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框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依据
(一)课标具体要求
本课落实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社会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

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

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

”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还有:“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

二、教材内容分析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的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的第二框。

本单元的逻辑起点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也成为了建构本册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起点。

本单元以“坚持宪法至上”为题,对宪法进行总体介绍,分为第一目“组织国家机构”和第二目“规范权力运行”两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宪法内容,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通过学习相关宪法和宪法相关法的规定,懂得宪法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国家机构必须依据宪法行使权力;通过理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漫画寓意
和分析社会生活的案例,理解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从而深入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一观点。

八年级下册教材是法治教育专册。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第一课的第二框,结合第一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坚持宪法至上,维护宪法权威。

为第三单元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的具体内容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三、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交往范围的扩大、视野的开阔和心理的成熟,学生开始对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关注国家的命运。

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特别是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因此更有利于对本框题的理解。

但是本框体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对民主集中制、宪法核心价值追求等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学习起来会有畏难情绪;同时他们知觉的有意识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一般不会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和简单的说教,需要教师主动地对宪法与国家权力关系的事例观点等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构建起对宪法价值和精神的理性认识。

由于经验的欠缺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学生的认识容易带片面性和表面性,例如:有些学生只看到国家权力运行中存在的腐败现象,而不能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宪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尊崇宪法权威,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社会现象,观察、思考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国家权力
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初步形成对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国家机构,初步了解国家机构运行的法治原则。

知道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

懂得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五、课型:
新授课
六、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重点:
认同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理解宪法对严格规范职权行使的必要性和要求。

八、教学难点:
理解民主集中制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运行的法治原则。

理解民主集中制在我国国家机构中的主要体现。

九、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情景感悟法
(二)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法、情景感悟式学习方法、活动体验式学习方法
十、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十一、设计思路
板块二: 宪法规范 权力运行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活动一:理·相互关系
要求:选两名同学PK ,用“拼一拼”的方式,根据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完成拼图并进行讲解。

意图:通过复习回顾,认知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相互关系。

理解人大的产生和性质,进一步理解人大在国家机构中的主导地位,达到“政治认同”。

活动三:明·特定职权
要求:观看视频,了解宪法修正案在“国家机构”中增加“监察委员会”的内容并思考:宪法修正案对国家监察机关做出了哪些规定。

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直观了解宪法修正案对“监察委员会”的规定,引导学生理解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

国家机构的权力源于宪法的授予,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活动四:析·权力运行
要求:结合问题线索,分析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并生成结论。

意图:通过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一例到底”进行研究,认同国家权力被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宪法和法律对国家权力进行严格规范,才能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认同我国宪法核心价值追求。

在此基础上,明确对国家权力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行使权力不任性(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通过“一例到底”的形式创设生活情境、思辨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活动五:悟·宪法宣誓 要求:按照创设的情境,全体起立手扶宪法进行宣誓;感受宪法权威,体会宪法修正案中增加“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的意义。

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真实的感受到宪法宣誓的意义,从而产生高度的“政治认同”,活动二:论·民主集中
要求:结合具体情景合作探究,探究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在国家机关内部,是如何体现民主集中制的。

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民主集中制,培养“科学精神”。

板块一: 宪法组织 国家机构
十二、教学过程
十三、课堂作业与课后延伸
课后自主阅读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内容。

十四、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