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二期末试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30=30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B )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 B )A、批判主观主义B、实事求是C、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D、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3、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是认清( A )A、中国的国情B、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C、谁是我们的敌人D、谁是我们的朋友4、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B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5、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B )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D)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体、三大补充”的设想A 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陈云8、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A、发展B、改革C创新D、效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 A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C、“发展才是硬道理”D、“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 C )。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针的决议》C、党的十三大报告D、党的十四大报告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A、实事求是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1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 )A、以人为本B、统筹兼顾C、全面协调可持续D、又好又快发展14、我国最近决定推进( B )开发开放A、上海浦东新区B、天津滨海新区C、海南D、长江三角洲1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不断扩大对外开放C、继续深化改革D、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6、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C )A、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B、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加强人才工作,建设人才资源强国17、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始终是( A )A、“三农”问题B、教育和科技问题C、基础设施问题D、工业化问题18、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D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干群关系B、生产发展、生活富足、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干群关系C、生产发展、乡风淳朴、村容整洁、管理民主D、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9、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直接依据邓小平的( A )A、两个大局思想B、两个飞跃思想C、三步走发展战略D、台阶式发展战略思想20、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C )A、分配公平B、再分配公平C、教育公平D、保障公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是(D)。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当代世界的新变化C、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D、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D )。
A、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无产阶级专政C、人民民主专政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 A )的轨道上来A、科教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B、科研与生产相结合C、科研与教育相结合D、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素质、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 D )A、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B、从吸引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C、积极参与经济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5、建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C )。
A、800美元B、1000美元C、3000美元D、9000美元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27、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学者杨力宇时,阐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B)A、九条方针B、六点构想C、八项主张D、三个立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城乡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9、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B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C、新的中产阶级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30、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 C )奋斗目标A .四个现代化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小康社会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得分。
2×6=10分)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ABD )A、党在新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C、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的人权是(BC )A、公民权B、生存权C、发展权D、政治权3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ABCD )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C、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D、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4、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是( ABC )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党的建设3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AB )。
A、什么是社会主义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D、怎样建设党36、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CD )A、体现时代性B、保持先进性C、把握规律性D、富有创造性3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 BCD )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CD )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39、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BC )A、立党之本B、执政之基C、力量之源D、强国之路4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ABCD )A、学有所教B、劳有所得C、病有所医D、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三、简答题(第1小题10分,共30分)41、新时期应如何构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答: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恢复“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
4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答: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4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答: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四、材料分析题(20分)分析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44. 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
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
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
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何种要求?(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答:(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
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
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10分)(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