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的产学研结合的任务及实施

新形势下的产学研结合的任务及实施

新形势下的产学研结合的任务及实施
祝瑞花
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这已经深入人心。

本次会议上,就我们系的“产学研结合”问题提出来跟大家探讨,希望能引起大家一点思考,然后付诸行动,以期取得效果。

产学研合作,其基本宗旨是学院和相关企业一起,研究本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向,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协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问题,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能力。

通过加强与社会,特别是企业界的联系、交流与合作,老师们将获悉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信息,从而促进专业建设,使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在教育行业中,产学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产学研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不能把“产”、“学”、“研”割裂开来,“产学研”是辩证的统一体。

“产、研”是教育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学”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实施环节,“学”通过“产、研”提高质量,“产、研”最终服务于“学”。

产学研合作教育非常必要,关键是如何做?高职层次的学院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研究和解决。

今天,就系里产学研的现状、面临的产学研问题和应该如何做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我系产学研现状
(1)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优秀的师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产学研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经过近6年的师资积累,目前,电气系共有师资33人,硕士学位人数9人,占系师资总数的27%;双师型教师25人,占系师资总数的76%。

特别是引进了6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师资队伍。

这些老师的到来,给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把“工程”的概念带入教学,把质量控制的观念带进来,为产学研做了师资上的积累,事实证明,这些老师在产学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通过实训室建设和指导科技型学生社团活动,构建了实践教学基地硬件平台,锻炼了专业教师的科研能力,具备了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条件
几年来,电气系老师自行研发了20台设备电气故障排除实训柜(房金菁为主);研发了单片机实训装置(电源50台、实训板8种、400块)(翟庆一);研制了变频器应用实训设备20套(王晖);改造并设计出十几套音像实训设备(樊廷忠);建成了楼宇电视监控系统(耿建军),研制了电子DIY多功能实验箱(翟庆一为主);成功组织了三届学院、1届山东省、1届全国的电子设计竞赛,均取得较好成绩:2004年获得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2005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这些校内产学研的重要成果意义重大,表现在:它不仅锻炼了一批专业骨干教师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

还说明了我们不论在设备上还是在师资上,都初步具备了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
作的对等平台。

(3)校企之间已有一些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

早期邀请的企业老总、技术人员(主要是大陆机电)和高校教授(孔凡才教授)来校开讲座,为当初电气专业教学方案的制订和优化确实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中期,通源电气公司捐款1万元人民币资助优秀贫困生,条件是可以优先挑选毕业生到企业工作;近期,连续2届(2006届、2007届)楼宇专业的学生到真正企业实训(世宗消防电子公司泰安分公司、大陆机电、济南通源电气);大庆紫金桥软件技术开发公司与我院签署共建共用电子CAD实训室协议书并挂牌。

成为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实施MSP430大学计划的合作院校,初步达成共建单片机实验室意向,进一步的合作正在洽谈中。

并且,自2003年以来,王晖老师一直是清河电梯厂的技术顾问,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产学研合作方式。

二、当今产学研结合面临的任务及其解决的途径
前面谈到产学研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无止境的话题,提到多高才算高?因此需要不断的努力,不断地探索。

就要相应地完成某些任务,而要完成某些任务,就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扎实做好每一步。

我认为:当今产学研结合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教师与企业应保持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这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切实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并良好地运作;再进一步为企业做好服务和培训(小型企业对高成本的现代加工技术及设备有需求;高新技术开发公司需要职业学院作为技术推广平台);
进而降低实训成本,提高教育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

要完成上述任务,达到最终目标,需要我们采取哪些措施呢?一切按照原有的节奏进行吗?陶醉在我们已有的成绩中吗?这样做可能很简单,优哉游哉。

但是几年之后会是什么结果?不敢想象!到那时,我们在座的诸位会不会另攀高枝,择木而栖?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会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怎么怎么样。

所以,我们为了今后不后悔,为了我们热爱的学院能够越来越强大,我们现在就该作出努力。

我们应该做出积极的姿态,在学院产学研机制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拿出敢于吃螃蟹的精神,敢为“天下先”!本着这样的出发点,谈几点产学研的做法:
1、教师一定要走进企业。

在与企业的沟通中寻找合作机会。

(1)有毕业生的专业应该走访两类企业,一是走访毕业生就业单位,以便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联系:因为有毕业生的专业往往实训设施已经建设的比较完善,有为企业服务和培训的硬件条件,而接纳我们毕业生的企业又通常是生产性企业或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且大多这样的企业规模不大、技术力量不够雄厚,校企合作的机会、特别是为企业服务和为企业培训的机会较大;二是走访没有毕业生、与专业岗位群有关的企业,为修订培养方案增加新的参考点;(2)有实训室建设任务的专业在通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下几家实训设备生产企业并与之建立联系,以学生充分动手、完全仿真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为出发点,参与实训设备的设计甚至生产;(3)新招生专业走进企业,目的是了解岗位群的技术需求,既为优化培养方案积累第一
手资料,而且初步寻找毕业生就业单位,便于对毕业建立信心。

因此,教师一定要走进企业,为此,系里会出台相应的政策。

2、专业教研室从承接工程项目或培训项目入手,与企业合作。

一是以有能力的教师牵头、以教研室整体力量承接工程项目或培训项目。

前不久,楼宇教研室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承接了学院校园监控系统的建设项目,这一方面得益于学院领导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因为楼宇教研室有承接工程项目的能力。

电气教研室承接了山东省首届特种作业人员电工安全技术大赛。

上述两项都是在被动状态下承接的。

应该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可以承办多种培训:如“现代电子技术培训”和“现代电工技术培训”等等。

我们脑子里首先有这根弦,要了解企业对哪些技术有需求,进而提高自身能力,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培训是完全可能的。

3、建立固定的企业合作伙伴,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双挂牌”。

要通过专业调研,各专业建立自己的合作伙伴企业。

寻找和企业合作的契机,求同存异,寻找共同的利益点,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企业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实践机会。

在学校挂牌成立“XX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挂牌“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

将部分校内实训基地转移到校外企业内进行,解决场地不够,设备不足的问题。

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后期应用的整个过程都要贯穿“产学研”这条线
(1)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由学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建,要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在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筹集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参股、合资、合作等;
(2)实训基地要实行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在管理和运行上要相对独立,以使其增强活力和自我生存的能力。

(3)实训基地要探索建立资源共享、自主发展的新机制。

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的实训任务,还应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术服务,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

(4)实训基地具备一定的加工产品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以保证基地的设施能够长期地正常地维护使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