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及国际技术转移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及国际技术转移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及国际技术转移现状及发展建议一.技术转移相关理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突现。

按照国际上技术研究领域的看法,可将技术转移的含义概括为:技术转移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其载体(人、物、信息)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通常是指科技成果、信息、能力和有形体的转让、移植、引进、交流、推广普及和调整应用等相关活动的总和,这种运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实质是技术能力的转移。

技术转移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技术转移部门,它是技术转移的实体,技术转移实体通常分为技术转移部门和技术接受部门,主要的技术转移实体包括军事研究部门、国家实验室、大学科研机构、公司研发部门、科研院所、各级企业等;
二是被转移的技术,包括科技发明、专利、商标、R&D成果、营销策划、生产管理、工艺设计流程、方案设计等;
三是技术转移方式,包括版权转让、授权、许可证协议、技术援助、人员流动、合作R&D、合作生产、交钥匙工程、技术组织与会议的交流、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口等。

技术转移的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指技术转移部门通过一定的技术转移方式把技术成果转移给技术接受部门,其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二、我国技术转移的发展状况
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的技术转移就有一定的发展,但主要发展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

我国技术转移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建国初期的技术转移,主要是通过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2)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技术转移,这时我国从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进口成套设备,技术转移达到了历史上新的高峰;
(3)80年代以来的技术转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坚持技术引进与企业技术改造结合的方针,技术转移政策法规逐渐完善;
(4)90年代以来的技术转移,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标志着我国的技术转移逐渐走向成熟。

我国在技术转移的发展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这些政策包括技术创新政策、知识产权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具体的一些政策措施如下:
技术创新政策:863计划、火炬计划、成立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实验基地、对技术创新部门的规范、政府对R&D经费的投入、人才引进政策、《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高等学校开放研究实验室管理办法》、《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管理办法》、《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实施管理办法》;
知识产权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
财政税收政策:《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关于对科研单位取得的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的通知》;
其他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关于设立中外合资研究开发机构,中外合作开发机构的暂行办法》。

从目前我国技术转移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中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不断的借鉴学习和发展,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国外技术转移的发展状况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流通的不断加速,使各个国家和地区纳入了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轨道,这就必然导致技术转移,并使之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面主要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研究国外的技术转移情况,以期对我国的技术转移有所启发和借鉴。

1、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概况
发达国家主要以美国、英国、日本、欧盟、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国家为例。

美国技术转移政策始终围绕着技术转移的进步与发展,以提高技术转移的经济效益而制定,科技成果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英国是近代史上成功地实现技术转移的鼻祖,英国技术转移的典型例子就是英国技术集团(BTG)的建立;欧盟一些国家在技术转移方面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科研合作,同时也鼓励展开国际间合作;日本的技术转移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日本政府的机能和其所作用的结果;韩国的技术转移主要是韩国政府制定了各项有利于技术转移的各项政策,积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建立韩国技术转移中心等服务机构;澳大利亚的科技决策和管理体制是一个联邦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多层次的体制;加拿大联邦政府没有统一的科技主管部门,即全国性的科技计划,各部门制订其部门的科技发展计划。

我们对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相关措施归纳如下:
美国:《拜杜法案》、《联邦技术转移法》、《国家竞争力技术转移法》、《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及其修正法案、《技术转移法》,《贸易和竞争法》《美国专利法》、联邦实验室技
术转移联合体、对科技中介机构的支持、《国家技术转让与促进法》、《联邦技术转让商业化法》、《技术转让商业化法》;
英国:英国技术集团(BTG)的建立、对科技中介的支持、税收优惠、融资扶持和人才激励政策、“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成立“企业联系办公室”(Business Link);
欧盟:制定泛欧盟框架政策、建立全欧技术平台、加强各国研究机构合作、《科学与社会行动计划》、建立欧洲创新和创业的运行表、实施《科学与社会行动计划》、建立国家地区和欧洲科学与社会活动网络、建立数据和信息库;
日本:制定《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开发的临时措施法》、政府制定有关法规和产业政策、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两阶段”模式、加强政府研究开发资金的管理、强化产学官协作网、塑造基础研究的竞争环境;
韩国:积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PDI)、《1993~1997年新经济五年计划》、颁布《2000年法》、建立韩国技术转移中心、成立技术许可办公室联合体、建立大学工业技术团;
澳大利亚:资助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研究中心计划、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制定《创新行动计划》;
加拿大:技术引进计划(TIP)工业研究援助计划(IRAP)、首席研究员计划、加拿大创新基金(CFI)的建立、技术伙伴计划。

2、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概况
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印度、俄罗斯等为例对这些国家的技术转移进行简要概括。

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技术本土化,其间经历了五个阶段,政府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科技政策和计划;俄罗斯能够迅速实现社会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把技术转移(引进)作为一项国策,最近几年在技术转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对这两个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归纳如下:
印度:技术本土化、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创造或生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创新网络、为本土化营造保护的环境、经济自由化、自由化政策、实施《技术利用计划》、《技术吸收和适应计划》、风险投资机制(包括收入税减免、税收加权减免、关税减免、免税期规定和消费税免征等);
俄罗斯:科技研究与开发纲要的制定、国家创新政策的实施、《2010年前俄罗斯联邦科技发展基本政策》、《俄罗斯联邦宪法》、《科学和国家科技政策法》、《俄罗斯联邦国家预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俄罗斯税法》、《公民法》、《预算法》、《国家专利法》、总统签署的相关科技和创新文件、改进金融支撑体系、对技术型企业的改进机制、对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的调整措施、创造竞争环境、互联网交易平台的建立。

四.发展我国技术转移的建议
行之有效的技术转移政策离不开对国际技术转移政策的比较和分析,通过对我国的技术转移与其他国家的技术转移进行对比,并立足于我国技术转移的发展特点,借鉴其他国家在技术转移方面取得的经验。

我们认为,通过从发达国家进行技术转移,可以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追赶和超越,把先进的技术变为自己的技术并进行创新,关键就是要制定适合本土化的技术转移政策机制。

在国家政策方面所要实施的技术转移政策如下:
①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这是建立技术转移推动机制的基础;
②完善各项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完善各项专利法、版权法、科研法等法规来保护知识产权,调整技术转移中的各种关系;
③完善和改革财政税收政策,制定更能促进企业技术转移的优惠税收政策;
④制定和完善其他方面的政策,如国家的技术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

同时,发展中国家实现成功的技术转移和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追赶,既需要国家整体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企业专有能力的培养。

因此,从企业个体的角度来讲,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加大对K&D经费的投入;
②发展外向集团,增强技术转移的竞争力,通过外向集团可以向国外转移技术,又可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
③拓宽技术交易融资渠道;
④促进技术中介机构的全面发展,应该大力促进我国技术市场的规模发展,带动和促进具有深化服务能力和完善功能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的建立;
⑤对技术营销策略的制定,应加强对技术营销的宣传力度,研究机构和企业要树立技术营销意识,制定技术营销战略;
⑥促进技术平台的网络建设及信息流通渠道建设,如互联网、电视、专业报刊、广播等方式加大对技术信息的传播力度,或者通举办科技会议、科技会展、专业会议、展览会、洽谈会等方式来促进技术信息的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