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扬州简介

扬州简介

扬州简介苏中门户,园林城市。

历史上“富甲天下”的扬州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盐城市交界;西与南京市六合区和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总面积663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总面积988.81平方千米。

20 04年底,总人口454.29万人。

扬州,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杨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

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

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

这个刺史部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离城等地。

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

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

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扬州是一座具有249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盛衰,是我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称。

这里有春秋时代的邗沟(中国最古老运河段),汉代广陵王墓,隋代炀帝陵,南北朝古刹大明寺,唐宋古城遗址,唐鉴真纪念堂,宋伊斯兰教普哈丁墓,仙鹤寺,明清私家园林个园(以四季叠石闻名于世),何园(以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享誉海内)等众多名胜古迹,使古城扬州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1982年国务院公布扬州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还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来是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雅致园林。

扬州的"瘦西湖"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在十里长的湖区两岸,营造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区圣境;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自古是赏月的佳绝处;扬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刹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四季假山著称的个园,有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等,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扬州历史上是一个戏曲之乡,著名的地方戏剧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音等,至今为民众所喜好。

富有地方特色的扬州传统工艺、漆器、玉雕、刺绣、绒花等,其历史远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近的繁盛于清代。

以艺术精湛、制作精美著称,有的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古城。

扬州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屡经风云变幻,几度兴衰,几度辉煌。

汉代的兴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这座古城为祖国的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汉为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峰。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立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

盛唐时期的扬州雄富冠天下,时有"扬一益二"之称。

清代中期,扬州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成为全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

多年的历史积淀,使扬州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成为目前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古迹、遗址、文物众多,仅市区就有各类文保单位148个,其中国家级4个(个园、何园、普哈丁墓园、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省级16个。

市区的文昌路,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称。

扬州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

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

文学创作、艺术建树、学术研究、文物积累、工艺制作等,是扬州人的自豪,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

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李方膺、罗聘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清代形成的扬州戏曲、评话、书院、雕版印刷、修志、藏书等颇为兴盛,成为扬州文化的象征。

今天的扬州,科教文化比较发达,已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扬州是风景秀美的旅游城。

扬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北方妙景之雄,兼南方佳境之秀,被誉为"淮东第一观"、竹西最佳处。

扬州园林始于汉代,唐代即"园林多是宅"。

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四季假山峰峦巧迭,移步换景,气象万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楼台亭阁如画,融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

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是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名胜区之一,以风光秀丽著称。

特别是瘦西湖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天下诸湖。

漆器、玉器等传统工艺品是扬州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漆器形神俱臻、古朴典雅;玉器选玉精良、因材设计,度势造型、雕琢精致。

扬州刺绣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著称。

扬州剪纸以明朗朴实、清新秀丽见长。

著名的扬州盆景栽培艺术独特,有"一寸三弯"之说,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五大流派之一。

扬州是由中国烹饪协会正式认定的"淮扬菜之乡",素有"吃在扬州"的美誉。

扬州主要旅游景点:扬州个园·瘦西湖·何园·凤凰岛·大明寺·扬州登月湖·汉陵苑·瘦西湖•二十四桥·瘦西湖•五亭桥·史可法纪念馆·荷花池公园·八怪纪念馆·纵棹园·茱萸湾公园·古运河·荷园·正润生态园·冶春园·仙鹤寺·高旻寺·西郊森林公园·唐城遗址博物馆·界首镇护国寺·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竹西公园·马可波罗纪念馆·高邮盂城驿·汪氏小苑·铜山森林公园·御码头·盆景园·扬州龙山·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龙虬庄遗址·瓜洲古渡风景区等等要问扬州特产是什么,呵呵,不用问,就是扬州小吃和休闲了.扬州有句老话叫做“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用来形容扬州人比较惬意的生活,意思是说早上扬州人吃包子,吃干丝,喝茶,晚上洗澡。

从这就可以看出扬州的美食和洗浴休闲中心的发达程度了.扬州菜属于淮扬菜系,最有名的是三头宴和红楼宴。

要是说到包子,是扬州的特产.而且人人都知道,最有名的莫过于富春包子.国庆路的富春茶社一座闻名中外的百年老店,始创于1885年。

可以坐人工三轮车进去,我在其他城市很少见到像扬州城这么有规模的人工三轮了,别有一番特色.郁达夫、朱自清都在文中深情的缅怀过:“不进富春门,等于未到过扬州城”。

富春是扬州的一个引人入胜的“窗口”,淮阳菜的正宗代表,也是中外宾客的一块福地洞天。

这家是最正宗的,最古老的.有很多来扬州的人跑到其他"富春***"去吃,还说不好吃,真是......福星的臭大元很有名的原来在万家福老巷子有一家,现在再文昌百汇新开了一家,环境优雅多了,口味还是那样的正宗!!富春的早餐决对是精品,虽然价格比我们在一般的小饭店吃饭还贵一大截。

肴肉,三丁包子,翡翠烧卖,千层油糕,葱油烧饼,蟹壳黄,生煎馒头,小笼汤包,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全是名点啊!!富春的包子什么馅都有,较贵且特色的大概是蟹黄包子了,是传说中的极品。

大煮干丝,在扬州菜中是一道既普通又高级的菜。

主要的食材是日常生活最普通不过的豆腐干。

它制作精细,风味独特。

“大煮干丝”又名“鸡汁干丝”或“鸡火干丝”。

这个菜的刀工与火候要求特别严格,绝对是考验厨师厨艺和经验的菜肴。

红楼宴中三丁包、翡翠烧卖和千层油糕在扬州被称作“点心三绝”。

传统名点三丁包被誉为“天下一品”,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

扬州发酵技术自古有名。

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云:“扬州发酵面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松仍隆然而高”。

三丁包的包子皮软而带韧,食而不粘牙。

三丁包子的馅心,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故名“三丁”。

相传它的由来还和以风流闲情著称的乾隆皇帝有关。

当年他老人家下江南,对要吃的御膳提出了“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硬,细嫩而不过软”的标准。

于是众厨师将参丁、鸡丁、肉丁、笋丁和虾丁加工成馅。

这五味合掺,则补、鲜、香、脆、嫩皆俱。

“五不过”的要旨分毫不差。

乾隆尝后赞不绝口,问包子名,随员答道,五丁包子。

后来海参和虾仁价格高,又演化出三丁包子。

咬一口包子,鸡丁香美不过鲜、肉丁肥美不腻、冬笋丁松脆香嫩不硬,咸中带清甜,让人回味无穷。

被日本小皇帝赞为“天下一品”,委实不过誉。

千层油糕,是扬州著名的细点。

名曰“千层”,乃是形容这糕的层次之多,一层糕夹一层糖和猪油,至少有一二十层。

通体半透明,柔韧异常,层层相叠又层层相分。

味道甜糯适度而爽口.外地茶楼也有千层油糕,往往徒存其名而已。

翡翠烧卖,朱自清曾经赞美道:“滋润利落,决不腻齿腻舌,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靓丽悦目。

”烧卖里碧绿的颜色,透出蒸熟后薄如纸的面皮,犹如翡翠一般。

轻轻地咬上一口,皮一点便破,吃到里面由虾仁、韭菜和鸡蛋制成菜茸,爽口清润。

吃下去后嘴里还充满虾仁的香味,真可谓齿颊留香。

翡翠烧卖的口味有甜有咸。

甜的是扬州产的“梅岭青菜”,取其叶斩成茸,以熟猪油、火腿末、绵白糖、食盐拌和成馅。

与其他各地咸的米烧卖相比,别是一番滋味。

我想女孩大多会和我一样喜欢翡翠烧卖,名号赋予人想象空间,买相清新可人。

擀成菊花边状的面皮包入青菜馅,形如石榴,底若钱币,上端突露如蓬头,点缀上少量火腿茸,色如翡翠,看着就令人愉悦。

口味选择性也多。

肴肉,大概只有富春茶社的是正宗的了.经过用“硝”腌制的猪腿肉,煮熟成了“肴”,肉质紧凑,近于“曝腌咸肉”,而且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决不是其他饭店所谓那么一块用五香煮的白汁五花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