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飞舞教学设计
师:来,同学们请起立,放松你的身体,让我们一起舞动起来吧!
2.师生谈话,引出新课
师:好,请坐!欢迎同学们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
一、“看”雪花
1.猜谜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师:我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仔细听!)
谜面: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她。
寒风到来时,飘落千万家。
生回答。
“都知道吗?一起说!”
(2)师生讨论:那你知道雪花是怎么形成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雪花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到粉尘并吸附在它上面,形成了冰晶。
随着水蒸气不停地吸附,加上温度不断地变化,慢慢地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雪花了。
2.师生谈话(讨论:说说你印象中的“雪花”是怎样的?)
引:我猜,小朋友都很喜欢下雪吧?(是)那你印象中的雪花是怎样的呢?请你来说说。
(1)学生自由回答(关于雪花的颜色、雪花的形状、雪花的大小……)师与学生互动沟通,渗透一些“雪花”常识。
师:我们看到雪花好像是洁白的,其实它是透明的呢。
当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每一朵雪花,就会发现世界上竟然没有两片形状完全相同的。
但是,它们都是规则的几何六角形。
(2)教师小结(边讲解边出示雪花、雪景图片)
师:瞧,多么晶莹透亮的雪花呀……雪中的红梅愈发显得娇艳动人……雪后的大地就像是一个白雪皑皑的童话世界,漂亮吗?
3.导入新课
引:正是因为雪花的美丽,雪花的纯洁,有许许多多的音乐家都喜欢歌唱它、赞美它!
【设计理念】谜语引出的课堂,学生兴味盎然。
进而了解雪花的形成,说说雪花的颜色、形状,看看雪后的美景等等,为接下来的作品欣赏作情感铺垫。
二、“听”雪花
1.全曲初听
引:请小朋友们听听这段音乐,你能从中“找到”雪花吗?你似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2.简短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1)学生自由回答
师:你听出演奏乐器了吗?是什么?
生:……
师:那你能从音乐中“看到”雪花吗?是怎样的?
生:……
师:请小朋友们再思考一下,乐曲的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舒展的?(进而
引出速度的讨论。
)
(2)为乐曲取名字
引:你能根据所听到的音响,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为这首曲子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3.作品第一部分聆听(即“雪花”主题)
引: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乐曲的第一部分。
下雪了,小雪花是怎样从天上飘下来的?你能从音乐中找到答案吗?
(1)师生用肢体动作模仿感受到的形象。
(2)哼唱其中旋律线比较优美的部分旋律
引:在段音乐中,有几句特别优美的旋律,小朋友注意到了吗?你听!
填词演唱:小雪花,你多么美丽呀;小雪花,我想和你玩耍。
(3)用肢体动作辅助表现音乐(可一人表演或小组表演)
师:第一、二小部分,结合图形谱感受音乐,引领学生用上肢辅助音乐表演(手指、手臂等);第三小部分,加入全身的肢体表现下方流畅的旋律。
(身体的高度随音区的高低往上、往下,似用手接雪花、和雪花玩耍的感觉……)
师:同学们想象出这么多雪花飘舞的样子,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作品第二部分聆听
(1)初听时教师提示:旋律总是在高音区上演奏吗?有什么变化?这些不同的音区好像在表现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引:假如你是一朵小雪花,你会怎么飘呢?
学生讨论:高音区旋律:似雪花飘舞;低音区旋律:刮风、下大雪、厚厚的雪地等情景……(教师按音区演奏,学生分角色表演)
(3)教师小结
(4)复听第二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按照音区的不同,男、女生进行互动表演
5.作品第三部分聆听
引:乐曲进入了第三部分,听,天又变得怎样了?
(1)与第一部分进行对比欣赏(教师范奏主题)
(2)教师提示:注意最后一句旋律,(教师范奏)“还是有很多雪花飘落吗?”
(3)师生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6.作品完整聆听
7.作者介绍
引:这么好听的曲子,小朋友想知道它的作者吗?
教师出示幻灯片:德彪西(1862—1918),是法国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
代表作品有管弦乐、钢琴曲、歌剧等。
师:小朋友知道什么诗“印象主义”吗?
生:……
师:印象主义音乐追求色彩与光影的迷离变幻,善于表现神秘朦胧、幽静虚幻的意境。
而钢琴师非常适合表现这样的风格的。
据说,德彪西为他5岁的女儿创作了一部钢琴曲集《儿童乐园》,里面有六首作品,
《雪花飞舞》就是其中的第四首。
三、“唱”雪花
引:刚才,我们一起“看”了雪花,“听”了雪花,现在是不是应该唱一唱了?请你仔细听,雪地里的孩子们是怎么快乐歌唱的呢?
1.聆听歌曲《雪花》范唱
2.师生讨论
师:哇!雪花漂亮吗?在白雪皑皑的童话世界里,小朋友们多快乐呀!她们有的在……有的在……还有的在快乐地数雪花瓣呢。
你听到她们是怎么数的?能学一学吗?
3.学习“数花瓣”的歌词
(1)引:你能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来数一数吗?
(2) 学生朗读歌词(选取其中“数雪花花瓣”的部分进行练习)
4.教师范唱歌曲《雪花》
要求:学生边听边在心中默唱,并在“数花瓣”的同时一起参与。
5.学生演唱
(1)全体齐唱
(2)教师指导
(3)完整演唱
6.教师小结
“美丽的雪花是上天派来的使者,它代表纯洁,愿小朋友也像雪花一样活泼、快乐,永远做一个可爱的天使!”
学情分析评论
“冬天的雪花”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
由于三年级孩子还保持着天真、可爱的个性,她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本课所安排的内容一定会得到孩子们的喜欢。
再加上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在音准、节奏方面已开始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因此,歌曲《雪花》的拓展学习是没有难度的,相对来说会比较轻松。
本课的重点欣赏曲《雪花飞舞》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聆听任务,对于作品的速度、力度、音色的听辨可能会稍显困难,但采用恰当的体验方式进行感受理解的话也会相对容易些。
雪花飞舞效果分析: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实孩子们的生活却常常被课堂和作业充得满满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欢乐而美好的时光。
我们不能因为某些音乐知识和歌曲,而忽视音乐应带给孩子们的愉悦感受,在学习歌曲与知识的同时别忘了把快乐还给孩子们,让他们心灵有惬意的片刻,大脑有放松的感觉,有自由的、美好的感觉。
还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吧!(我们可以适当给孩子们几分钟玩的时间,然后再学习,你会发现教学效果反而更好了一些)
雪花飞舞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后的教学效果:
1.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2.听唱结合,动静结合,突出了学科特点,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3.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基本了解,但还不够深刻。
通过今天的班级上课有以下几点认识:1.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因材施教,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入手,让学生学有所用,乐在其中。
3.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在课堂中通过欣赏加强听觉体验。
4.提供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互补的合作式学习机会。
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要充分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重视使学生之间在情境中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
5.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
将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自身的表达、沟通、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6.音乐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在课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我为歌曲创作的小游戏,在歌曲中边玩边学。
雪花飞舞测评练习
回家后把《雪花》这首歌唱给你亲爱的家人听一听,并让他(她)给你评一评,说一说他(她)们的意见。
雪花飞舞课标分析
1.能用肢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雪花飞舞》中音的高低变化,并能根据音乐速度、力度、音色等特点,想像音乐表现的情景。
2.能较完整地表演歌曲《雪花》,体验小朋友在雪天的喜悦心情。
3.了解“雪花”的形成,并由此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4.通过欣赏乐曲《雪花飞舞》,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表现孩子在冬日里凝视室外漫天飞舞的雪花, 热切盼望春天早日来临的心情。
5.通过多次的聆听录音及教师弹奏,熟记乐曲主旋律。
并能随音乐哼唱。
6.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线条、颜色、动作表现音乐的场景及旋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