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汇德大厦二期结构优化汇报

汇德大厦二期结构优化汇报


➢CFT柱的含钢率在8.7%~11.3% ➢SRC柱的含钢率在4.8%~6.4%
2 原结构设计
含钢率
11.3% 10.5% 10.6% 9.8% 9.8% 10.8% 8.7% 9.8% 9.8% 6.4% 5.1% 6.9% 4.8%
砼等级 钢材等级 C70 Q345B C60
C50 Q390GJ
9
楼盖结构
➢核心筒内: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 ➢核心筒外:钢梁+闭口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 ➢框架柱与核心筒间的楼面钢梁:
➢与框架柱间采用刚接连接 ➢与核心筒间采用铰接连接 ➢其余楼面钢梁: ➢与外框、核心筒间均为铰接连接
2 原结构设计
10
项目特点
➢在11~15 层、23~27 层、34~38 层、45~49 层 存在平面缩进,出现斜柱 ➢斜柱在倾斜的开始楼层与结束楼层会产生水 平向的分力,因此对应这两层的楼盖结构要考 虑柱水平分力引起的轴向力的作用
14
优化的依据
3 结构优化的依据与原则
(1) 2016-04-22 审图通过施工图汇总--建筑、结构 (2) “民治商服地块D2-1#楼”结构超限设计可行性报告 (3) “民治商服地块D2-1#楼”超限专家审查意见
深圳北站枢纽城市综合体D2地块物业开发项目工程场地
(4)
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广东省工程防震研究院) (5) 民治商服地块D2-1#楼风洞试验研究报告(同济大学)
钢筋类型
水平 竖向 水平 竖向 水平 竖向 水平 竖向 水平 竖向 水平 竖向 水平 竖向 水平 竖向 水平 竖向 水平 竖向
原设计配筋率
Q1 0.45% 0.62% 0.80% 0.80% 0.56%
/ 0.56% 0.73% 0.45% 0.45% 0.57% 0.57% 0.48% 0.48% 0.57% 0.57% 0.57% 0.57% 0.75% 0.75%
➢框架 建议SRC柱进行如下截面优化调整:
(2)F53及以上各层——建议将SRC柱改为钢筋混凝土柱
30
抗侧力体系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核心筒 1、 F50及以上各层内外墙厚度减少100mm; 2、 经计算复核,原设计连梁钢骨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且各楼层钢骨的承载力 富余量不大,因此,建议保持原设计截面尺寸
20
8.7%
28
抗侧力体系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框架 建议SRC柱进行如下截面优化调整:
(1)F49~F52层:保留角柱钢骨,所有边柱改为钢筋混凝土柱,角柱钢骨截面保持不变。
编号 SRC1
截面尺寸 700X1000
含钢率 4.80%
钢骨尺寸 H400X300X30X40
29
抗侧力体系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11~16 斜柱
23~28 斜柱 34~39 斜柱 45~50 斜柱
1200 1200 1100 1100 1000 1000 900 800 1300 1300 1200 1100 1000
35
11.3% 1200
30
9.8%
1200
30
10.6% 1100
25
8.9%
1100
25
9.8%
1000
模型 风荷载
分析模型 模型名称
模型说明
X向 最大层间
位移角 Y向
基底剪力
X向
(kN)
Y向
基底倾覆
X向
力矩(kN.m) Y 向
基本模型
指标计算模型
指标计算模型-v00.01
同济院提供的初始模 型;带地下室;
规范风考虑横风向风 振和扭转风振
采用风洞试验 50 年重 现期风荷载
1/618(顺风向) 1/621(横风向)
1/593
1/570(顺风向) 1/549(横风向)
1/580
30,037
26,647
30,117
26,530
4,767,370
4,529,252
4,780,549
4,002,958
23
荷载
➢风荷载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24
荷载
➢风荷载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25
荷载
➢风荷载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12
基本设计参数
2 原结构设计
构件 核心筒 框架柱 钢框架梁
楼层
1~6 7~顶层 地上部分
1~4 5~顶层
抗震等级 特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13
1. 项目概况 2. 原结构设计 3. 结构优化的依据与原则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5. 优化模型分析结果 6. 优化工作量与工程量统计 7. 下一步工作
模型 风荷载
分析模型 模型名称
模型说明
X向 最大层间
位移角 Y向
基底剪力
X向
(kN)
Y向
基底倾覆
X向
力矩(kN.m) Y 向
基本模型
指标计算模型
指标计算模型-v00.01
同济院提供的初始模 型;带地下室;
规范风考虑横风向风 振和扭转风振
采用风洞试验 50 年重 现期风荷载
1/618(顺风向) 1/621(横风向)
间、净高、机电设备及管线布置 4. 优化设计不影响已施工的塔楼桩基
16
优化设计的范围
3 结构优化的依据与原则
1. 模型计算参数与荷载的取值 2. 塔楼抗侧力体系 3. 塔楼楼盖结构 4. 节点及其它
17
1. 项目概况 2. 原结构设计 3. 结构优化的依据与原则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5. 优化模型分析结果 6. 优化工作量与工程量统计 7. 下一步工作
18
模型参数的调整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19
荷载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竖向荷载
1)办公区隔墙荷载已在活载中考虑,无需以线荷载的形式重复施加; 2)核心筒内外隔墙荷载没有扣除梁高的影响,酒店区内隔墙荷载取值偏大; 3)避难区的荷载按设备区输入,荷载取值偏大,可调整为3.5kN/m2。
20
荷载
3) 应力比较低的框架柱截面适当调整,含钢率与配筋率可适当调低; 27
抗侧力体系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框架 部分CFT柱的应力比较低(介于0.3~0.7之间),建议进行如下截面优化调整:
楼层
原设计
优化建议
外径(mm) 壁厚(mm) 含钢率 外径(mm) 壁厚(mm) 含钢率
1~13 14~16 17~25 26~28 29~36 37~39 40~50 51~58
8
抗侧力体系
➢核心筒
2 原结构设计
楼层
外墙
内墙
墙厚(mm) 砼等级 墙厚(mm) 砼等级
1~11
1,100
C60
500
C60
12~23
1,000
C60
400
C60
24~34
800
C60
400
C60
35~45
700
C50
400
C50
46~58
-
-
400
C50
➢核心筒边长约为25.0m×24.4m,在46层收进为16.4×16.4m
深圳北站枢纽城市综合体D2地块物业开发项目岩土工程
(6)
勘察报告(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7) 国015-11-27 2015-08 2015-11 2015-05
15
优化的原则
3 结构优化的依据与原则
1. 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基本遵循原扩初设计 2. 结构整体性能符合抗震审查要求 3. 结构布置、构件或节点尺寸改变时,相应改变不影响建筑空
深圳汇德大厦项目二期
结构咨询与优化汇报
2016-10-21
1. 项目概况 2. 原结构设计 3. 结构优化的依据与原则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5. 优化模型分析结果 6. 优化工作量与工程量统计 7. 下期工作计划
目录
2
1. 项目概况 2. 原结构设计 3. 结构优化的依据与原则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5. 优化模型分析结果 6. 优化工作量与工程量统计 7. 下一步工作
2 原结构设计
11
基本设计参数
2 原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设计耐久性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建筑高度类别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耐火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类别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特征周期 结构阻尼比 周期折减系数 基本风压(kN/m2) 地面粗糙度 体型系数
50年 50年 二级 超B级(结构高度248.6m) 甲级 塔楼1~4 层乙类,塔楼5 层以上丙类 一级 7度(0.10g) Ⅱ类 0.08(规范),0.099(安评) 0.35s(小震),0.35s(中震),0.40s(大震) 0.04(小震),0.04(中震),0.05(大震) 0.85(小震),0.95(中震),1.00(大震) 0.75(刚度校核),0.825(承载力校核) C类 1.4
1/593
1/570(顺风向) 1/549(横风向)
1/580
30,037
26,647
30,117
26,530
4,767,370
4,529,252
4,780,549
4,002,958
22
荷载
4 1#楼结构优化建议
➢风荷载
经比较,规范风荷载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偏大,而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偏小
尽管风洞试验数据的基底剪 力和基底倾覆弯矩均小于规 范风数据,但由于风洞试验 数据计入了扭矩Tk的作用, 使得X向风荷载下的层间位 移角大于规范风。
Q2 / / / / 0.77% 0.77% 0.77% 0.77% 0.45% 0.45% 0.45% 0.45% 0.45% 0.45% / /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