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2016/5/25
18
2016/5/25
19
2016/5/25
6
• 周璇 • 1920.8.1-1957.9.22
2016/5/25
7
•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 • 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歌星姚莉及其胞兄作曲家姚敏. 继承 了‘上海时代曲’的发展。风格基本沿袭了上海的风格。轻柔曼妙 的特点有所减少,趋向于自然、平淡。 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个发展高 潮的延续。另外由于白光的影响,以低音域演唱,具有中音特色的 歌星增多;用西洋传统发声方法演唱或更多借用西洋传统发声技巧 的歌星也增多了,这是受到李香兰的影响。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 据主导位置。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2016/5/25 10
• 邓丽君 • 1953.1.29-1995.5.8
2016/5/25
11
第四发展阶段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开始衰落, 由于罗大佑一张《之乎者也》专辑,紧跟着苏芮一张《搭 错车》专辑,苏芮为电影《搭错车》中唱的插曲是《酒干 倘卖无》。大家会很熟悉。改变了台湾歌坛的风格,奠定 了新城市流行歌曲的基础。 • 80年代初,在音乐舞台上,演唱中国通俗歌曲的演员,主 要还是来自专业文艺团体,如朱逢博、李谷一、成方圆、 朱明英、苏小明、董文华、毛阿敏等。当时演唱通俗歌曲 实际上已成为专业团体演出活动的一个方面,演出的场合 也与专业文艺演出几乎相同。
2016/5/25
15
多元繁荣期
•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日益网络化、 全球化、一体化,互联网应用普及,数字化应 用提速,音乐艺术传播途径更加快速便捷。 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特点。
2016/5/25
16
影视音乐 原创音乐 校园歌曲 港台流行歌曲 网络歌曲 民族风歌曲
2016/5/25 17
演唱方法的差异
• 美声民族唱法需要一定的专业训练,对气 息、声音的位置以及吐字等等方面提出了 较高的要求 • 通俗唱法具有多样性,随意性和极富创意 性的个性色彩。它直接宣泄人的情感和感 情,歌词大多近似白话,而且表达内容很 贴近生活
2016/5/25 1
何为通俗音乐?
• • • • • • 通俗易懂 轻松活泼 拥有广大的听众 易学易唱 便于流传 有鲜明的时代性
• 陈歌辛 解放前时代曲第一人,把中国流行歌曲推向了第一个高峰. 被称为歌仙. 代表作:《玫瑰玫瑰我爱你》 、 《恭喜恭喜》 、 《梦中人》、《夜上海》等
2016/5/25
8
• 陈歌辛 • 1914.9.19—1961.1.25
2016/5/25
9
第三发展阶段
• 970—1981年(台湾时期) •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 发展起来。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 歌坛的位置。其标志是谢雷一曲《曼丽》、姚苏 蓉一曲《今天不回家》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 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 代表歌星费玉清、邓丽君、龙飘飘、、蔡琴、凤 飞飞、等
2016/5/25
12
复苏开拓期
高速发展期 多元繁荣期
复苏开拓期
•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我国政治、 经济形势引发了巨大变革。在音乐文化领 域,从意识形态方面政治主导、高度一致下 的革命歌曲一统天下,逐步发生了向抒情歌 曲、娱乐性流行歌曲的转换。
2016/5/25
14
高速发展期
• 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期,流行音乐文化市场逐 步发展和繁荣。基于录音机、唱片(磁带)的快速普及, 流行音乐个体化听赏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方式,以新 兴的音像产业为核心,内地流行音乐市场不断拓展。 同时,电视传媒迅速崛起,成为又一个覆盖面极广的传 播媒介,电视歌手大赛出现美声、民族、通俗的专业 分类,唱法的细划在一定程度上使流行音乐的文化地 位得到认可和提升。在新兴艺术市场的需求方面,晚 会歌曲、影视剧主题歌曲、唱片歌曲逐步成为推动流 行音乐创作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2
2016/5/25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 黎锦晖 • 1891 . 9 . 5- 1967 . 2 . 15
2016/5/25
4
第一发展阶段
• 第一发展阶段:1919—1936年(上海时期) • 1.儿童歌舞剧与歌舞表演曲。1917—1926年《三蝴蝶》、《麻雀 与小孩》
• 同学们熟悉的 “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儿开开,我要进 来!”(《老虎叫门》)就是黎锦晖最早谱写的儿歌。 • 2.家庭爱情歌曲(流行歌曲)。1927—1936年《毛毛雨》、《妹 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
2016/5/25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发展阶段
• 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 • 从周璇演唱影片【马路天使】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红遍 大江南北开始。此期风格由周璇开创,可形容为‘轻盈曼妙、温柔 婉约、抒情甜美、端庄矜持’,奠定了‘上海时代曲’的基本风格。
•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 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 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逐步禁唱流行歌曲,认为属于“靡靡之音”。 “黄色歌曲”从此流行音乐在内地被扫地出门,后来都转移到大陆 以外的香港去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