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分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分析》的内容,具体内容: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唯一的自然要素,也是最为灵动最具生气的元素之一。

我国的古典园在植物搭配上也是相当的有特点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特点,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唯一的自然要素,也是最为灵动最具生气的元素之一。

我国的古典园在植物搭配上也是相当的有特点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特点,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特点1、因地制宜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最高境界"宛如天成",即将人造的产物和大自然的产物相吻合,抹去人为的痕迹,将人的审美与自然的美结合起来。

在我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中,也考虑到了土壤质量对种植植物的影响。

在同一地域中,不同的土壤质量也要区分开,根据植物的喜好来种植。

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种植。

2、因时制宜春耕夏耘和秋收冬藏是我国古代在种植业和农业中最主要的思想,这一思想也同样应用于园林植物配置中。

植物都有自身的天性,生存的季节也有所不同。

所以,在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时,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在不同的季节种植,才能保证植物在园林中存活,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景色。

因时制宜的思想不仅体现在植物的种植季节,还体现在植物的嫁接上。

植物的嫁接和植物的种植时令有所不同,也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

有些植物的嫁接对时令的要求比较高,否则就会较难存活。

3、因材制宜配置植物时利用的就是植物的各种特性,所以一定要充分考虑植物本身的性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我国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时总结出的规律,应用到植物园林配置中,就是要遵循师法自然的基本原则。

植物有自身的生长规律,在配置园林植物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特性,重视植物配置的基本生态需求,形成植物之间的平衡、和谐生长。

只有尊重植物的生长习性,给予最正确的生长环境,植物才能良好的生长。

4、性天同气性天同气思想最早应起源于儒家的思想,儒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是"与天地参",这其中包含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原则和方式。

"与天地参"的主要思想就是人和自然之间有很明确的身份关系,两者各司其职,承担不同的责任,进而达到和谐共处的境界。

荀子也曾经提到过"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的思想,这一思想表达的就是人和天之间有不同的发展和道路,但是如果想要共同发展,就要各司其职,尊重各自的发展,达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目的。

所以,总结他们的思想,就是将天、地、人三者联系在一起,达到性天同气的效果。

5、景境合一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不光是景色,还追求一种意境。

所以,搭配时要充分考虑植物周围的环境,尽可能地将植物和周围的景色融为—体。

例如,在水池的旁边种上竹子,就可以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美,竹子打破了水面的平静,也给水池增加了生机,两者交相辉映,就又是一种景色。

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不仅考虑植物和环境两者的融合,还要考虑整个园林的气氛,通过植物烘托整个园林的氛围,使景观的寓意和植物的内涵达到大和谐。

6、因势利导因势利导指的是园林景观的配置要合乎自然天成的道理,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然后合理的应用,实现景观的和谐。

另外,水体旁边的植物配置要符合地形,根据堤岸的走向安排植物的种植,既要达到横向的景观效果,也要实现纵向的景观设置,形成一种有内涵的意境。

特别是在空间的变化上,一定要有错落和起伏,尊重植物生长环境的同时考虑地形和地势的影响,使景色的搭配不存在视觉上的冲突,进而创造出富有灵性的的景观。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对现代园林影响1、运用效仿自然手法造景古典园林热衷于效仿自然,"三五成林"手法的使用便是例证,在选中植物是贵精不贵多,重在意境,将自然之境融入园林中。

又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树木栽培,"取其自然而又均衡,相似而有对比原则,以求得自然地风格"(周维权,1999)。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少有树木被认为修成某个图形或者几何图形,设计师很注重植物的自然性,因为古代人们欣赏自然地兴趣,并善于将自然之形引入自己的生活中来。

在现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对原始自然地渴求日益增加,现代园林要吸取古典园林这一造景方法,在植物配置上注意植物的自然态,必然受到大众的喜欢。

2、运用特定寓意手法造景在古典园林中,观赏寓意的运用使植物景观有了更深的涵义,景观本身被赋予了艺术韵味。

如栽植的松树,象征了不畏严寒,坚贞不渝,柳树象征了轻盈、飘逸的品格,竹象征清高、气节,荷花则代表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等,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在现代园林建设中,也应多加运用,并结合运用到现代园林造景新要求、新方法构建植物配置的意境之美,令人们在欣赏到园林植物美的同时,领略到植物塑造出来的艺术精神,满足观赏人精神层面的享受,以此来丰富现代园林的景观特色。

3、运用乡土植物造景古典园林在设计上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这也是植物造景中在进行植物材料选择是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方面乡土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园林内建筑、山石、水体的构建,使得植物立地条件变得复杂,而乡土植物适应性强,可以克服这种复杂环境。

乡土植物是带有浓郁地方气息的植被,通过种植乡土植物,让游客领略城市独特的风采。

4、注意季相变化因素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植物季相变化因素,以实现一年四季都能使园林内呈现美景,古典园林喜爱利用植物季相演变规律和随着季节变化植物所呈现的阶段性变化。

春天是桃红柳绿,夏天是荷蒲薰风,秋天则是桂香飘溢,冬天则是踏雪赏梅,这都是利用了植物的生长规律造景的体现。

好的园林配置能让园林四季都产生如梦如幻的美景。

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植物的情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建筑与园艺工程高度结合的产物,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也是是中国传统居住、休闲、观赏、文学艺术等综合营造的艺术空间体形环境,植物是人类生存的命脉。

园林里的山山水水和花草树木,使园林显得生机勃勃,情趣幽逸。

"石本顽,有树则灵。

"树木可使顽石有灵气,画面才有气韵。

古人说:"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光辉。

"从山与树两者之间的关系,把配置原则作了很好阐述。

配置风格和特色由于造园时,受不同的审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响,在具体地处理和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筑等要素上,会体现和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这样就导致了园林风格与特色的区别同样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配置风格和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园林因地域差异,从而导致它风格上的差异。

这也造成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和特色的不同:皇家园林体现了皇家园林气派,古拙庄重的苍松翠柏等高大树木与色彩浓重的建筑物相映衬,形成庄严雄浑的园林特色。

私家园林追求的是朴素淡雅的城市山林野趣。

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间的局限性,创作出"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园林艺术,依仗于植物的配置。

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都可以称为季相美。

植物景观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无论是从其层次、意境等许多方面看,均有突出特点。

运用植物同其它造园要素创造出一个"入狭而得景广"的壶中天地,才能产生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材料,使产生不同的冠形、色彩、叶形、高低等变化。

引起观赏者视觉变化,从而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

如在一条稍有弯曲的园路旁,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也可结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用花木或衬托、或掩映;或是芳香袭人的兰桂,或用晶莹碧透的蕉叶等随势配置。

观者稍一变换位置,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观和植物与相应的山池建筑组合的景观,这便是"步移景异"的效果,它的形成,就是依赖植物的烘托和掩映。

于是,空间感觉由此而得到扩大。

景虽小而天地自宽,使园林有限空间范围,引伸到宽广的多维空间中。

正因园林植物景观具备了这种空间艺术效果,从而引发出欣赏者的无限空间意趣和联想。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文化里,许多拟人化的植物象征着人们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怀、瑰丽的想象、思想的情趣,抒发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不但含意深邃,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适宜的植物配置,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

如两者结合,才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工艺相协调的意象效果。

文化内容若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意",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

植物景观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观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造园主的审美观、宇宙观、人格观的互相融合,并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与园主内心世界的一种景观。

城市土地面积有限,难以广拓园地,只能在造园技巧上作艺术的安排,力求做到"壶中天地"景象。

这是受景观的支配,也是园林艺术上的需要,兼顾这两方面的统一,就必须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贯穿在植物景观配置的"意"中。

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植物配置,使城市山林既能寄寓心志,又能使生活环境形成安乐、舒适的理想天地。

而植物景观配置的"匠"是"意"的贯彻和保证,"匠"是把配置的意图落实到园林,即把植物材料按配置意图种植在园中适宜地点,经养护使之成活、成景的措施。

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首先是大小比例。

"大园重在补白","小园重在点景"。

其次是保留利用基地大树。

中国园林讲究的是自然情趣,正所谓因地制宜,也就是中国传统的环境观。

最后是注重"乡土"树木品种:古典园林造园更注重追求景观的深、奥、幽,因此植物的配置,应该有助于这种环境气氛的形成。

总之,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获天然真趣的审美观及师法自然,表现生活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植物景观配置上,在今天自然可以理解。

因此植物景观配置十分重视第一性的,精神方面的内容。

这样有利于以"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的园林艺术效果。

从中国山水画上,清晰反映出士人们对天地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对理想天地的向往:于是他们借助于山水画的指导,运用造园技巧,把理想的天地在适宜的位置营造成城市山林。

中国的园林之所以能发展到极高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起了关键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