生生病了,或遇到什么重大的困难了,作为辅导员的你不闻不问,毫不关心,那么,人们自然会感到你对学生的爱里面没有丝毫的真诚可言。

因此,埃里希〃弗洛姆说:‚爱是对我们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


关心暗含着爱的另一个方面,即责任。

埃里希〃弗洛姆认为,责任从它的真正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是我对另一个人表达出来或没有表达出来的需要的反应。

承担‚责任‛意味着能够‚反应‛并且准备‚反应‛。

这样,学生的问题就不再是学生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

爱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尊重。

埃里希〃弗洛姆对尊重的理解是深刻的。

他说:‚如果没有爱的第三个要素——尊重,那么责任可能容易堕落为支配和占有。

尊重不是害怕和敬畏,它意味着一种按其本来面目理解一个人并认识到他的独特个性的能力。

尊重亦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应该顺应自身规律和意愿成长和发展的关心。

尊重隐含着没有剥削。

我要被爱的人为了他自己和按他自己的方式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服务于我。

爱是自由之子,而决不是支配的产物。

‛所以,那种为了辅导员的面子乃至奖金而工作的心理是卑下的、阴暗的。

二、交流的艺术
交流的艺术有三点:观察学生的艺术、与学生谈话的艺术、与学生交往的艺术。

1、观察学生的艺术
在辅导员工作中,观察必不可少。

辅导员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可以达到了解其态度的目的。

观察力是辅导员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观察要求能看出学生个性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品质,把它们跟表面的、暂时的、非固有的特点区别出来,并能认识学生发展的基本趋向。

‚观察的艺术‛在这里指的是何时何地实施观察、如何实施观察、怎样做好有意观察和无意观察等。

至于在平时实施的观察中,辅导员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注意捕捉学生行为的每一个细节,观察和记录学生的一切外表行为。

如观察学生的动作、神态、声调、语气、脸色、体态,等等。

这些外部行为往往是其内心态度的表现。

如在课堂上,一个学生频繁地改变身体姿式,这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
是一种厌倦,认为教师的讲话拖得太长或对教师讲的内容反感,当然,也可能是身体不舒服。

又如,联欢晚会上,一个一贯活跃的同学突然显得很低沉,可能是有什么心事或者是组织者忽视了他的积极性,使其自尊心受到了损伤。

以上这些现象,辅导员只要留心,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观察。

这些零散的、偶然的信息就是综合分析学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2、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谈话是辅导员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辅导员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

谈话是一种双向活动,无论是交谈还是座谈,都是一种思想、观念、情感的交流,它不仅需要真诚和信赖,而且需要技巧和机智。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对于教育机智,缺乏它,教师无论怎样研究教育理论,也永远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中的好老师。


作为辅导员,如何与思维活跃敏捷、情绪多变敏感的中职生进行谈话呢?这里浅谈几点。

(1)精心准备第一次班会,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班会本身就是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谈话。

第一次‚谈话‛成功与否,会直影响到辅导员对学生以后教育的效果
(2)要‚说服‛,不要‚压服‛。

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可能不少老师都会发现,对学生的教育,压服虽然简单粗暴,但往往实用有效,因为辅导员至少还有着很大的权威。

说服则费时费力,甚至还不一定有效果。

于是,不少辅导员可能为求省事,便纷纷舍说服而取压服。

然而,从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仍然希望每一位辅导员都坚决地要‚说服‛,不要‚压服‛。

3、交往的艺术
与学生交往,甚至可以说是辅导员最主要的工作。

有效的交往能促进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了解、理解,从而使辅导员能更好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教育学生。

(1)你知道学生的心里话吗?走入学生生活之中的方法有:A、在活动中了解学生;B、通过家访了解学生;C、课间与学生交流。

(2)推己及‚生‛。

辅导员应进行角色换位,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3)期待。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4)倾听。

倾听是一种心的交流。

当辅导员认真倾听,贴切回答时,事实上就告诉了学生:我很在意你。

(5)感染。

辅导员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思维、情感、情绪、行为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

(6)公平。

辅导员与学生交往时,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公正处理每一件事。

(7)幽默。

幽默是辅导员与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催化剂。

(8)化解学生对立情绪。

化解方式:A、认清性质,辩证地看待对立情绪;B、力戒偏爱,以公正消除对立情绪;C、设身处地,以理解消除对立情绪。

总之,与学生交往重在以心换心。

如果学生不愿、不能、不敢向你交心,则一切交往都将失去意义。

教育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辅导员要考虑的是‚长远利益‛而非‚眼前功利‛,让我们用爱去创造教育的奇迹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