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有限公司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食品有限公司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XXXXXXXX Co., LTD管理制度编辑:XXXXXX审批:XXXXXX2017年01月10日目录1.岗位责任制度 (01)2.记录及文件治理制度 (03)3.人员培训治理制度 (09)4.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健康档案制度 (11)5.卫生治理制度 (13)6.采购进货验收查验治理制度 (17)7.食品添加剂治理制度 (18)8.生产过程安全治理制度 (19)9.设施治理制度 (20)10.防止污染操纵程序 (22)11.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操纵制度 (24)12.产品留样治理制度 (28)13.不合格品治理制度 (31)14.产品出厂检验治理制度 (33)15.贮存运输治理制度 (34)16.会计人员治理制度 (35)17.出纳人员治理制度 (36)18.托付检验治理制度 (37)19.检验治理制度 (38)20.仓库治理制度 (43)岗位责任制度一、总经理1、对本厂最终产品质量和质量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2、主持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健全质量治理制度。

3、批准和颁发本厂质量治理手册,对质量治理手册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4、对本公司质量治理活动提供充分的资源保证。

二、生产技术主管1、依照本厂的生产打算,组织安排生产,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确定产品的生产工艺参数,编制产品生产作业指导书。

3、监督检查生产车间的生产情况和卫生治理情况,及时掌握职员的思想动态,解决问题。

4、掌握生产所用原辅料质量,数量和领用消耗情况,并填制原始记录。

对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经理汇报,并及时组织人员解决。

三、质量主管1、负责一线产品质量的把关,对合格产品予以放行,不合格产品立即标明,停止生产并分析缘故,直至找到缘故,整改合格。

2、负责本厂年度质量工作打算和质量目标的制定,对事实上施效果负责。

3、负责本厂质量治理方面,与供方、检验机构、政府机构等外部各方面的联络工作。

4、负责检验室工作,确保检验数据真实、可靠,对产品出现的问题,及时召集质量治理小组成员分析缘故,对症下药。

5、协助总经理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健全质量治理制度。

四、检验员1、负责生产用原辅材料的检验分析工作。

2、负责生产过程的半成品及成品的检验分析工作。

3、负责使用和维护本岗位的设备、仪器,配制标准试剂。

4、负责样品取样、封样工作,并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及时上报分析结果,对原辅料、半成品及成品质量问题处理有建议权。

五、营销采购主管1、负责本厂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

2、负责建立本厂长期的业务网,并开发新顾客。

3、负责原材料质量把关,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本库。

4、负责组织产品销售工作,扩大销售渠道。

六、仓储主管1、负责本厂设备采购、维护、保修工作,以确保正常生产。

2、负责组织人员对设备定期清理,防止不必要的磨损,延长设备寿命。

3、负责本厂原料、成品的仓库保管工作,做到防虫、防鼠、防潮、防盗。

4、所有进、出口原料、成品必须有原始台帐可查。

七、财务主管1、负责本厂文件和资料操纵,做好文书档案治理工作。

2、负责质量治理文件的起草、分发、修改、公布工作。

3、确保质量治理工作正常进行所需资金。

4、贯彻本厂质量方针,优化外部环境。

记录及文件治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各类文件的类不、编号规定、格式;编写、审批和公布、发放规则;评审、修订、作废治理,以提高文件编写质量,加强文件的系统性、协调性、合规性、适用性、唯一性;为保证记录收集及时、传递有序、标识清晰、保管齐全完整、归档及时、销毁受控等。

特制定本文件。

二、适用范围本公司内部文件、外来文件和记录的治理。

三、职责1.办公室负责确定公司文件的相关治理要求;负责标准化审查、编号、登记及分发。

2.办公室负责外来文件的收发和公司的档案治理。

3.各部门负责编制及审核主管工作所需的文件。

4.公文的治理执行公司《公文治理方法》。

四、文件分类1.文件分为如下类不:⑴治理手册:向公司内、外部提供关于公司治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⑵治理制度类文件:通过公司通知类公文形式公布,适用于公司各部门,或适用于一个部门但较重要的治理类文件。

包括:①治理制度:规定如何一致地完成要紧治理过程的信息的文件,要紧用于职能部门治理要紧治理过程。

②方案、方法、细则等:规定如何一致地完成要紧治理过程中相对独立活动的信息的文件,要紧用于职能部门治理各项相对独立活动。

③预案:规定各种紧急情况的应急方法的文件。

⑶作业类文件:阐明作业标准、作业步骤、作业检查要求的文件,如作业规程、安全操作规程。

⑷记录:规定填写内容的格式文件,一般随治理制度类及作业类文件同时公布。

五、文件编制总要求1. 各类文件所规定的条款应明确而无歧义,同时在其范围所规定的界限内按需要力求完整、清晰、准确、相互协调,能被未参加文件编制的相关人员所理解。

2.各类文件充分考虑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不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并考虑最新治理水平,能达到操纵风险的目的。

在各层级文件内,文件的结构、文体和术语应保持一致,同类文件的结构及其章、条的编号应尽可能相同,类似的条款应使用类似的措辞来表达,相同的条款应使用相同的措辞来表达。

在各层级文件内,某一给定概念应使用相同的术语。

关于已定义的概念应幸免使用同义词,每个选用的术语应尽可能只有唯一的含义。

文件的内容应便于实施,并易被其他文件引用。

为了保证文件的及时公布,在制定文件时,应遵守文件制定程序。

在起草文件前,应确定可能的结构和内在关系,尤其应考虑内容的划分。

六、文件内容及格式要求公司依照各项治理工作的需要,明确各类文件应描述的差不多内容要求。

按照相关要求,依照公司实际,规定各类文件格式,以保证公司文件的规范有序。

公司治理手册应描述公司的安全治理组织架构、方针、目标等差不多信息;公司各项要紧工作的责任部门、职能定位及治理要求。

治理制度类文件应描述公司层面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方法,应使用的相关记录等。

作业类文件应描述相关作业要求、步骤等。

记录是反映治理活动实施过程和要紧内容。

如使用信息系统上的电子记录,按照信息系统上确定的格式执行,在相应的文件中给予讲明。

七、文件编制、评审1.各部门依照治理需要按照第三、第四项的要求编制相关治理类文件。

公司安全治理手册由质安部组织编制;治理制度类文件或作业文件由各相关主办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2.办公室组织各相关主办部门评审文件。

各文件编制主办部门组织本部门内部评审所负责文件的可操作性;各文件编制主办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评审所负责文件的接口合理性;当编制部门和评审部门的意见不能达成一致时,办公室组织公司领导评审文件并确认文件。

3.各文件编制主办部门提交相关部门评审时可采纳以下两种方式:⑴书面评审:编制部门填写“文件评审记录”中的文件差不多信息栏目,提出批阅要求(包括批阅重点、完成时刻等),并将待评审文件(电子版、纸质版均可)及“文件评审记录”提交相关评审人员。

评审人员按照批阅要求,认真评审文件,并填写“文件评审记录”中的评审意见栏目,按期返回编制部门。

⑵跨部门会议评审:分管领导主持,编制部门负责汇报,组织部门形成“会议评审记录”。

编制部门依照评审意见进行修订,必要时执行上述条款再次评审。

4.治理手册、治理制度类及作业类文件的格式由编制部门依照第4章的要求进行格式自查,办公室进行最终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文件应返回办公室修改,直至符合要求。

八、文件审批、公布办公室将通过评审通过后的治理手册、治理制度类及作业类文件按照《公文治理方法》履行审批手续,并正式公布。

办公室按照第四项的规定,对格式符合要求的治理手册、治理制度类及作业类文件给予唯一受控编号,并在“文件治理一览表”中登记。

治理手册、治理制度类及作业类文件由办公室以公司通知类公文形式公布,填写发放记录。

文件及评审记录交办公室归档。

九、在用文件评审及更改、作废各部门依照使用情况,评审文件的持续适宜性,对发觉的问题及时记录,填写“在用文件评审/更改/作废记录”,办公室确认是否更改或作废相关文件。

办公室每年对所编制的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当出现组织机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作业场所重大变化等情况时,应及时跟踪变更情况,并评审文件是否适宜,填写“在用文件评审/更改/作废记录”,经部门领导确认是否需要更改或作废相关文件。

经确认需更改的文件一般由原编制部门组织更改,如转交其他部门更改,应由原编制部门提交相关背景资料。

更改完成后,应填写“在用文件评审/更改/作废记录”,并按照第五、六项履行相关手续。

经确认需作废的文件由原编制部门填写“在用文件评审/更改/作废记录”,经分管领导审批后,回收作废文件或通知作废信息。

因法律或积存知识的目的而需保留的作废文件应标识“作废”,以防混淆,该类文件应单独存放。

不需保留的作废文件,由负责回收的部门进行销毁,填写“文件治理一览表”。

十、外来文件治理公司应确定治理所需的外来文件类不和明细,并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不,操纵其分发。

公司各相关部门应按确定的外来文件类不和明细收集诸如行业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户技术标准或要求、同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等外来文件。

各部门收集到的外来文件应及时交与办公室归档治理,办公室将外来文件分类登记在“有效文件清单”中,备注“外来文件”。

外来文件的编号可采纳原文件编号,如原文件无编号可自行编号,在每份外来文件封面右上角注明新的编号。

外来文件的借阅和发放由办公室负责,借阅和发放时要保留相关的记录,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收回。

相关部门应关注外来文件的最新版本,并有新版本生效时,办公室应及时下发有效版本,并将旧版本收回。

十一、有效性操纵办公室建立包括公司公文、治理手册、治理制度类及作业类文件以及外来文件的“有效文件清单”,通过纸质或信息治理系统公布。

各职能部门内部治理或作业用文件由各部门建立本部门“有效文件(内部制度)清单”,并报办公室备案。

文件更改或作废后,应及时更新“有效文件清单”。

十二、档案记录治理各部门依照工作需要,可使用如下记录形式:⑴纸质形式,如:表格、传真、照片等;⑵电子媒体形式,如:录音、录像、光盘、数码照片、信息系统上的电子记录等;⑶实物形式,如:奖牌、奖状、奖杯、证书等。

各部门在确定需使用的记录样式时,应尽可能使用现有已固化的记录样式,并按照第4章规定的格式框架要求,尽可能保证记录清晰全面。

政府机构对相关记录的样式有统一规定的,按其统一规定执行。

各种记录应按内容分类,由专人负责填写。

记录填写要准确、及时、标识正确、内容具体、字迹清晰、逐栏填写,若有空项应用“--”划去(备注除外)。

记录不得随意涂改,确需更改时,应采纳划改的方式,划改处应签上更改人的姓名及更改日期。

填写人对记录的数据、文字负责,在记录上应签署姓名、注明日期。

各部门建立本部门的“记录清单”,收集本部门产生的记录,并按名称、产生时刻等进行分类标识整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