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先识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价并控制系统风险,使系统安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系统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划分: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等之分。
特性:①整体性、②相关性、③目的性、④有序性、⑤环境适应性可靠性: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系统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现象,称为故障或失效。
系统可靠性越高,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小,完成规定功能的可靠性越大。
//可靠度: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它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系统可靠性、系统安全性(关系):安全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在许多情况下,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从提高系统可靠性入手。
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目标;安全性着眼于防止事故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
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前直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安全性侧重于故障发生后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故障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连接点。
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
//安全概念:“安全”为免除引起个人伤害、疾病或死亡的状态;或是免除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的状态;或者免除环境危害的状态。
//安全的基本特征: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的随机性、安全的相对性、安全的局部稳定性、安全的经济性、安全的复杂性、安全的社会性、安全的潜隐性。
//事故: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安全的相对性;;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和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1.系统安全分析:解决的问题:预先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全面掌握其基本特点,明确其对系统安全性影响的程度。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抓住系统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改善系统安全状况。
2.系统安全评价:解决的问题:以系统安全分析为基础,通过分析,了解和掌握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但不一定要对所有危险因素采取措施。
而是通过评价掌握系统的事故风险大小,以此与预定的系统安全指标相比较,如果超出指标,则应对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使其降至该标准以下。
3.系统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解决的问题:任何一项系统安全分析技术或系统安全评价技术,如果没有一种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系统安全决策是从系统的完整性、相关性、有序性出发,对系统实施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实现对系统的安全目标控制。
//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1、系统整体出发的研究方法2、本质安全3、人-机匹配法4、安全经济法5、系统安全管理方法//“四不放过”原则:①不查清原因不放过②不分清责任不放过③不采取有效措施不放过④不严肃处理不放过//风险定义:风险是一种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
//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或事故。
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
//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1)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2)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3)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4)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5)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防护措施。
//按数理方法划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按逻辑方法划分:归纳分析、演绎分析//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因果分析//安全检查:是运用常规、例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安全检查表:是分析和辨识系统危险性的基本方法,也是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
//安全检查表的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进行设计,也可按统一要求的标准格式制作,如危险等级划分表、安全性评价项目表、安全性评价检查表等。
进行安全检查时,利用安全检查表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查之有据;对发现的问题做出简明确切的记录,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同时落实到责任人,以便及时整改。
//检查表意义:对系统的全面分析,找出系统中存在的隐患、事故发生的可能途径和影响后果等。
进行系统安全分析的基础,也是安全检查中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
//检查表的特点:避免检查过程中的走过场和盲目性,检查目的明确,内容具体,对检查项目逐项检查的过程,也是对系统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制定措施的过程,易于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用起来简单易行,易于安全管理人员和职工掌握和接受//预先危险性分析:主要用于新系统设计、已有系统改造之前的方案设计、选址阶段,在人们还没有掌握该系统详细资料的时候,用来分析、辨识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尽可能在付诸实施之前找出预防、改正、补救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评价飞机发动机故障而开发的一种方法,目前许多国家在核电站、化工、机械、电子、仪表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FMEA的基本内容:是从系统中的元件故障状态进行分析,逐次归纳到子系统和系统的状态,主要是考察系统内会出现哪些故障,它们对系统产生什么影响,以及怎样发现和消除它们。
//故障:就是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运行时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因而达不到规定的功能或完不成预期的任务。
并非所有的故障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而是其中有一些故障会影响到系统运行或造成事故损失。
//故障出现的状态:即为故障类型,如变形、磨损、破损、腐蚀、松动、摇晃、脱落、弄脏、渗漏、变质、开路、短路等。
//致命度分析:(Critical Analysis)是在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
它是对系统中各个不同的严重故障类型计算临界值,即给出某故障类型产生致命度影响的概率。
//危险度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价每种故障类型的危险程度。
通常,采用概率-严重度来评价故障类型的危险度。
采用该方法进行危险度分析时,通常把概率和严重度分别划分为若干等级。
//偏离(偏差):与设计意图的情况不一致,在分析中运用引导词系统地审查工艺参数来发现偏离。
//引导词:在危险源辨识的过程中,为了启发人的思维,对设计意图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简单词语。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就是对应有现象和实际现象或可能现象,做出如下判断:⑴会不会出现偏差,构成不构成一个问题?⑵用什么资料说明它是偏差?⑶如果会出现偏差,并构成了问题,则它的重要性、程度、影响范围如何?⑷什么是偏差产生的可能原因?⑸如何核对这些可能原因?//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程序:1认识问题偏差:偏差应有现象应有现象实际现象实际现象可能现象可能现象)±偏差±偏差。
2调查、说明偏差何种、何处、何时、何种程度3推断可能原因 4核实可能原因5证实偏差证实偏差(证实问题产生原因) 6问题的确切表达事件树分析:是从一个初始事件开始,按分析事件向前发展中各个环节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事件树分析,可以把事故发生发展的过程直观地展现出来,如果在事件发展不同阶段采取恰当措施阻断其向前发展,就可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事故树分析:是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同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Risk=Hazard/Safeguards 风险=危险源/(安全防护)安全防护↑,风险风险↓;只要危险源不为零,风险就客观存在,这就是安全评价过程是个动态过程的道理。
本质安全就是危险源趋近于零的理想状态。
//安全评价的定义:对系统存在的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包括:安全测定、安全检查和安全分析),通过与评价标准的比较得出系统的危险程度,提出改进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达到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
//安全标准:经定量化的风险率或危害度是否达到要求的(期盼的)安全程度,需要有一个界限、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这个标准即为安全标准。
安全标准的确定取决于国家企业安全科学发展水平,确定方法有统计法和风险与收益比较法。
也可根据综合评价得到的危险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范围。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1.按评价对象的不同阶段划分:预评价、中间评价、现状评价。
2.按评价指标的量化程度划分: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3.按评价对象进行整合划分:物质产品、设备安全评价法,安全管理评价法,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法。
//概率评价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法,它是先求出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风险率,以风险率大小确定系统的安全程度。
系统危险性大小取决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指数法:是用火灾爆炸指数火灾爆炸指数作为衡量一个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的标准。
它是以物质系数为基础。
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特(Mond)工厂,在美国道化学公司安全评价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安全评价法,称为ICI Mond法。
该方法与道化学公司的方法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物质系数法。
在道化学公司定量评价基础上对道三版作了重要的改进和扩充。
指数法扩充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增加了毒性的概念和计算;②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③增加了几个特殊工程类型的危险性;④能对较广范围内的工程及储存设备进行研究。
//美国道化学公司指数评价法的目的:1、真实的量化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反应性事故的预测损失,2、确定可能引发事故发生或使事故扩大的设备,3、想管理部门通报潜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4、是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各工艺部分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帮助确定减轻潜在事故严重性和总损失的有效而经济的途径。
//安全管理评价:就是评价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及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评价企业管理者和操作者素质的高低及对不安全行为的可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