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 4 古诗两首》优课导学案_1

苏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 4 古诗两首》优课导学案_1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题目中的“闻”是什么意思?杜甫听到了一个什么消息?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上,唐朝的历史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攻入了长安城,在长安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长安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安史之乱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到763年,这里才被官军相继收复,你们说,这是个怎样的消息?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大声地读课题。

点明:河南河北,不是今天的河南河北,指黄河以南以北的大片土地。

二、整体诵读1.自主读诗(读准、读通)2.借助预习读懂诗句。

3.自学交流,你知道了什么?(相机理解:妻子、涕泪、漫卷)地名,你能找出来吗?蓟北(今河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三、研读赏析,品味诗情1.这首诗中有一个诗眼,有一个词表达了诗人听到了这个喜讯之后的情感,哪一个词?喜到什么程度?(喜到手舞足蹈就是“狂”,“狂”就是形容喜态)2.河南、河北原来是叛军的老巢,根据地被收复了,说明叛军彻底消灭了,说明祖国得到了统一,“剑外忽传达收蓟北”这是个什么消息?(喜讯)3.是一个好消息来到了,所以说这个消息来得快不快?哪个词看出来的?把这个喜讯来得快的感情读出来,听到这个喜讯,诗人表现得怎样?“涕泪满衣裳”用个成语怎么说?4.男儿有泪不轻弹,写这首诗之前,杜甫也曾经流过泪(出示《春望》)指名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这国家危难之时,这位爱国诗人对着春日的花鸟流下了眼泪。

这泪里包含着什么?(痛苦、伤心、感伤、激愤)5、今天的泪是怎样的泪?(兴奋的、激动的、喜悦的)杜甫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会想些什么?6.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还有吗?“漫卷诗书喜欲狂”请告诉大家诗人为什么要喜欲狂?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还要发狂吗?(一喜叛军平定,二喜国家得到安定,三喜终于可以和家人团聚,四喜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7.四喜回乡得偿愿,他怎么不喜欲狂呢?(读这两句)8.他还要白日放歌,唱的是什么歌?喝的是什么酒?纵酒高歌,他要唱喜歌,喝喜酒啊,唱喜歌,喝喜酒的时候,他就想到“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青春”怎么理解?是什么意思?9.这里的青春是美好的春光,它可以伴随我更好地回家。

回家要经过哪些地方?读最后两句。

10.从巴峡出发,经过巫峡、襄阳,最后才到达他的家乡洛阳,真是千里洛阳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已经归心似箭了。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喜讯流喜泪,流喜泪而呈喜态,呈喜态而唱喜歌,喝喜酒思喜归,喜始喜终,是杜甫在听到官军收复了叛军消息的刹那里狂喜极乐的感情,也是诗人平生第一首快诗,请你们怀着和诗人狂喜极乐一样的感情读一读。

11.齐读、背诵。

四、渲染主题1、诗人“喜欲狂”的背后是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2、让学生感情朗读全诗(回到课件录音朗读)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泪快喜欲狂爱国纵附:爱国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岳飞)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陆游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4.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积累多首陆游及其它诗人的爱国主义诗歌。

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首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再读一遍题目2、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写给儿子们看的诗)3、陆游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儿孙辈的。

在那些诗中,陆游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孙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写诗,如何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等。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示儿》,却与那些诗截然不同。

不同在哪里呢?(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诗歌,要求:a、读准字音;b、想想这首诗跟陆游其他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小组合作:a、检查是否读通诗句;b、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

3、小组交流汇报学习结果。

a、指名读,正音。

b、这首诗跟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陆游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预设一:直接说出这是遗书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遗书?(抓住学生提到的“家祭”引入下一环节)预设二:不是在告诉儿孙要怎样作诗做人,而是要儿孙将来把北定中原的消息在家祭时告诉自己。

(同样抓住“家祭”引入下一环节)4、教师板书“祭”,要求跟着老师在桌上写一写,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左边为两点;还有右上角的写法)5、“祭”什么意思?是的,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

陆游在这里提到了“家祭”,因为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在这首诗里,他是在向儿孙们交代自己的身后之事啊。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796年前那个北风怒号、大雪纷飞的冬夜,走进诗人陆游的内心世界,走进这首千古流传的《示儿》绝唱吧。

(三)、疏通诗意1、请大家默读这首诗歌,结合预习注释,想想:你还读懂了什么?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解释诗意(有解释不明确的地方提问一下,如:元知,但,九州同)结合“九州同”简介历史背景:南宋,之所以被称为南宋,是因为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

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

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

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啊。

可是……陆游写下这首《示儿》诗的时候,中原沦陷、九州破碎,已经整整84年了。

问: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空”,“悲”)板书:悲悲啊,为什么而悲?(为国土沦丧整整84年而感到悲伤;为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而感到悲愤;为沦陷区的百姓的苦难而感到悲哀……)指名有感情地诵读,读出你的“悲”来。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生解释诗意家祭无忘告乃翁啊。

同学们,你反反复复地读这两句,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诗人是怎样在嘱咐自己的儿孙啊?(老泪纵横地嘱咐;奄奄一息地嘱咐……)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反复引读这两句。

3、诗意都读懂了吗?可是,看着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自己的儿子,是不是有一些疑问在你心中慢慢升起?预设:为什么明知万事空,还要家祭无忘告统一?为什么临死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什么要儿孙家祭时告诉自己中原收复的事?……4、同学们的问题其实大同小异,大家都想问:陆游为什么临死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事,是吗?(四)、互文解诗1、让我们来读一读陆游的另一首诗,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出示:《病起抒怀》这是在陆游52岁那年,因为竭力主张朝廷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结果却被昏庸腐败的朝廷随便找了个借口罢免了官职,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

病体初愈时,他写下了这首诗。

2、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根据注释试着大致读懂它。

3、这首诗里最感动你的,是哪一句?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作为一个被削职罢官的平民,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而在《示儿》一诗中,我们分明看到,他何止是“位卑”时不敢忘忧国,他是——(临终未敢忘忧国;死后不能忘忧国)引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的一生,是和“忧国”二字紧密相连的。

在他出生的第二年,中原就沦陷了。

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爱国志士,他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早年就立下了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的一生都在为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而奔走呐喊,整个一生啊。

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事定犹须待阖棺)。

如今,阖棺的时候真的到了,可是,他真的“定”了吗?没有啊。

他还在悲——(但悲不见九州同);他还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就是陆游,这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这就是“死亦不能忘忧国”的陆游,这就是“阖棺仍不忘忧国”的陆游。

B、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正是这样一个“未敢忘忧国”的陆游,正是这样一个“犹须待阖棺”的陆游,在他主战的愿望一次次遭受挫折,在他想到沦陷区的父老一年年忍受苦难的时候,他向着苍天、向着大地、向着冥冥中的神灵发出了这样的呼喊——(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孩子们,仔细读一读这两句,用你的心读一读这两句,你看,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你听,听到了他怎样的呼喊?请你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交流学生的写作片段。

4、齐读《病起抒怀》(五)、总结拓展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以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抒写出风格迥异的爱国诗篇,有忧愤深广的动情倾诉,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就是著名的爱国诗篇,但情感基调迥然不同,分别可以用诗中的哪个字来表达?(喜、悲)老师这里也有几篇与大家共赏。

(出示课件,古诗欣赏)让学生读古诗欣赏。

板书:示儿悲九州未同盼王师北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