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摘要总结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包括良种选择、造林地选择、造林、林分管理、果实采收等内容,以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茶;丰产;栽培;造林地选择;造林;林分管理中图分类号 s56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201-02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是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
茶油以亚油酸、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0%,贮藏时间相对较长[1]。
茶油可以软化血管,具有降低血脂、血清胆固醇、血压的作用,可以预防常见心血管疾病,长期食用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另外,茶油在化妆品、高级保健食用油方面的应用逐渐扩大。
茶枯饼、茶壳在工农业生产中作用也越来越大。
因此,栽植油茶已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和难得的机遇。
一是茶油市场看好;二是茶油加工能力迅速扩张;三是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一大批高产稳产油茶良种;四是国家和省、市、县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优惠、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
宁国市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市和油茶适生区域,自2006年以来油茶产业也成为该市特色经济林。
为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对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指导当地茶农的农业生产。
1 良种选择在苗木使用上,推广嫁接苗、慎用扦插苗、严禁实生苗,采用安徽省油茶苗木定点生产单位的优良无性系裸根苗或容器苗造林。
苗木标准2级以上[2-3]。
具体标准为:裸根嫁接苗:苗龄2年,苗高25 cm,接芽抽梢后的枝条基径粗0.4 cm以上;容器嫁接苗:苗龄1年,苗高10 cm,地径0.2 cm以上。
苗木必须保持根系完好无损,无病虫害。
2 造林地选择2.1 土壤油茶是喜酸性树种,一般要求土壤为酸性、微酸性,以ph值5.0~6.5为佳,油茶种植地要求沟渠配套,排水通畅,土壤疏松、保水、透气,尤以黄壤、黄棕壤和砂壤为好。
2.2 地势、坡向和海拔林地的坡向以南坡、东坡和东南坡最好。
油茶林地坡度不宜超过25°,以低于15°为佳。
海拔高度阳坡600 m、半阳坡500 m 以下、相对高度200 m以下的山场。
2.3 气候北风、西北风对油茶林的危害较大,一般生产地应避免选择北风、西北风强烈的地块,若在山顶、北脊、北坡、西北坡种植油茶林,可以栽植林带进行防风。
3 造林3.1 造林地清理油茶造林苗木相对较小,造林前需对造林地杂灌、杂草进行全面清理后再整地。
林地清理时要求伐桩低、枝丫清理干净,便于后期林地的平整、油茶的栽植和抚育。
3.2 整地根据油茶林的地形、立地条件、坡度、生产技术水平等进行整地,一般坡度低于15°采取全垦整地方式,全垦深度20 cm以上,清除所有杂灌根桩,由于坡度较小,一般不会发生水土流失。
山区油茶造林,一般坡度都在15°以上,采取带状或块状整地[4]。
带状整地沿等高线水平距离每隔3 m开挖宽1 m左右的水平带,水平带中的杂灌根桩全部清除。
块状整地按照栽植密度每隔一定距离挖栽植穴,栽植穴规格为50 cm×50 cm×40 cm,挖穴时将心土、表土分开放置,用表土进行填穴,心土覆盖穴面。
一般在油茶造林前1个月完成整地。
3.3 栽植密度油茶造林一般山脚稀植,山顶密植;土壤肥沃稀植,土壤贫瘠密植;间作稀植,不间作密植;缓坡稀植,陡坡密植。
一般栽植株行距为2.0 m×3.0 m或2.0 m×2.5 m,栽植密度为1 200~1 800株/hm2。
3.4 施基肥挖好穴后,将土壤、肥料充分混匀后铺于穴底,施饼肥1.0 kg/穴或复合肥0.25 kg/穴,而后回填表土,再将心土回穴呈馒头状,避免栽植时肥料与苗木根系直接接触。
3.5 品种选择油茶是虫媒、异花授粉植物,自花授粉坐果率低,需要多个无性系配比栽培以提高坐果率,一般在同一片林内至少栽植花期、果实成熟期基本一致的无性系品种5个以上。
3.6 栽植油茶一般在雨季前夕或雨季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栽植。
栽时深度要求保证木根颈露出地面,且根系不触及肥料,而后填入细土,再向上轻提苗木,以保持苗木根系舒展,再分层压实,以使油茶苗根系舒展、树干直。
为促进坐果率提高,油茶栽植时应将多个无性系间隔栽植。
造林第2年,对成活率达不到标准的及时进行补植。
4 油茶林分管理4.1 幼林抚育油茶幼林期一般每年要求抚育2次,一般在4—5月、9—10月进行油茶幼林抚育,抚育时只能松碎油茶苗周围的表土,不要翻动根际土壤,靠近油茶苗的杂草用手拔除,以免松动或损伤根系,拔除的杂草覆盖在幼苗周围,具有降低地表温度和保湿作用。
7—8月气温较高,为防止环境温度变化剧烈,影响油茶生长,一般不进行松土除草。
4.2 施肥油茶幼林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主要以氮肥、配合复合肥或专用肥为主,造林当年一般不施肥,从第2年起,每年施2~3次肥,第1次在每年3月树苗萌动前左右,施速效氮肥;第2次在6—7月树苗生长盛期,施专用肥或复合肥;第3次在11月上旬油茶幼林,施专用肥或复合肥。
随着油茶的逐渐长大,施肥量逐渐增加,最初株施氮肥、复合肥各150 g[5]。
施肥时在苗木根基上方开挖20 cm的沟,将肥料施入沟内后覆土,避免开沟时损伤苗木根系。
4.3 整形修剪4.3.1 定干。
油茶定干高度以80~100 cm为宜。
第1年在距嫁接口30~50 cm处截去顶梢,然后在主干上部选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2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比例合理,均匀分布。
4.3.2 抹蕾。
油茶幼林如果开花结实过早,影响茶树的生长,一般在油茶栽后2~3年当油茶出现开花、结果时,应将花蕾及早抹去。
4.3.3 修剪。
修剪时间一般以油茶进入缓慢生长期到第2年春为宜,即11月至翌年2月。
油茶修剪要因树制宜,随枝做“形”。
一般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强树轻剪,促使保留的基础枝萌发良好的新枝。
方法上掌握剪阴少剪阳、剪下少剪上、小空不大空的原则,根据每个植株的不同情况决定修剪程度。
4.4 间种为增加油茶林的经济效益,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率,在平缓的油茶林地可间种花生、中药材、豆类、野菜等,达到以耕代抚,抑制杂草、杂灌的生长,促进油茶生长的目的[6]。
4.5 成林管理4.5.1 土壤改良。
在3—4月或11月结合施肥在树冠投影外侧深翻30~60 cm,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深翻注意保护油茶粗根。
4.5.2 施肥。
施肥应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树势强弱、结果大小年等情况,一般每年施用复合肥3 t/hm2、有机肥22.5~30.0 t/hm2。
第1次在3—4月,施复合肥为主,第2次在9月,施磷钾肥为主,第3次在10—11月,施有机肥为主。
4.5.3 灌溉。
每年7—9月是果实膨大和油脂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如遇干旱天气,应进行浇灌。
浇灌在傍晚进行,一次性浇透。
4.5.4 修剪。
成林修剪多在采果后和春季萌动前进行。
尽量保留春梢,将位置不适当的徒长枝、重叠交叉枝和病虫枝等疏去,保留内膛结果枝。
4.6 病虫害防治油茶林的主要病虫害有煤污病、炭疽病和象甲、茶梢蛾等,采取防重于治的方针,药物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
一是加强经营管理,改善林地环境;二是把好苗木检疫关,严防病虫苗木用于造林;三是保护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四是掌握病虫发生规律,及时防治。
4.6.1 油茶病害。
主要有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和煤污病等。
油茶炭疽病在春夏季节定期喷施1%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早期用50%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防治;软腐病用1%波尔多液、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治;防治煤污病,4—5月剪除被害枝叶并集中烧毁,5—6月喷50%敌敌畏乳剂1 000~1 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500~1 500倍液,用石硫合剂喷洒病株,夏、秋、冬季用量分别为0.3、1.0、3.0 °bé。
4.6.2 油茶虫害。
主要有油茶尺蠖、茶毒蛾、茶梢尖蛾、油茶绵蚧、蓝翅天牛及象甲等。
食叶害虫以90%敌百虫、50%辛硫磷乳油进行防治;刺吸式害虫可用40%乐果乳油防治;钻蛀性害虫以40%氧化乐果乳油喷洒。
5 果实采收油茶应适时采收果实,过早茶果未成熟,降低出油率,采收过迟,茶果势脱落失散,降低产量。
一般寒露籽系列品种、霜降籽系列品种分别在寒露节后3 d、霜降节前后1 d采收。
另外,当茶果发红或黄,籽壳变黑发亮,果壳出现微裂,应尽快采收。
6 参考文献[1] 方益柱,吴建国,魏琦,等.景德镇市高产油茶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192-193.[2] 喻焰.浏阳油茶产业发展特色与栽培技术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2008(1):31-32.[3] 李增援,龙冰雁,李纲,等.大果红花油茶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5):18-19.[4] 俞秀兰.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1):232-234.[5] 张雪亭.宣城市宣州区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06,208.[6] 黄忠浅.谈高产油茶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现代园艺,201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