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cx2008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
2、能力目标:以读作为突破口,以读悟情,培养语感,有感情朗读。
3、情感目标:学习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中亲人的不同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志愿军战歌》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志愿军战歌,当年志愿军战士就是高唱着这首歌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1 9 5 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回到自己的祖国,面对着许许多多送别的人们,每位志愿军战士都从心理默默的说着一句话,那就是“再见了,亲人!”二、复习旧知,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想一想志愿军战士把谁称作亲人?他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三、合作学习,交流,体会情感1、师:在这些事例中,哪位亲人的事例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学习哪件事。
怎么学呢,老师为同学提供了一个自学提示,谁来读一读。
课件:默读,思考志愿军回忆了和这位亲人的哪些事?事例中的哪句话给你的感受最深,把这句话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请你用朗读的形式,读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谁对大娘的事例感受深,小金花、大嫂、学习相同段落的同学就近两三人结合小组,进行交流。
3、汇报自学,读中悟情(大娘):师:谁对这件事感受深,读出你的感受。
谁也找的这句话读出你的理解?同学们注意听看他们哪读的不一样。
师:她是通过抓重点词语弄懂句子的含义的,大家要向她学习这种好的方法。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重点指导。
课件: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点拨:结合课文想一想雪指的什么,炭指的什么。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战士们送来的仅仅是打糕吗,对,你们体会的真好,是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志愿军,鼓舞了志愿军使他们的斗志倍增,顽强拚搏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
愿意再读读吗,把大娘关心志愿军的情感以及志愿军拚搏的精神读出来。
谁来读读。
课件:我们还记得…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师:在这部分中还有哪件事给你感受深。
点拨: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抢救的是谁,是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志愿军,失去的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唯一的亲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朗读:面对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娘,你一定有很多感受,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朗读)我也想读,听听有没有和她读的不一样的地方。
为什么这样读。
师: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进入情境感情就出来了。
4、汇报:小金花:谁对这件事感受深。
课件:同志们伤心的…你怎么落泪了呢?点拨:学生朗读,失去妈妈小金花没有哭,可是与志愿军就要分别的时候,小金花却落泪了你还体会到了什么5、师:还有哪件事令你感受深。
投影:“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你来读读。
问: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代价?6、小结:学习了他们的事例后,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选择你感受最深的段落用你的朗读,读出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四、换位感悟1、师:听着这样的话看着这样的战士,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你会对志愿军说什么,任选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说。
2、汇报:谁来说,你以谁的身份说。
(还谁想说)3、小结:听了同学的介绍,感到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也是付出了太多太多。
再读读课题你对课题有没有新的理解。
4、师:那么今天就是亲人送亲人了,让我们共同抒发一下对亲人的依恋之情吧!五、运用悟情1、师:既然是亲人送亲人,你能不能将这段话改为朝鲜人民对志愿军说。
自己先练一练,也可以互相说说。
2、汇报:改为:再看一眼志愿军战士,让他们再停留片刻。
3、师:志愿军不愿走,朝鲜人民不愿他们走,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洒过他们的鲜血,大娘小金花的妈妈、大嫂还有更多更多的亲人为志愿军洒过鲜血;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等1 4万志愿军长眠在朝鲜的土地上,他们的鲜血和朝鲜人民的鲜血凝在一起。
六、渲染升华1、师:你们说,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什么凝成的?可称之为伟大的友谊。
2、火车慢慢的启动了,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三段,再次感受一下两国人民那依依不舍的深情吧!3、师:火车越去越远,可是两国人民的心却是越来越近。
两国人民共同说着一句话:“再见了,亲人!”4、师:多么感人的场面,咱们来写首诗吧,永远记住当时的场面。
出示诗句填空“血火凝深情,依依相送行。
无言默默泪。
(你我一家人“惜别知情深“有缘再相见“只见车影远” “天涯若比邻” “彼此常牵挂”)。
【板书设计】再见了,亲人大娘小金花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志愿军大嫂【课后反思】教学中体现较突出的几点:1、导入中的情景创设把学生带入到了课文中,为学习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两分钟预备通过录音机为学生放了〈〈志愿军战歌》,伴随着雄壮的乐曲声,学生的情感被激活,很快的进入到情境当中。
2、从对语言的品位中,理解雪中送炭,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设计的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用读读出大娘是怎么把打糕送来的;第二个层次体会大娘不顾自己的生命为战士们送来打糕,读出感受。
第三个层次让学生理解雪指什么炭指什么,通过情境的创设体会出大娘对战士们的深情、对战士们的爱,以及战士们把大娘对他们的爱化作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打胜了仗。
课堂教学中,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为什么大娘把战士称作亲人的情感体会的很到位,学生情感也被调动。
因此学生对这一段的朗读,读的有感情,学生的情感很到位。
3、重视了学生的朗读及教师对学生读的指导:在学习小金花及大嫂一段时,注重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例如:学生在朗读描写小金花的刚强的语句时,学生对小金花为妈妈报仇的决心读的还不够坚决,因此委婉的指出学生读的不足及建议,通过比读的方式激励学生再读。
不足:1、对重点段的体会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读自悟,而是通过教师的导语引着学生体会出来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获得思想启迪,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教学结构安排的欠妥,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生学习大娘为志愿军战士送打糕和救助伤员的事情,对小金花和大嫂的学习只是以读带讲,没有给学生朗读感悟的时间。
学生对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情感是一点一点的积聚起来的,不是只通过对一个段落的学习,感情就能体会出来的。
因此对后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也要让学生充分的学习体会。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情感是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梁。
语文教学的熏感染作用往往是隐性、长效和综合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建构的过程。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整体感悟的机会,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融为一体。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的精神实质,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是学生感悟语言规律和语言形式的关键。
在积累、理解、体验和运用的过程中,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体会涵,引导学生切实感悟。
在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中,品味赏析重点句式,体会表达效果,并有意识地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叙事抒情散文,带给学生一种形散神聚的感性认识二、教学背景分析1. 学习容分析〈〈再见了,亲人》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
教学中,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意。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在表达方法上颇具特色。
2.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
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生不容易理解。
此外,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3.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情感是言语的生命。
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以言语为凭借,进行有深度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领悟文字隐含的丰富情感,使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心灵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通过整体把握,细读理解,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对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解读,通过情境性练读、对比性朗读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语言和情感的同构共生4. 技术准备:抗美援朝战争背景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5.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借助课外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背景,感知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
第二课时将着重细读文本,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 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 学习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借助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创设情境1. 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朝鲜人民]2. 从题目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3. 激情导入:走进文本,感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
(二)整体感知,梳理事件1 .自由朗读1-3段,根据课文容归纳志愿军战士在与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回忆了哪些事情?2 .学法指导:在文中用[]将具体事情标出来,再反复读一读,结合表格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主要人物典型事件大娘小金花(妈妈)大嫂【设计意图】从具体事件入手,组织导读,加强对“亲人”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 初步感知:从这些事件中你感受到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三)学习感悟,体会写法1 .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如果找3个同学来读,你们分一分,看怎么分最合适?2. 小组练习读:送别的情景-往事的追忆-情感的抒发(现实一回忆一现实)3 .像这样,再练习读一读第2、3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