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与金融国际化重点名词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既包括国际贸易,也包括国际投资,还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2.国际收支平稳表:国际收支平稳表是以某一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3.经常项目:经常项目反映的是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淌,它包括物资、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
4.自主性交易:自主性交易是指那些基于交易者自身的利益或其他的考虑而独立发生的交易,要紧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交易。
5.调剂性交易:调剂性交易是指为补偿自主性交易所造成的收支不平稳而进行的交易,因此也被称为补偿性交易。
能够讲,调剂性交易是自主性交易的附属物,其本质是为补偿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稳而进行的一种融通性交易。
6.负债率:负债率指一定时期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通常来讲,负债率不应大于20%。
即负债率=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20%。
7.债务率:债务率指一定时期一国的外债余额占该国当期外汇总收入的比率。
一样而言,债务率=外债余额/外汇总收入≤100%。
8.偿债率:偿债率指一国还债额占当年该国外汇总收入的比例,该比率不应超过20%,即偿债率=年偿还外债本息/年外汇收入≤20%。
9.国际结算: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并借助于相应的结算工具,实现资金跨国界转移、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确实是国际结算。
10.信用证:信用证是由开证行依照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向出口商开出的在特定期限内,凭信用证规定单据取得确定金额的书面承诺。
11.国际资本流淌:是指资本跨过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淌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12.国际直截了当投资:是指那些以获得国外企业的实际操纵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淌,要紧以三种形式进行:一是采取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等方式在国外建立一个新企业,这种形式通常又被称为绿地投资;二是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达到拥有实际操纵权的比例;三是利润再投资,即投资者将在国外投资所获利润保留下来,连续扩大对企业的投资,或者在东道国进行其他直截了当投资活动。
13.国际间接投资:也确实是国际证券投资,是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和买卖中长期有价证券所形成的国际资本流淌。
目的是获利,而不是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投资者并不追求对企业的操纵权。
14.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国际资金按照市场规则融通的场所或运营网络。
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和交易活动与国内金融市场并无本质差异,只是交易范畴和参与者往往跨过国界,其作用也有所不同。
15.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同市场所在国的国内金融体系相分离,既不受所使用货币发行国政府法令管制,又不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法令管制的金融市场。
16.掉期外汇交易: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其目的在于轧平外汇头寸,防止由于汇率变动而遭受缺失。
银行同业间及大公司经常利用掉期交易。
它与远期外汇交易的明显区不是,在交易过程中远期外汇交易不涉及即期外汇交易。
17.套汇:是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
18.辛迪加贷款:又称银团贷款,一样由一家或几家银行牵头,牵头银行同意借款人的托付,负责组织贷款,并同借款人商定贷款协议;参加银行参与贷款银团并提供一部分贷款。
辛迪加贷款可规避贷款风险,提供数额大、期限长的资金。
19.欧洲债券:是指一国筹资者在本国以外的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以欧洲货币为面值并由一国或几国的金融机构组成辛迪加承销的债券。
20.全球债券:是指在全世界各要紧资本市场同时大量发行,同时能够在这些市场内部和市场之间自由交易的一种国际债券。
21.外国债券:是指一国筹资者在某一国家债券市场上发行,以该国货币为面值并由该国金融机构承销的债券。
典型的外国债券有外国筹资人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扬基债券”,在日本债券市场上发行的“武士债券”以及在英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猛犬债券”。
22.国际股票:是指由股票市场所在地的非居民股份公司发行的股票。
如我国公司在国外证券交易所发行的股票。
23.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相继经历了贸易一体化、生产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三个进展时期。
24.贸易一体化: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国与国之间普遍显现的全面减少或排除国际贸易障碍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
25.生产一体化:是指生产过程的全球化,是从生产要素的组合到产品销售的全球化。
跨国公司是生产一体化的要紧实现者。
国际直截了当投资额是生产一体化的核心指标。
26.金融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淌,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27.对外贸易依存度:指的是本国进出口额与当年GDP的比值。
它是衡量贸易一体化的要紧指标。
28.鲶鱼效应:指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及其活力的开释,能够产生激活中资金融机构,使得安于现状、故步自封难以为继的成效。
重点咨询题:1.国际收支平稳表的差不多构成国际收支平稳表是以某一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IMF统一规定,必须定期向基金组织报送本国表式统一的国际收支平稳表。
(1)经常项目第二、服务:包括运输,旅行,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运算机信息服务,相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经济交易的进展,服务项目在经常项目中所占比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第三、收入:包括职工的酬劳和投资收益两类交易。
(2)资本与金融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反映的是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的流淌,它包括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大类。
第一、资本项目:要紧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交易。
其中,资本转移要紧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以及债权债务的减免。
第二、金融项目:要紧包括直截了当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3)储备资产储备资产是指一国货币当局所拥有的可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显现的双顺差,使我国积存了大量的储备资产。
(4)误差与遗漏由于各个项目的统计数据来源不一,例如进出口的数据要紧来自海关,而相应的进出口收入与支出的数据则要紧来自银行;有的数据甚至需要进行估算,因此,国际收支平稳表各个项目的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经常是不相等的,其差额就作为净误差与遗漏。
2.国际收支的几种差额(1)贸易差额(2)常项目差额以贸易差额为基础加上收入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的差额,总体构成了经常项目差额。
(3)国际收支总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包含了除官方储备以外的所有国际收支项目差额。
具体由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以及直截了当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项目的差额构成。
3.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阻碍(1)逆差对经济的阻碍第一,连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
其次,假如一国动用国际储备调剂国际收支,这又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
迫使国内经济紧缩,国内经济的紧缩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
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导致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2)顺差对经济的阻碍第一,连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
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造成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
国际收支的顺差将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4.国际收支失衡的调剂政策(1)财政政策调剂第一、假如一国显现国际收支逆差,则政府应采纳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第二、政府支出的减少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数倍的减少第三、税率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收益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收入的减少必定导致本国居民商品和劳务支出的下降,其中包括对进口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下降。
(2)货币政策调剂第一、一国显现国际收支逆差,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两个角度纠正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逆差。
第二、再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促进一国国内利率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吸引资本流入,改善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账户。
(3)信用政策调剂第一、假如经常项目逆差,能够有针对性地直截了当向出口商提供优待贷款,鼓舞其扩大出口。
第二、中央银行也能够通过提高进口保证金比例,抑制进口。
第三、另外,还能够通过向外商提供配套贷款吸引投资,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来平稳经常项目的逆差。
第四、信用政策的运用还能够通过阻碍利率水平的变化,进而对投资,价格等变量产生阻碍,并作用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4)外贸政策调剂第一、较典型的做法是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实施贸易的管制。
第二、前者要紧是通过提高关税来抑制进口,刺激对本国进口替代品的需求第三、后者则一方面运用配额、进口许可证等措施限制进口,另一方面运用出口补贴等措施鼓舞本国商品的出口,从进出口两方面双向调剂国际收支失衡。
5.国际储备的来源及作用(1)国际储备的来源第一、国际收支顺差经常项目的顺差比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更可靠,因为后者终究会面临偿还的咨询题第二、购买黄金购买黄金增加国际储备,关于储备货币的发行国来讲,一方面能够从国际市场上用本币购买黄金;另一方面又能够用本币在国内收购黄金。
第三、干预外汇市场当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抛出本币购进外币时,无疑会增加本国国际储备。
并不能使其国际储备总量变化,只阻碍其储备币种的结构。
第三、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6.外债的治理外债治理是规范外债举借行为,提高外债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外债风险的重要手段。
外债治理要紧包括对外债规模、结构和资金投向的治理等。
(1)外债规模治理外债规模治理是指要合理确定一国外债的负债水平,它是保证外债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外债风险的首要环节。
既要考虑对外债资金的需求量,同时也要考虑一国对外债的承担能力。
(2)外债结构治理外债结构治理的重点一是融资结构的治理。
在国际借债包括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债务债券发行、国际融资租赁、出口借贷和补偿贸易等多种形式中选择。
二是期限结构的治理,重点放在合理安排短期债务和中长期债务的比率,按照国际惯例,短期债务在总债务重的比例不应超过25%。
三是国际融资利率的治理,债务国要依照债务的期限长短、利率的市场走向等因素选择不同的融资利率。
四是对币种和国不结构的治理,要紧是为了防范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