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青团所处的时代环境与90后青年特点分析_张明明

共青团所处的时代环境与90后青年特点分析_张明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青少年研究·2014年第4期共青团所处的时代环境与90后青年特点分析张明明赵博(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北京100084)[摘要]从国际看,全球化程度加深、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文化间的交融博弈为90后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背景与参照系,90后青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从国内看,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全面深化,共青团面临着诸多挑战。

从组织定位与目标看,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转变给共青团带来了重新找准群团组织定位和工作目标的挑战。

从组织结构和职能看,共青团面临着在新形势下推进自身体制机制转型、转变和职能更新的挑战。

从组织生存方式和运作成效看,共青团面临着适应当代青年特点、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以及有效服务当代青年诉求的挑战。

共青团的社会职能要不断加强,共青团需要重新找准组织定位和工作目标,不断推进自身体制机制转型,不断适应90后青年的特点,有效服务当代青年。

[关键词]共青团时代环境90后青年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共青团与90后青年第一,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与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交融博弈,为90后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背景与参照系,青年与青年组织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扮演着活跃的角色。

全球化浪潮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转变,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政治思潮等的新变化,在世界范围内青年与青年组织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逐渐打破地域壁垒和体制束缚,不断实现文化与思想的交汇。

全球范围内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青年的思想也随之产生了不同的多元化追求。

各国的青年组织在发扬本国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借鉴并吸收外来文化的特色。

据报道,美国DMB机构调查了全球26个国家的年龄在15-16岁的6500名高中生,发现无论国度、种族、文化,全球青少年的价值观念的差异正在缩小,甚至逐渐消失。

90后青年一代思想活跃,他们关注新鲜事物,关注新的思潮与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收稿日期:2014-04-12作者简介:张明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赵博,清华大学团委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共青团中央2012-201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类)课题“共青团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3ZD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91形势的新发展使得广大青年对自身成长发展需要的观念不断更新。

此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美国等西方国家加紧对外推介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

自2003年以来,一些独联体国家与中东、北非等地区国家,在美国唆使下,先后掀起“颜色革命”,民众们纷纷走上街头。

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美式价值观的全方位渗透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在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中,正是那些对传统教育模式已感厌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反叛情绪深厚的青年们构成了反对派的主要群众基础,而那些非政府组织(NGO)尤其是青年组织则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扮演着活跃的角色。

例如,美国通过建立大学、设立奖学金等途径,扩大与这些国家的人文交流,在青年人中培养西方的“价值观”[1]。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成为了美国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对象。

近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和反华势力利用微博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在网络上制造谣言,实行政治渗透,腐蚀中国90后青年一代,企图引发混乱。

“颜色革命”以及反华势力的猖獗给我国以重大警醒与启示,青年与青年团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我国而言。

一方面,党仍然牢牢秉持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90后青年群体中得到广泛传播。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等主流价值观成为青年的指导思想,爱国主义深入人心,青年人的爱国情怀普遍增强,无论是南海问题还是中日钓鱼岛争端都使得广大青年意识到,个人的成就与国家的安全、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上海社科院曾针对90后青年发展状况做了一项调研,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者中占89.1%的人表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2]。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复兴,国学热不断兴起,西方个人主义、人权、民主等理念以及宗教思想也在90后青年中广泛传播,一些90后青年对于西方政治制度产生崇拜和幻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对青年的争夺可谓异常激烈。

受市场化改革和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性解放思潮开始泛滥,青年的奋斗精神遭到消磨。

马克思·韦伯所担心的传统社会的价值被“除魅”得到了验证,青年的躁动使得他们漠视主流的精英文化,崇尚消费主义、非主流文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90后青年对青年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青团作为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青年组织,必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加快自身的变革创新,更加高效地引领青年健康发展。

第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90后青年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青年组织的运行方式,当今世界青年组织的发展日趋呈现出多样化、非正式化、虚拟化的趋势。

从严格意义上讲,青年组织出现于西方近代以来的工业化社会,到了现代社会,青年组织已经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各国青年组织在完善其原有组织模式的基础上,继承传统又突破陈规,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全球化的到来,使原有正式组织的政治色彩淡化,组织与成员间的关系趋向松散,大量的服务性组织、休闲性组织兴起,相比于原来的正式化组织模式,现代青年组织的模式不断呈现出非正式化的趋势,一些为广大青年所喜闻乐见的非正式化组织。

因为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组织体制,迎合了当代青年的现状与要求。

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成为各种社团组织争夺的对象,在自我意识与社会组织的影响下,90后青年活动参与范围日趋扩大。

例如,北京奥运会涌现的“鸟巢一代”、上海世博会锻造的“世博一代”和广州亚运会带来的“绿洋洋”和“红木棉”群体,以及出现在汶川特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雅安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的积极救援抗灾的青年志愿者。

新世纪以来的十几年是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壮大的时期,随着青年公民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各类草根社会组织,尤其是青年自组织蓬勃发展,青年为自己关注、关心的事物或群体寻找机构或创立组织,不再拘泥于原有的正式组织,90后青年的活动形式更加丰富且参与程度大大加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网络不断成熟。

从网络教育到网络办公,从论坛到微博,高效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科技手段得到了广泛02运用与快速推广,信息技术改变并影响着90后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行为方式和聚集方式。

一方面,共青团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实施青少年网络文明工程,引导网络舆论,掌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共青团组织必须掌握这些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化优势,改变自身的运行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互联网技术不仅影响了90后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团组织的运行方式、工作模式和管理手段。

网络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传递,简化了信息路径,青年组织开始趋向于虚拟化。

此外,今天的社会中,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多样化,青年的职业分布日益广泛,流动性加快,青年组织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方式开始删除繁多的等级与层级,日趋扁平化、高效化。

共青团作为中国的青年组织,与国外青年组织相比,我们有自己的特色,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意味着共青团正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更大的提升空间。

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并完善党委托共青团开展服务青年、管理青年的新途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体现共青团的核心价值,赢得青年一代的认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国内背景下的共青团与90后青年第一,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全面深化,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共青团的社会职能将不断加强,并越来越多地承担了政府的青年事务。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进步。

现阶段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阶段,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社会事务需要交给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承担,共青团的社会职能将不断加强,并越来越多地承担政府的青年事务。

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既是党建立共青团的目的,也是党赋予共青团的光荣使命。

共青团必须依据党执政功能发挥作用的路径来调整自身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这就要求共青团今后的工作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自觉、全面、深刻地思考未来的工作方向、内容与方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经济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各种新的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大量出现,共青团组织出现了一些覆盖的盲点,团组织的覆盖面下降,影响力减弱。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在新的要求背景下,90后青年群体的流动性势必增强,农村青年在信息、文化、科技方面也会面临诸多障碍。

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越来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共青团需积极探索运用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工作手段,有效提高整合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为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重点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引导与服务,扩大团组织在农村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强共青团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

第二,社会矛盾激化,信任体系缺失,90后青年的阶层分化趋势明显,共青团在把握青年分层需求定位的基础上需增强工作针对性,并依托品牌效应赢得更多公信力。

随着中国市场化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创历史新高。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12年我国全年GDP为519322亿元,是2000年经济总量的5.23倍。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经济结构发展的日趋失衡以及由此带动的阶层分化。

既得利益群体对自身利益的强烈保护使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进而带来共同富裕的美好理想破灭,也使东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距拉大,青年的地域化、阶层分化日趋严重,流动困难。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社会中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的分配格局大体已经形成,使得90后青年在发展之初就存12在着先天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会在青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青年凭个人奋斗所带来的上升空间日趋减少。

就业的竞争加剧,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无法从父辈处获得资源的90后青年成为城市边缘的“蜗居”、“蚁族”一代。

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放弃理想甚至尊严在城市中疲于奔命、艰辛挣扎。

网络中屌丝与高富帅、富二代与二代农民工的新闻话题长盛不衰,极易引起大量的围观和讨论,网友群体性的自我嘲讽,在自我标签化中夹带着愤懑与不满,其中有放大的社会情绪,但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写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