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教训。
这一探索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1、它标志着中国******人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苏联模式曾被人们普遍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却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对中国国情以及本国建设经验的认识中,看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和局限性,进而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尽管这一探索历尽曲折,但它毕竟开启了这一伟大事业。
2、这一探索中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以新的内容丰富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宝库,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索中提出的许多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3、探索中所提出来的许多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继承,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为邓小平理论所吸收,成为这一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而探索中所经历的曲折,也从正反两个方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 2.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足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4)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发,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双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原则),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两手抓)● 95. ★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造成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这一理论的要点是:第一,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
第二,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制定了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第三,提出了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第四,创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
第五,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着重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S 主题的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第六,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私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任务,提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以及一整套同时并举和“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建设方针。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设想,提出了“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思想与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等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制度特征?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的基本依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确立的基本依据是: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
胡锦涛“两个趋向”的思想?两个大局:“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的广大地带较快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两个趋向:“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4、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①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乡风文明是农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6、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二是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四是加强水利、林木、草原建设,促进生态建设。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核心和自治权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自治权力包括: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2、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是:①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②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③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