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部分复习二、名词解释:1、2、蛋白质互补:在饲粮的配合中,利用各种饲料氨基酸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饲料蛋白质配合,相互取长补短,弥补氨基酸的缺陷,使饲粮氨基酸的比例达到理想的状态。
2、3、氨基酸的平衡:指配合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等于鱼、虾类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3、4、必需氨基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需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5、氮的平衡: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
5、6、必需脂肪酸:鱼虾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提供或仅能通过一些特定的前体物形成的一些多不饱和脂肪酸。
6、7、蛋白质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的含量在18% 以下,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的饲料。
7、8、能量饲料:指粗纤维的含量小于18%,粗蛋白质小于20%的饲料。
8、9、预混料:是由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载体或稀释剂按一定比例配置的均匀混合物。
10、11、浓缩料:是由蛋白原料和添加剂预混而成,饲喂时需补加能量料。
浓缩料=预混料+蛋白饲料10、11、总能:指饲料中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
11、12、消化能:饲料中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12、13、代谢能: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鳃排泄能后剩余的能量。
13、14、能量蛋白比:1磅饲料所含总能(KJ )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比值。
二、三、简答:1、2、如何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根据水生动物的营养需求配制全价均衡的配合饲料是保证饲料蛋白质高效利用的重要条件。
①由于草食性的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水平低于杂食性的水生动物,杂食性的水生动物低于肉食性的水生动物,要根据水生动物的食性合理供应其蛋白质需要,既不要少,更不能多。
②水生动物有不同的摄食习性,对于撕食的水生动物如鳗鱼、河豚鱼,要将粉状饲料做成面团状;对于吞食的水生动物,适宜于投喂颗粒料,对其稳定性要求不高;对于抱食的水生动物如虾蟹类,其采食的颗粒水中稳定性要好;对于滤食性的贝类,如鲍鱼,其配合饲料有 2 种形态,一种是粉状饲料,主要用来投喂稚鲍和幼鲍,另一种是沉性片状饲料。
③生活于水体上层的水生动物,要投喂浮性颗粒饲料或粉状饲料;生活于水体中层的水生动物,要投喂慢沉性颗粒饲料;生活于水体下层的水生动物,要投喂沉性颗粒饲料。
④水生动物幼体阶段代谢旺盛,生长潜力大,并且消化机能低,对蛋白质的质和量要求都较高,随着水生动物的逐渐长大,对饲料蛋白质水平的要求也降低。
2、3、鱼虾对糖的利用率为什么低?①胰岛素的水平低下,胰岛素高峰值与血糖高峰值不一致。
②糖代谢机能低下,糖类不能有效的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③鱼体肌肉中胰岛素受体数量少,致使控制血糖代谢机能差④鱼体肌肉中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低,即亲和力差⑤糖原分解酶活性低,而糖原合成酶活性高3、4、不同种鱼对糖、纤维素的利用率范围?①肉食性鱼类对糖的利用在5%-10%,对纤维素的利用在4%-8% ②草食性鱼类对糖的利用在50%左右,对纤维素的利用在10%-15% ③杂食性鱼类对糖的利用在40%左右,对纤维素的利用在10%4、鱼苗、鱼种、成鱼对脂肪酸的利用率如何?①淡水鱼对脂肪的需要比海水鱼低②鱼苗的需要比成鱼高③肉食性的鱼蛋白质越高,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糖越高,脂肪可以降低5、6、维生素C 的生理功能1、参与羟化酶的合成,参与胶原蛋白质和细胞间质合成;在结缔组织、骨骼、牙齿和血管细胞间质的形成很重要;维持体内羟化酶活性,参与本丙氨酸羟化为酪氨酸,酪氨酸转化为儿茶酚胺的反应。
色氨酸转化为5-OH 色胺的反应;胆固醇羟化后转化为胆汁酸盐然后排出,维生素 C 参与其羟化反应。
2、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参与VE 和硒的协同作用,保护DNA ,蛋白质和生物膜。
其强还原性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化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巯基酶的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与重金属结合,促进其排出,解除重金素毒性;还原 3 价铁,帮助铁的吸收;促进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3、促进抗体的合成,增进白细胞对对病毒的反应性,促进H2O2 在粒细胞中的杀菌作用,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性。
4、提高水产动物的抗应激性。
特别是对低氧和低温的适应能力。
6、7、怎样防止维生素C 氧化?①低温保存或加工②加入超量的维生素 C ③使用维生素 C 磷酸酯等稳定性产品7、8、水产动物对Ca、P 的吸收①有胃鱼可以利用鱼粉中的磷酸三钙,无胃鱼利用率较低。
②米糠中的有机磷有胃鱼和无胃鱼利用率都低③酵母中的磷利用率有胃鱼和无胃鱼都很高。
8、9、鱼类饲料中需加入的微量元素:铁、铜、锌、锰、钴、碘、硒9、10、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1生物学评定法(1),测定体重的评定法:增重率=WT-WO/WO *100 : WT---饲喂T时间的体重;W0 ---放养时的体重;蛋白质效率=体重增加量/蛋白质摄入量*100净蛋白效率=(蛋白质饲料组体重增加量+ 无蛋白质饲料组体重减少量)/蛋白质摄入量(此法一般不用) (2)(3),测定体氮量评定法:蛋白质的净利用率=( 蛋白质饲料组体氮增加量+无蛋白质饲料组体氮减少量)/蛋白N 的摄入量*100(3)(4), 测定氮的平衡评定法:蛋白质生物价=体氮保留量/从消化道吸收的氮量*100 BV=I-(F-F0)-(U-U0)/I-(F-F0)*100 I —摄入的N; F —粪中排除的N; F0 —代谢N; U —尿中排除的N; UO —内生N.2、化学评价法蛋白价(PS,CS)=试验蛋白质中某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中某氨基酸的量*1003、生物化学评定法血浆的必需氨基酸平衡:用标准饲料和试验饲料养鱼,经一段时间后,分析血浆氨基酸的含量, 计算试验饲料和标准饲料必需氨基酸总量的百分率.10、11、怎样提高蛋白质的转化率补充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满足需求的同时,多种饲料合理搭配使用,可以使日粮氨基酸互补而接近平衡,从而相对提高蛋白质的转化率11、鱼与虾蟹对脂肪酸的利用率鱼一般为%-2% -甲壳类亚油酸和亚麻酸各占1% 效果最好12、13、对脂肪酸抗氧化的措施①于密闭不透光的容器中,低温干燥处保存②金属离子诱发油脂变质,防止油脂与铜等金属的接触③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如BHT BHA,按每吨200g加入。
④制造颗粒饲料时,在原料中先加入3%左右制成颗粒后,剩余的油脂可用喷雾方法直接加入热的颗粒状饲料。
这样加入12%左右的动物性油脂,颗粒饲料颗粒良好。
13、14、几种能量饲料的特点① 谷类籽实类: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赖氨酸和色氨酸比较缺乏;粗脂肪含量低,平均%左右,大部分集中于胚中。
矿物质含量不平衡,一般是钙少磷多,磷主要是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利用率低。
维生素含量不平衡。
适口性好,各种动物都喜欢采食。
② 谷类加工副产品:无氮浸出物含量低;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高,矿物质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丰富;③块根、茎类:新鲜者水分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不均匀,维生素含量变化大,适口性一般较好④ 油脂:水产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它比任何饲料原料提供更多的能量,在生产渔用配合饲料时,可以减少粉尘、减少饲料浪费、增加饲料适口性、延长制粒机环模使用寿命、提高饲料质量。
14 、15 、三种饼粕的特点(1)、大豆饼粕①风味好,色泽好,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②成分变异少,质量稳定,数量多,大量经常供应;③氨基酸组成平衡,消化率高;④可取代部分昂贵的蛋白源;⑤合理加工的大豆饼粕不含抗营养因子,不需考虑用量限制;⑥不易变质,霉菌、细菌的污染较少。
营养价值方面: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约40%〜47%。
氨基酸的组成优于其它饼粕类饲料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可达%,位居所有饼粕类之首,仅低于鱼粉。
且赖氨酸和精氨酸之间的比例也较适合,异亮氨酸( %)和亮氨酸( %)含量较高且比例适当(2)棉籽(仁)饼粕:棉仁饼粕的蛋白质含量达40%以上,甚至可达44%,与大豆饼粕不相上下。
未去壳的棉饼粕蛋白质含量为24%左右,带有部分壳的棉饼粕蛋白质含量34%左右,粗纤维含量在12%〜15%。
赖氨酸不足,精氨酸过高。
赖氨酸的含量为%〜%,约为大豆饼粕的50%,而精氨酸含量高达%〜%,是饼粕类饲料含精氨酸高的第二位。
棉仁饼粕中蛋氨酸的含量也较低,约为%左右,仅为菜籽饼的55%。
碳水化合物以戊聚糖为主,粗纤维含量约12%左右,含胡萝卜素很少,维生素 D 含量也很低,钙少磷多,磷以植酸磷为主,占71%,利用率很低,(3)菜籽饼粕:粗蛋白质水平一般在36%〜39%,低于大豆饼粕蛋白质的含量,且蛋白质的消化率也较低.赖氨酸的含量为%〜%,低于大豆饼粕,与棉饼粕相似,蛋氨酸含量为%〜%,高于大豆饼粕和棉饼粕。
精氨酸的含量只有棉饼粕的一半。
赖氨酸与精氨酸之比大约为100 : 100。
粗纤维的含量约为大豆饼粕的两倍。
钙磷含量和比例比较合适。
15、鱼粉的营养学特点①蛋白质含量丰富(45%〜75%),优良②氨基酸齐全,平衡性好,特别是赖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植物蛋白质③矿物质磷、钙、微量元素(硒、铜、铁、锌等)丰富④维生素B12、胆碱的含量为谷、豆类的数倍和数十倍,丰富的维生素B2、生物素、烟酸及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
16 、17、配合饲料的生产程序?原料清洗、粉碎、混合、制粒、破碎、包装、贮存。
17、18、饲料在贮存中会有哪些变化?1 .呼吸作用:谷物籽实类饲料,块根块茎类饲料,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在进行呼吸生理过程,在活的细胞内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的过程,同时,使其中的糖类等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放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2.微生物活动:籽实类饲料和块根块茎类饲料上都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真菌(霉菌、酵母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有的寄附在籽实或块茎的表面,有的侵入籽粒或块茎的组织内部。
在条件适宜的时候,这些微生物通过分泌各种水解酶如糖分解酶、蛋白酶、脂肪酶,把饲料中的高分子糖类(如纤维素、果胶、淀粉等)、蛋白质、脂肪等水解成低分子的可溶性物质,如低聚糖、单糖、肽类、氨基酸、甘油及脂肪酸等,然后,以这些物质作为培养基大量繁殖,对饲料进一步侵蚀,使其霉变等。
3. 其他因素影响:如老鼠昆虫偷食破坏等18 、19、水产动物和畜禽动物在营养需求方面有哪些不同?①能量需求要少由于是变温动物,水浮力的支持②蛋白质要求要高③对淀粉的要求低,消化酶和胰岛素. ④脂肪及脂肪酸的要求高,利用好,加工注意⑤对维生素的要求:维生素C不能合成,蛋白质高,维生素B6和烟酸高•维生素D 少•⑥对矿物质的要求:水体中可以吸收•锌,磷,钙,铁,锰等19 、20、脂溶性维生素有哪些?缺乏症?1 、维生素A :缺乏症:鱼种类不同,缺乏症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