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及相关规划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临许昌市,西靠平顶山市,东接周口市,南连驻马店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3°24′~33°59′,东经113°27′~114°17′,全境东西长77.3km,南北宽63.7km,总面积2693km2,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6%,其中市区位于东经114°01′,北纬33°33′。
距省会郑州145km。
▲本项目位于项目厂址位于郾城区西北部裴城镇漯西工业集聚区迎宾大道与许泌路交叉口东50m处,东距郾城城区边界约27km,北距裴城镇镇区边界约1500m,不在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
厂址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2.1.2地形地势漯河市地势平坦,局部低洼,是伏牛山前平原的过渡地带,属微倾斜洪积冲积平原。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降,自然坡度为0.3‰,是东西地区地形和南北气候的交叉点。
全市海拔最高点102.3m(舞阳县保和乡),最低点50.1m(召陵区青年乡),大地貌类型单一,全市为一个平原,微地貌差异明显。
漯河市地处黄淮冲积平原,属沙澧河冲积平原地区,可分为缓岗、平原和洼地。
市区(源汇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平均坡度1‰~3‰,海拔在57~62m之间。
▲本工程场址位于漯河市漯西工业集聚区迎宾大道与许泌路交叉口东50m处,属于平原地区。
2.1.3工程地质地貌地层的基底岩石埋藏较深,无裸露现象,地质年代为前新生界,其余均为黄淮冲积成因堆集而成的第四纪沉积覆盖层,发育齐全,成因类型复杂,根据市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土层分布规律,可分为Ⅰ、Ⅱ、Ⅲ三大工程地质区域,Ⅰ类地区主要分布在铁东及澧河西区,该区土层分布均一,厚度变化不大,强度稳定,上部遍布一层钙质胶结的硬壳层,宜作建筑场地,持力层承载力达150~200kPa。
Ⅱ类地区分布在老城区,因受人类活动影响,土层分布不均,上面杂填土分布较广,其持力层承载力为100~150kPa。
Ⅲ类地区主要分布在沙河以北,昆仑路以西,天山路以东地区。
由于受沙河、澧河泛滥冲积的影响,土层分布不均,厚度变化大,含沙量大,有机质含量高,为不良工程场地,持力层承载力为80~120kPa。
市区地震基本裂度为六度。
▲本项目选址位于漯河市漯西工业集聚区,该区域地质构造属于华北凹陷,覆盖着身后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厚度约为400m。
全新季以来,东北受黄泛侵袭,堆积了较厚的冲积层。
地震基本裂度为六度。
2.1.4水文地质漯河市地层沉积多为洪积、冲积物,河床相、河漫滩较为发育,含水层较多,因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0~90m水文地质条件,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0~30m处)为发育较多的澧河的河床相,地质时代为Q3,岩性以中细砂为主,次为中砂、粉砂,局部为砾石。
从南到北有四个较为明显的河床相沉积:①陈岗—唐浆河河床;②三里桥—马夫张—干河陈—后谢;③丁湾—干河陈—金盆赵;④五里庙—铸造厂——龙塘;以上四个河床对本市影响较大,单井涌水量40~60m3/h,深度70~90m,在市区南部马夫张—小存铺—后谢一带有较为发育的河床相沉积,岩性以细中砂为主,次为砾石、粉砂等。
90~215m深含水层较为发育,岩性以中砂为主,平均厚度40m,由于岩石厚度有轻度胶结,另外又发育有铁锰质结核,所以透水性和储水性能降低,单井涌水量为60m3/h。
▲据野外鉴别和土工试验资料,按土的类别及工程性质,在所揭露地层厚度范围内,共划分4个岩土单元,按岩性特征、地层年代及成因类型,项目厂址所在地为第四系全新统(Q4al)冲积粘性土。
2.1.5河流水系漯河市位于沙颍河中游,沙、澧、颍河横贯全境,过(入)境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9亿m3/a(另有白龟山水库十支渠来水0.11亿m3/a)。
经计算全年自产地表水径流量多年平均为3.75亿m3/a,浅层地下水资源量4.737亿m3/a,扣除重复水量1.267亿m3/a,全市水资源总量为7.22亿m3,人均358.8m3,低于全省人均368m3水平。
全市过(入)境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9亿m3/a,地表水资源地区分布均匀,由北向南递增;季节性变化明显,因降水季节变化所致,夏季东南季风把大量的水气从太平洋上空带向内地,提雨量充沛,径流量集中,汛期(6~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0~70%,春季(3~5月)径流量一般占年径流量的15%左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该市年径流变化系数CV在0.75左右,多水年与少水年径流量相差悬殊,最大年径流量为最小的径流量的15~20倍。
漯河市属淮河流域,流域面积2693km2,其中沙颍河流域面积2500km2,占全市面积的93%,洪汝河流域面积193km2,占全市面积的7%。
境内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沙河、澧河、清潩河、吴公渠等五条,除此之外,还有唐江河、灰河、柳河、黑河等十二条河流。
漯河境内河流分为沙颖河水系、汾泉河水系河洪汝河水系三大水系,以沙颍河水系为主,是淮河的较大支流。
沙颍河水系河流主要包括沙河、澧河、唐河、马子河、灰河、颍河、吴公渠、清潩河、尧河和马拉河等河流;汾泉河水系河流主要包括汾河、黑河两条河流;洪汝河水系在漯河市境内主要有三里河和唐江河两条河流。
漯河境内河流分布情况见图2-1。
图2-1项目区域水系图本次工程所在区域最近纳污水体为洄曲河,规划的水体功能为IV 类水体,根据《漯河市环境监测年鉴》(2016年),洄曲河桥断面的监测结果,主要污染因子COD、氨氮的全年平均值分别为:31.4mg/L、未检出,NH3-N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要求,COD存在超标现象,主要原因为接纳集聚区污水所致。
项目位置2.1.6气候特征漯河市位于暖温带的南部边缘地区,属于温暖过渡性季风气候。
《河南省自然综合区划》将其划为“温暖半湿润区”。
一年当中,冷暖四季分明。
气候特点表现为“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春季干旱多大风”。
郾城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分明,气温、降雨受季风影响很大。
一年之中,冬季北方大陆气团不断南侵,多偏北风,天气寒冷,雨雪稀少;夏季副热带高压北上,多偏南风,常有大暴雨产生,天气炎热;春季和秋季为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风向变化无常。
由于受季风影响,光、热、水季节分配有明显差异。
本次工程位于漯河市漯西工业集聚区迎宾大道与许泌路交叉口东50m处,不属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2.2相关规划2.2.1河南省化工项目环保准入指导意见根据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河南省化工项目环保准入指导意见的通知》(豫环文〔2011〕72号),内容如下:一、政策与投资1、化工项目的建设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积极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类项目应符合准入条件和集中布局的要求;严格控制产能过剩项目和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类项目,以及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落后和清洁生产水平低的项目建设;禁止建设属于国家和我省明令淘汰生产工艺、产品的项目以及危及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安全的项目。
3、新建化工项目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额(主要是工程投资,不含土地费用)须在3000万元以上,且不得分期投入;其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项目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额须在5000万元以上;单纯混合、分装、复配类化工项目及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项目可适当放宽,但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
4、对排污总量已超过控制指标或已无环境容量的区域,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化工项目。
对确需建设的,应按主要污染物总量等量替代原则,先行关停淘汰落后的产能。
二、厂址选择5、项目选址必须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应有合理的排水去向。
符合产业集聚区或专业园区主导产业和规划环评要求的新建及异地改扩建项目,应进入产业集聚区或专业园区。
6、在依法设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禁止建设化工项目;已经建设的,应该按照保护区规划及相关规定,限期迁出。
7、涉及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化工项目,不得在黄河、淮河干流及其它具有集中式饮用水供水功能的河段两侧1.5公里内建设。
涉及南水北调干渠的项目选址,应严格执行国家南水北调总干渠水源保护的有关规定。
8、严格控制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化工企业。
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现有企业,若原址不符合规划的功能要求,或者位于城镇人口密集区域内,禁止在原址改扩建化工项目。
9、严格执行环境防护距离的规定,涉及防护距离内环境保护目标搬迁的,应制定可行的搬迁方案,落实搬迁资金。
三、清洁生产10、化工建设项目须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满足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项目建设须符合相关化工企业设计规范,项目设计单位须符合相关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的规定。
11、鼓励技术工艺提升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12、化工企业应优化工艺及装备,优先采用高效、节能、低污染的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严格控制无组织排放。
四、污染防治13、化工项目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规范化建设技术先进、可靠的环保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必须同时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14、含高毒害或生物抑制性强、难降解有机物的化工废水应设置必要的处理单元;废水经企业内部处理达标后,原则上应进入周边集中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15、化工企业工艺废水管线及厂内污染区地面应进行防渗、防腐处理,不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16、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尾气,不得以无组织形式排放,应建设废气收集、处理装置。
17、企业应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危险废物应按照国家及河南省关于危险废物的管理规定进行贮存、转移,实现安全处置。
18、涉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严格执行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有关规定。
五、环境风险防范19、涉及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的企业,应配备事故状态下防止污染事件的围堰、防火堤等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以及事故应急物品、设备,事故废水、初期雨水、消防废水必须有足够的收集、处置设施,不得直接向外环境排放。
20、化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并与区域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实现联动。
按规定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
21、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其周边安全防护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
六、附则22、本《意见》适用于河南省辖区内新、改、扩建化工项目,河南省化工项目的投资管理、土地供应、信贷融资等应依据本《意见》。
23、本《意见》中化工项目,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不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