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如何与孩子沟通,走近孩子的内心,就要懂得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研究孩子。

最基本的要做到会沟通,能宽容,懂帮助。

首先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乐趣。

这样才能为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

从回顾家长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您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

中国的语言文字可谓丰富,可是“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就说明人与人沟通的技巧,其实沟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中听的话可能成就一件事,相反一句不中听的话可能使即将要成功的事而以失败告终。

在家庭生活中与孩子沟通更是一门难上加难的学问,每个孩子都是一本难懂的故事书,而且是一本情节多变的故事书,要想读得懂,更要一些小窍门。

一、沟通技巧(一)少说教,多倾听,多提问关心话语:简练说:孩子最不喜欢的就是家长的唠叨,说多了还会造成他的逆反心理,可是家长根本不理解孩子的感受,时间长了孩子就不愿与家长沟通了,不管你怎么唠叨我不理就是。

所以在沟通时做个忠实的听众,让他“畅所欲言”你才能找到切入点,适时点拨,达到沟通的目的。

案例: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航航,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甜甜,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臵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边说便塞住耳朵说:“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应该这样做: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分析: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你问他:“要注意什么?”提出问题,让他思考答案。

他回答的答案,你给予反馈,孩子也高兴,这是他自己要做的,而且他答对了,得到肯定和评价。

这不就已经达到目的了吗?很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丁点挫折,孩子不会的,全权包办。

结果孩子依赖性越来越强,到最后,他干脆不自己思考了,反正妈妈会帮我搞定。

(二)不单要学会倾听孩子,也好学会向孩子倾诉现在很多文章都在引导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但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

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

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所以,有时也可以跟孩子聊聊你的想法,思想甚至待人接物。

(三)沟通要和颜悦色既然面对面的沟通,就要心平气和,不要疾言厉色。

要放下家长的架子,调整自己的身份,用肺腑之言去做心灵的沟通,任何强硬的措辞都会让孩子难以接受。

“你要怎么怎么样”,“你应该怎么怎么样”“你不能怎么怎么样”,这些强硬的话语说的越多,孩子越是反感,甚至可能干脆就不开口了,何谈与父母用心灵沟通。

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知心话语:含情说案例:1.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7岁的儿子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您帮忙。

您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他说“知心话”:“皓皓,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待会儿再做,体谅下妈妈,啊!”结果,孩子去看动画片了,您后来也忘了这事,第二天早晨醒来,孩子发现作业没写完,大哭大闹,不肯上学。

(大家说说,这样的事,你怎么处理?您可以告诉孩子,皓皓,这样的题目你会做得,妈妈相信你,我等待你的答案。

然后您可以腾出时间来让自己放松调整一下,再者也不会浇灭孩子学习的热情)2.您发现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整天闷闷不乐,于是您让先生去和他说说知心话,沟通一下,可是,才7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

您和先生面面相觑,措手无策。

应该这样做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

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分析家长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现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并不奇怪,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您会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您的关心。

所以,你要懂得用方法,用技巧与孩子进行交流。

(四)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现在的孩子成熟的早,接受信息的能力有的要比家长还强,所以懂的就多,一些观点难免与家长不一致,所以沟通时要有耐心,你不听完孩子的解释就发火,或者把孩子对某事的态度或看法霸道的否定,孩子得不到理解就很难理解你的良苦用心。

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理所当然要有差别了,因此要能做到换位思考,宽容的对待孩子的观点。

我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我简单地跟大家一起分享:还记得我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件事到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

我们班有一个小男孩叫小凯,这个小男孩是出名的捣蛋鬼。

但有一件事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他,也启发了我。

他的作业本永远都是脏兮兮的、皱巴巴的,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更让人生气的是:经常周六日不完成作业。

一次一次的警告都没用,那一天看到他的作业本,我由衷地笑了,心想:今天什么日子?懒虫居然交作业了?一翻开本子,我傻了,这是什么作业啊,只见脏兮兮的作业本上,居然乱画一通。

我顿时觉得怒火冲天,这还了得,不能原谅了,再不能给机会了,这简直是对我的不尊重,他当我是什么?我气冲冲地直奔教室。

“何小凯,你给我滚出来”。

只见他慢吞吞地走过来了,我更加火冒三丈,巴不得给他两巴掌,但我还是忍住了,因为我知道打学生是犯法的。

我深呼吸了一口气,板着脸对他说:“你交作业了吗?”“交了”。

他还理直气壮地回答。

我再也忍不住了,本子往他脸上一仍,“你自己看看,这是作业吗?”他睁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很无辜,很委屈,又好像是很无所谓的样子。

我无法控制了,用力一撕,“看来你还不知道咋回事?这是作业吗?”我头也不回地走回办公室了。

上课的时候,他出奇地安静。

过了一天,他也比往常要安静得多。

我心里暗暗高兴着,总算驯服这家伙了,我不禁感到欣慰。

第二天,我在改《对老师说悄悄话》的本子,翻到了小凯的作业本。

我欣喜若狂,呵呵,原来软的不吃,要吃硬的,哈哈……以后就得对他用这一套。

打开作业本,我的心揪了一下,我那配做他的老师啊!里面写着“这个周六,我真开心啊!妈妈来广州了,我们去了好多好多地方玩……星期天了,我不喜欢,因为妈妈又要回台湾了。

下午,妈妈整理好东西准备出门,我的眼泪忍不住流出来了,我求妈妈陪我多一天,我不停地求,不停地求,可是妈妈还是要走。

阿姨拉着我,我哭着不停地说:“妈妈,别走,求求你别走……我拿起了本子,画上了妈妈,妈妈牵着我,我真的好想她一直牵着我啊!泪水滴到了本子上,我不能让它弄坏了,我用力地抹,可是本子脏了……”开完了日记,我的心久久都无法平静,我是怎样的老师啊?我撕的哪是本子,我撕的是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爱啊!我当时怎么就不问问清楚呢?我怎么不了解情况就去处理呢?这是一个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在学校寄宿,周末就搭在亲戚家,父母都在台湾。

他是多么需要我的关爱啊!可是,我除了找他要作业本,我关爱他吗?我给过他特殊的爱吗?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没有去了解每个学生的需要,我只懂得去责备他们,我要马上找小凯过来。

我来到教室,温柔地叫上“小凯过来”。

只见他低着头走过……我搂着他,孩子,过来吧!我感觉到他的吃惊和不安,他一动也不动。

“小凯,老师今天看了你写的日记,写得真好啊!孩子,对不起!老师没了解情况,老师错怪你了,前天撕你本子的事情真的对不起,你能原谅老师吗?”只见他用力地点点头,眼泪“哗”一声夺眶而出了,好像这几天的委屈一下子释放。

从那以后,小凯再也没出现在不交作业的黑名单上了。

(五)沟通的问题要具体化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

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

这种语言表达在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

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作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

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的与孩子沟通。

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

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的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六)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孩子还小,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也需要别人的尊重,所以在和孩子沟通时要摆正心态,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公平的沟通,许多孩子有心里话不愿跟家长说,而愿意跟朋友说,就因为朋友可以公平的沟通,而且能从理解他的角度沟通。

家长何不做他们的大朋友,做孩子的良师益友,也许这样孩子会更尊重你,理解您甚至崇拜你呢!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

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

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

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你的孩子会很愿意和你沟通的。

(七)追求做人的高度与目标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不要集中在对孩子的技术学历教育上,现在的社会,高学历教育随时都可以获得,而未来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是孩子自己的人格,在于“人品制胜”,在于孩子是否懂得关心别人、关注别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