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第二讲PPT课件
•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 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劳动关系。它所要解决 的是劳动关系中的劳动纪律、劳动保护、劳动程 序、假期、劳动报酬、劳动争议的解决等方面的 法律问题。
• 劳动合同方面,与民法关系,具有民法的特别法的性 质。
• 下列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3、民法与行政法
•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 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行政法律关系总是带有国家意志性、隶属性、强 制性的特点,行政法通常采用命令和服从的调整 方法来调整行政关系。
• 而民法调整的商品关系是等价有偿、平等的关系, 调整方法通常具有平等性、任意性。
4、民法与劳动法
• 问:张某与税务局问因税金定额发生的纠 纷是否属于民法调整?
• [案例]
• 杨金刚是长沙市第一看守所的在押犯罪嫌 疑人。1992年1月4日晚,同监号人犯刘某 违规用汽油炉烧开水,引燃汽油桶,致火 灾,将杨烧伤致残。杨向长沙市西区法院 民庭起诉看守所,被驳回诉讼请求;上诉 后二审,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其 起诉,理由是其诉讼请求不属于人民法院 受理的民事诉讼案件范围。
• 1.我国公民某甲与某乙同乘中国国际航空 公司的飞机到泰国旅游。在飞机到达泰国 时,二人在机舱内因取随身行李发生争执, 甲将乙打伤。乙后来治伤花去费用若干, 要求甲赔偿。该案审理应适用()。 A.中国民法 B.泰国民法 C.中国民法或泰国民法 D.第三国的民法
• 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 属人主义 • 属地主义 • 保护主义
六、民法的渊源
(一) 含义 • 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借以表现的
形式./民事法律规范的存在和表现形式. • 它主要表现在各国家机关根据其权限范围
所制订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之中。
民法典和民法单行法
➢
宪法
地方法规中的民事规范
➢
渊源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行政法规中的民事规范
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七、民法的适用范围(3W)
人之为人,其自身系属目的,不得以目的使用之” ——康 德
“法的基本命令是:自以为人,并敬重他中
• 1、民法对人格尊严、人身安全的保障;
• 2、保护所有权以及其他财产权(静的财产安全)及保护 信用和交易的安全(动的财产安全);财产权与人格—— [德] 康德“财产基本上可以看成是自我的延续。……对财 产的威胁不仅损害了他的幸福感,而且损害了他的存在本 身。”
•
附条件、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
论•
代理 种类
•
代理权的行使
•
诉讼时效
概述、种类及其中止、中断、延长
•
种类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
民事责任
侵权的民事责任
•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五、民法与相邻法律的关系
• 1.民法
商法
• 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 ?(作业) 支持民商合一的理由: 支持民商分离的理由:
• 2、民法与经济法
也是民法作为权利法的意义。
• 4、确认民法为权利法,目的在于弘扬 私权神 圣的观念。
(二)民法是私法
• 1、公私法划分的标准
• 罗马法:“公法规范不得由个人之间的协议而变 更 ”;私法的原则是“ 协议就是法律 ” 。.
• 西方国家对公私法划分标准至今没有达成统一 认识,有利益说,隶属说,主体说等至少七种。
四、民法总论体系
•
民法调整对象、渊源
•
概述 民法基本原则
•
民事法律关系
民• 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主体 住所
•
监护、宣告失踪、宣告死亡
法••
法人
概念、条件、法定代表人 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企业法人成立、变更、终止
总•
其他组织
合伙、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
概述
•
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可撤销可变更、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 2、公私法划分的意义 • (1)有助于在私法领域提倡当事人意思自治,
尽可能减少国家的干预。 • (2)充分尊重和保障自然人的财产权和人身
权。 • (3)明确民法的基本属性
思考题:
• 1、讨论民法的私法性。 • 2、公、私法划分的标准、意义? • 3、讨论私法的公法化
(三)民法是人法——以人为本 民者,人也,民众也。
• 1. 对人的效力 自然人(中国人、外国人、无国籍人)
• (Who)
法人
• 2. 对空间的效力(Where)
•
(1)领土、领空、领海
•
中国领域
(2)驻外使领馆
•
(3)在我国领域外航行的我国船舶和
•
飞行于我国领空外的我国飞行器
• 3.对时间的效力 生效时间
• (when)
失效时间
•
是否有溯及力
•
思考:
• 经济法是国家权力作用于经济生活,由国家行政机关对国民经 济实行组织、管理、监督、调节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预算法、产业政策法、农业法、银行法、税法、价格 法等
• 都调整财产关系 • 民法:平等主体(横向)
• 经济法:不平等(纵向).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 是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整的法律手段
• 3、“以人为本”的具体原则体现
• “以人为本”在具体原则上的体现
• 维护人的个体性及人格关系;
• 人为权利义务的归属主体:权利能力制度(平等原则);
• 人的自由应受到保障,并不得抛弃;
• 与行为自由(尊重人的自主选择)相对应的自己责任:过 错责任;
• A.甲与乙约定某日商谈合作开发房地产事 宜
• 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 给你
• C.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 精中毒住院治疗
• D.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 筋溺水身亡
• 案例:
• 张某开办了一个体商店,办理了个体经营 执照,并在税务机关办理了税务登记手续。 经税务局核定,张某每月缴纳500元固定税。 但后来,因张某的商店经营较好,税务局 要求张某每月应缴税1000元。张某对税务 局的决定不同意,双方发生纠纷。张某遂 诉至法院。
八、民法的本质(性质)
• (一)民法是权利法
。 权利是私法的中心概念,且为多样性法律生活的最终抽象化 ——法学家
V.Tuhr(V图赫)
1、民法是一个以权利为中心的体系。
•
债权
•
财产权利
•
物权
• 民事权利
•
人格权
•
人身权利
•
身份权
• 2、民法的规范多为授权性 规范、任意性规范。 • 3、民法作为权利法,是实现人权的手段。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