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六朝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六朝文学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复习提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文学常识1. 曹丕建立了“九品中正制”,承认豪门大族政治上的特权,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实际上品第人物的标准主要是门第的高下,这样便形成了士族相传的贵胄,造成政治权力的垄断。

而寒门庶族几乎失去了仕进的机会,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

门阀政治历史时期:主要是自三国曹丕到东晋末年。

因此在文坛上,庶士的不平抗争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如左思、鲍照等著名诗人的诗作多有反映。

到了南朝,门阀政治还有惯性影响,但已不是主要的了。

2.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思想。

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基础,“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当时名士的思想行为,其内涵就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表现自我。

在文学上表现:对艺术化人生的追求和个人本性的真实流露。

3.三曹诗歌的风格,曹操诗:以气胜,有英雄气;曹丕诗:具唯美倾向,有公子气,文士气;曹植诗:郁结不散的不平之气。

4.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保存完好第一首七言诗;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七子”中王粲文学成就最高,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5. 能与“建安七子”相抗衡的以才华著称的女作家蔡琰,系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蔡琰所作存诗3首:2首《悲愤诗》(一首五言体,一首是楚辞体)和《胡笳十八拍》;其中五言《悲愤诗》长达108句,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人创作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6.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故后人对建安文学时常用“建安风骨”、“建安风力”等来评价。

7.正始时代以“玄学风流”而闻名,代表文人群体是“竹林七贤”,其中文学成就、影响最大的是阮籍、嵇康二人。

阮籍诗歌代表作《咏怀诗》82首,诗歌的基本主题是:忧生、忧世。

嵇康是竹林精神的代表,诗歌代表作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

8.西晋文学活动最为繁盛时期为晋武帝太康(280-289)年间,形成了“太康诗风”,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傅玄、刘琨、郭璞,其中代表诗人是:陆机潘岳左思郭璞。

9.陆机代表诗作:《赴洛道中作诗》二首;潘岳代表作:《悼亡诗》三首。

左思诗歌代表作:《咏史诗》八首,左思《咏史诗》代表了太康诗歌的最高成就。

郭璞诗以《游仙诗》为代表。

10.东晋玄言诗代表诗人主要是孙绰和许询二人,王羲之的“兰亭之会”是玄言诗的一次集中展示。

11.陶淵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九江)人。

其曾五官三休,约54岁辞去彭泽县令后决然归隐田园。

在东晋玄言诗大行的时代,陶淵明开创的田园诗以“真”代“玄”确是一个奇特的存在。

陶渊明是六朝最杰出的诗人,古典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点为:真、淡、简。

12. 南朝刘宋诗坛的代表诗人是“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其中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鲍照在边塞诗和七言歌行上极力开拓,两位诗人对后世文学都有深远影响。

13.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是其诗歌代表作,它首次奠定了七言诗的文学地位。

14.谢朓,字玄晖,他与谢灵运同族,因而有“小谢”之称,他是齐梁时代表诗人,他以山水诗和实践“永明体”而闻名,对唐诗有重要影响。

15.南朝文学集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主要文学集团有:(1)宋. 刘义庆文学集团,编有《世说新语》,文学名人有鲍照等;(2)齐. 萧子显文学集团,主要成员是竟陵八友,其中以沈约、谢朓为代表;(3)梁. 萧统文学集团,编有影响深远的《文选》一书;(4)梁. 萧纲文学集团,以写宫体诗闻名,主要成员徐陵编有《玉台新咏》诗集。

16.北朝诗歌成就远远不及南朝诗歌,相比南朝诗歌之华丽,北朝诗歌有重“气质”的特点。

真正称得北朝诗人的是被称为“北地三才”的温子升、魏收、邢邵三人。

但能代表北朝诗歌主要成就的诗人却是由南朝入北朝的诗人庾信和王褒。

17.庾信,代表北朝文学的最高成就。

他先仕于南朝之梁朝,42岁时出使西魏被扣滞留北朝未归。

庾信前期诗歌以写宫体诗闻名;后期诗歌多表现“乡关之思,亡国之恸,仕北之惭、避世之志”,代表作是《拟咏怀》27首。

18.南朝民歌主要分为吴歌、西曲两大类:吴歌,产生于建业(即南京)及周边地区。

西曲,流行于江汉流域的湖北、河南西南等地,因为在南朝都城南京以西,故名“西曲”。

南朝民歌代表作是《西洲曲》。

19.北朝民歌风格较之南朝民歌,内容较广,风格直率粗犷、质朴刚健。

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木兰诗》。

《木兰诗》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合称中国古代乐府“双壁”。

20.魏晋南北朝主要辞赋作品有:曹植《洛神赋》、王粲《登楼赋》、嵇康《琴赋》、陆机《文赋》、左思《三都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和《闲情赋》、鲍照《芜城赋》、江淹《恨赋》和《别赋》、庾信《哀江南赋》等。

21.魏晋南北朝主要散文作品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曹植《与杨祖德书》、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孔稚圭《北山移文》、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元思书》等。

22.魏晋南北朝史传散文主要是: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它们与《史记》、《汉书》并称“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文学成就最高的四部史传文学著作。

23.北朝之文主要是两大巨制:郦道元《水经注》,其中山水景物描写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著作记录洛阳佛寺兴衰情况,堪称北朝美文的代表。

24.魏晋南北朝是志怪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主要作品有干宝《搜神记》、张华《博物志》;其中《搜神记》确定了“搜神体”在志怪小说中的主导地位。

25.志人小说发轫于先秦,成熟于魏晋南北朝。

志人小说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三种类型:以《西京杂记》为代表的“杂记体”(即野史);《世说新语》为代表的“世说”体;《笑林》为代表的“笑话”体。

26.刘义庆《世说新语》以玄韵为宗(即魏晋风度生动再现)而影响颇大。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方正”、“雅量”等36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短文。

二、名词解释1. 建安风骨---指建安文学的风格特征,被后人标举为“建安风骨、“建安风力”或“汉魏风骨”。

所谓“建安风骨”当是指以曹氏父子、建安七子为首的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和风格而言,是指反映社会动乱、抒发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风格上具有悲凉慷慨、刚健遒劲等特点。

2.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代玄学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老庄所谓“自然”哲学,形成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即所谓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当时名士的思想行为,名士们开始追求一种任达放旷的生活作风,形成所谓的“魏晋风度”。

具体表现为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

从根本上说是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在文学上表现为对艺术化人生的追求和个人本性的真实流露。

3.太康诗风---是西晋太康时期诗歌主要风格的概括。

具体表现为内容上拟古,形式上讲究藻饰,表达上追求繁缛,这就是太康诗风的总体特点。

太康文人正是围绕着“从质朴到华美”、“从简单到繁缛”这两个问题进行文学创作的,集中反映了太康文学意识的觉醒和诗人对文学特点的认识与把握,是文学走向自觉的深化。

其中陆机和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他们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代表了太康诗风的特点。

4.永明体---即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讲究“四声八病”的诗律规则。

因这种新体诗产生于南朝齐代的“永明”年间,故称“永明体”。

永明体代表诗人主要是沈约和谢朓。

三、简答题1.六朝文学发展历程:主要作家和文学风格。

(1)建安文学:三曹七子和蔡琰,主要风格是慷慨悲凉;(2)正始文学:阮籍、嵇康,诗歌内容多乱世的痛苦与焦虑;(3)西晋太康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刘琨、郭璞,主要风格是拟古华缛;(4)东晋文学:玄言诗大行,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是一个奇特的存在;(5)南朝文学:谢灵运,以山水诗歌名世;鲍照以七言歌行和边塞诗确定文坛地位;沈约、谢朓以“永明体”闻名,律诗向前迈进关键一步;梁、陈以后宫体诗大行。

(6)北朝文学以庾信为代表,杜甫赞曰“庾信文章老更成”。

2.太康诗风的总体特征。

太康诗风的总体特征是:繁缛。

繁缛,本指繁密而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

太康诗风具体表现如下三个方面:(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比如《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句子“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语言平实明快;而陆机《拟西北有高楼》则变为“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其中“峻”、“迢迢”等词则增加了不少文彩修饰。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跟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以白描手法为主的写法,太康诗歌则多使用铺陈的手法,诗歌显得繁复细致。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如陆机名作《赴洛道中作诗》其二,诗歌语言形式上,除首尾外诗句外,其余诗句几乎都是偶句,具有整饬之审美特点。

3.陶渊明的田园诗内容。

陶渊明创作田园诗是文学史的创新,其田园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是田园生活、农村风景、农夫农耕生活的真实写照,其中也寄托了陶淵明的人生理想。

这是他为中国古代诗歌增添的一种新题材。

其田园诗歌的主要内容为:(1)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归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表现田园生活的情趣。

如《归园田居》其二:“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3)展现自己理想境界。

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展现劳动之艰辛。

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体现劳动的重要。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6)表现田居生活的困顿。

如《咏贫士》其二:“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4.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鲍照诗歌,特别是乐府歌行,其艺术风格总的特点是:情感上,表现为俊逸豪放;表达上,体现出奇矫凌厉的风格。

故鲍照被誉为南朝第一抒情诗人!其诗艺术特点主要是:(1)感情昂扬激越、慷慨不平。

杜甫评其云:“俊逸鲍参军”。

(2)感情表达痛快,似火山爆发,一泻千里。

如《拟行路难》十八首,采用灵活自由的体式:七言为主的杂言诗句的运用,隔句押韵和换韵;还得益于语言浅显,流畅,刚劲,故情感表达显得直抒胸臆,直率真切。

四、作品分析赏析代表性诗歌:以8组作业整理的材料为例,见班级QQ群共享资料。

五、诗文名句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