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糖类化合物
3.2食品中的单糖类化合物
3.2.1单糖与食品相关的物理学特性
1 单糖的甜度
单糖类化合物均有甜味,甜味的强弱用甜度来区分,不同的甜味物质 其甜度大小不同。甜度是食品鉴评学中的单位,这是因为甜度目前还难以 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测定,只能通过感官比较法来得出相对的差别, 所以甜度是一个相对值。一般以10%或15%的蔗糖水溶液在20℃时的甜度 为1.0来确定其它甜味物质的甜度,因此又把甜度称为比甜度。下面是一些 单糖的比甜度:
H H HO
H
OH OH
H
OH
D-核糖
D-脱氧核糖
CH3 COOH CH2OH COOH D- 鼠李糖 D- 半乳糖醛酸 D- 葡萄糖醛酸 D- 山梨糖醇
多糖的分类
根据多糖的组成分类 均多糖:指只有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杂多糖: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糖组成的多糖,如香菇多糖等。 根据是否含有非糖基团 纯粹多糖:不含有非糖基团的多糖,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多糖; 复合多糖:含有非糖基团的多糖,如糖蛋白、糖脂等 根据多糖的生物学功能来分类 结构多糖:组成生物体的多糖。纤维素、糖蛋白、糖脂等 ; 贮存多糖:淀粉、糖原、葡聚糖; 功能多糖:在生物体中起信号传导、生物信息识别等功能的多糖,糖工 程、多糖代谢; 抗原多糖:指具有抗原性的多糖类。在多数情况下,多糖类属不完全抗 原;但在免疫及试管内反应方面有作为完全抗原而起作用的事实。
α -D-葡萄糖 α -D-甘露糖 β -D-呋喃果糖 0.70 0.59 1.50 α -D-半乳糖 α -D-木糖 0.27 0.50
不同的单糖其甜度不同,这种差别与分子量及构型有关;一般的讲, 分子量越大,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甜度越小;环状结构的构型不同,甜 度亦有差别,如葡萄糖的α -构型甜度较大,而果糖的β -构型甜度较大。
3.2.2 单糖的食品化学反应
单糖一般的化学性 质在有机化学及生物 化学中已经进行了详 细的介绍,这里只讨 论单糖在食品或食品 原料中可能发生的化 学反应。
3.2.2.1 Maillard(美拉德)反应
Maillard(Maillard, L. C.;法国化学家)反应指含羰基 化合物(如糖类等)与含氨基化合物(如氨基酸等) 通过缩合、聚合而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由于此类反 应得到的是棕色的产物且不需酶催化,所以也将其称 为非酶褐变。
第三章 糖类化合物
主要内容
3.1 3.2 3.3 3.4 概述 食品中的单糖类化合物 食品中的低聚糖类化合物 食品中的多糖类化合物
3.1 概述
3.1.1糖类化合物的定义与来源 糖类化合物可以定义为多羟基的醛类、酮类化 合物或其聚合物及其各类衍生物的总称,是自 然界中最丰富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是生物体所 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习惯上也称其为碳水化合 物,这是因为此类化合物的一般通式可以表示 为Cn(H20)m。 糖类化合物是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形成的产 物,一般占植物体干重的80%左右。
几乎所以的食品或食品原料内均含有羰基类物质和氨 基类物质,因此均可能发生Maillard反应。对这类反 应的讨论是食品化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1)反应的总体过程
Maillard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经历亲核加成、 分子内重排、脱水、环化等步骤。其中又可分为初期、中 期和末期三个阶段: 初期反应:包括羰氨缩合和分子重排; 中期反应:分子重排产物的进一步降解,生成羟甲基糠 醛等; 末期反应:中期反应产物进一步缩合、聚合,形成复杂 的高分子色素。 初期阶段的羰氨缩合反应的控制对控制整个美拉德反应 意义巨大。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照射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 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 光照 C6H12O6+6O2;
3.1.2 糖类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其水解程度分类 单糖:指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单位的糖类 物质,如葡萄糖、果糖等; 低聚糖:聚合度小于或等于10的糖类物质, 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多糖:聚合度大于10的糖类物质,如淀粉、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
如果体系中存在有可以转化Schiffs碱或使葡糖胺不能形成的物质,则 可抑制Maillard反应的发生。如亚硫酸盐的存在:
H CHO RNH2 C N R H C O CH2OH Schiffs碱 H N R
- H2O
CH2OH 葡萄糖 NaHSO3 H C OH SO3Na H C NHR SO3Na
不同的单糖其结晶形成的难以程度不同,如葡萄糖容易形成结晶且晶体 细小,果糖难于形成结晶等。
5 其它
a 粘度: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糖浆,除葡萄糖外, 粘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冰点降低:单糖的水溶液具有冰点降低的特点。糖溶液 冰点降低的程度取决于其浓度和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小,溶液浓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冰点降低越 多; C渗透性:相同浓度下(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分子的 分子质量越小,溶液的摩尔浓度就越大,溶液的渗透 压越大,食品的保存性就越高; d抗氧化性:食品的抗氧化性实际上是由于糖溶液中氧气 的溶解度降低引起的。
Maillard反应总体过程图
(2)反应机理
到目前为止, Maillard反应中还有许多 反应的细节问题没有搞 清楚,就现有的研究成 果简单分述如下。
亲核加成
不饱和烃与HCN、ROH、NH 等试剂的加 成反应,这类试剂的活性中心是带负电 荷部分或电子云密度较大的部位,因此 进攻试剂具有亲核性,称亲核试剂。由 亲核试剂引起的加成反应称亲核加成 (nucleophilic addition)反应。
- H2O
CH2OH 葡萄糖
CH2OH 葡糖胺
其中的两步均为亲核加成类型的反应。第一步为氨基N对醛基亲核 加成,经脱水形成Schiffs碱;第二步为5-OH对C=N双键亲核加成形成环 状的葡糖胺产物。Schiffs碱的稳定性较小,因此第二步反应倾向于形成 葡糖胺。酸性条件不利于反应的进行(降低氨基亲核性),碱性可促进 此反应的发生。
OH CH2OH
D- 葡萄糖
CHO CHO
甘露糖
HO H
H H
D- 半乳糖
CHO
D- 果糖
CHO H HO HO H OH H H OH
D- 阿拉伯糖
CHO H HO H H OH H OH OH
D- 木糖
H
OH
OH OH
CH2 OH
H H
H
OH OH
OH CH2OH
H H
H
H OH
OH CH2OH
H H C
H
N
R
H C
H
H N R H+ C C CH
N OH
R
H C
O C CH2
H C
O
O
- H2O
CH2OH 酮式果糖胺 CH2OH 烯醇式果糖基胺
+ H2O - RNH2
O
- H2O
C CH CH
亲核取代
卤代烷中卤原子的电负性很强,使 CX 键的电子对偏向卤原子,碳原子上带 有部分正电荷,容易受负电子的亲核试 剂进攻,卤原子带一对电子以负离子的 形式离开,由于此类反应是亲核试剂来 进攻带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的卤代烃中 的碳原子,因此称为亲核取代反应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通常用 SN 来表示。
CHO H HO H H OH H OH OH CH2OH HO HO H H
CHO H H OH OH CH2 OH H HO HO H
CHO OH H H OH CH2OH HO H H
CH2OH O
H OH OH CH2OH HO
CHO H
CHO
H
H
H OH HO
H
OH H
OH CH2 OH
3.1.3糖类化合物在食品体系中的功能
1 从食品工艺学的角度: a 赋予食品香甜味:面包、饼干 中的糖类物质; b 增加食品体系的粘稠性:饮料; c 改善和维持食品体系的质地稳 定性:果冻、果汁; d 改善食品体系的香味和色泽: 糖醋排骨。
2从食品生化的角度
a 作为人类活动的能源物质;
b 构成机体或食品体系; C 转化形成生命必需物质,如蛋白质 和脂类。
3 溶解度
单糖类化合物在水中都有比较大的溶解度,但不溶于乙醚、 丙酮等有机溶剂。 不同的单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其中果糖最大,如20 ℃ 时,果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74.78g/100g,而葡萄糖为 87.67g/100g。随着温度的变化,单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亦有明显 的变化,如温度由20 ℃提高到40℃,葡萄糖的溶解度则变为 162.38g/100g。 利用糖类化合物较大的溶解度及对于渗透压的改变,可以抑 制微生物的活性,从而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目的。但要做到这 一点,糖的浓度必需达到70%以上。常温下(20-25℃),单糖中 只有果糖可以达到如此高的浓度,其它单糖及蔗糖均不能。而含 有果糖的果葡糖浆可以达到所需要的浓度。果酱和蜜饯类食品 就是利用糖作为保藏剂的。
重排过程为:
CH2OH NH O CH2OH 果糖胺 CH2OH 2-氨基-2-脱氧葡糖 R CHO NHR
Ⅱ、中期阶段
初期阶段中重排得到的酮式果糖胺在中期阶段反应的主要特 点是 。分解过程可能有不同的途径,已经研究清楚的有 以下三个途径:
分解
A、酸性条件下脱水转化成羟甲基糠醛
这种途径经历五步反应,其中有三步脱水、一步加水,总的 结果是脱去二分子的水,最后生成环状的产物。其过程可以表示 为:
果糖也能发生类似于A、B两个过程的反应,经A反应得 到的是果糖胺,而果糖胺发生Heyenes(海因斯)重排:
Heyenes反应又称果糖胺重排反应。是由一分子果 糖胺在盐酸和吡啶的混合溶液中得到2-氨基-2-脱氧葡 萄糖的过程。果糖胺在酸的作用下开环,2位生成烯胺, 5位变成羟基。分子重排,1.2为变成烯醇。再重排,1 为变成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