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是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一个创业分园,也是江苏工业设计园的重要载体。
工业大学科技园位于模范马路软件设计街区,紧临地铁出口、玄武湖遂道出入口,创办科技园的南京工业大学,拥有3名两院院士、江苏省唯一的1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名“973”首席科学家为首组成的研发队伍和众多的国家、部省级技术研究中心,据此,科技园将全力打造网络信息平台、国书资料平台、分析测试平台、动作服务平台、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工业大学丁家桥校区78000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大楼已落成,科学园将依托学科优势,在丁家桥校区打造生物化工及新材料设计中心,在虹桥校区打造成为江苏工程设计中心。
一、科技园简介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是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一个创业分园,也是江苏工业设计园的重要载体。
为了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好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8月创建了大学科技园。
2008年6月江苏省批准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2009年3月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经过八年多的建设,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基本形成“一园三区,跨江发展”的格局。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规划占地522 亩。
其中研发创新区位于学校新模范马路校区,以一期8万M2的科技创新大楼为核心,最终形成50万平方米的研发“种子”基地;科技园创业孵化区位于浦口经济开发区,最终形成建设面积26万M2的“种苗”孵化区。
科技园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与南京高新区共建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把引智与引资、引企紧密地结合起来。
目前,共有70余家科技型企业入驻科技创新大楼,其中30余家企业与学校共建研发中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整合学校优质资源的技术创新体系,例如:全球化工百强企业---赫克力士公司(Hercules、美国)、江苏中丹集团(泰州)、江苏克胜集团(盐城)、江苏利民化工集团(徐州)、无锡宏盛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无锡)、中圣集团、中狮化学和一夫建材等。
入驻企业涉及计算机及通讯、能源及交通、新材料及材料设备、机电一体化、建筑及环境等领域,孵化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
南工科技园区划图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研发创新区地处模范马路科技创新街区。
这里是江苏最大,全国少有的智力密集区。
短短的几公里地聚集了南京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邮电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和南自总厂、十四研究所、长江机器集团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高校与院所,并有10多名两院院士在此生活,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为高科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高科技企业研发和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
该区地理位置优越、辐射能力强,交通便利,周边的高档酒店及各种休闲服务设施鳞次栉比,是新型商务的黄金地点,具有很强的升值潜力。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国家、省、市科技、教育、经济等部门的资源优势;依托学校雄厚的科技实力;融合各种科技资源,整合各种服务功能;坚持政府引导、高校支撑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综合公共服务与专业服务相结合,坚持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共享、服务开放”的建设原则,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不断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特色鲜明的示范型园区。
园区规划科技园规划图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国家、省、市科技、教育、经济等部门的资源优势;依托学校雄厚的科技实力;融合各种科技资源、整合各种服务功能;坚持政府引导、高校支撑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综合公共服务与专业服务相结合,坚持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国家大学科技园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共享、服务开放”的建设原则,不断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园区。
总体规划: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规划占地522亩。
其中,研发创新区位于学校模范马路校区,占地220亩,以一期8万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大楼为核心,规划新建22万平方米,最终形成50万平方米的研发“种子”基地;科技园孵化创业区位于浦口万寿路经济开发区,占地302亩,已建成4万平方米厂房及办公区,最终形成建设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育苗”孵化区;与南京高新区共建“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330工程)。
鼓楼模范马路研发创新区科技创新中心包括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模范马路5号的南京科技广场和中山北路200号的江苏建筑工程设计创意产业园,规划总占地220亩,总建筑面积(含原建筑改造出新)约50平方米,包括:已建成使用的8万平方米科技创新大楼,在建科技研发及服务大楼C座、D座7万平方米、在建5.4万平方米的研究生和高级人才公寓,拟建的工程实验大楼A座2.29万平方米、工程设计大楼2.91万平方米、科技服务综合楼9.64万平方米、工程实验大楼B座2.83万平方米和改造出新楼宇。
南京科技广场它是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市科技局、鼓楼区政府密切合作,共同打造的科技园科技公共及政务服务平台。
南京市已该研发创新区作为模范马路科技创新街区的核心区来建设,纳入南京市推进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的核心试验区。
南京科技广场的建设目标是:以“立足南京、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为目标,将其打造成全国一流、国际上有影响,极具震撼力的“南京科技第一窗口”和全市最重要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研发平台(开放型实验室),成为科技研发高度集聚区、高端人才引进及创新的基地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先导区、政产学研银介结合的示范区、科技政务科技服务功能配套的整合区、南京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区。
创意创业园江苏建筑工程设计创意产业园它是南京工业大学与江苏省建设厅、鼓楼区政府协同配合,共同打造的科技园研发设计创意产业区。
通过集聚南京工业大学校内外工业设计资源,让设计中心进入大学校园,努力形成研发、设计、企业自主产权三位一体的集成,提高技术成果的成熟度,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成套化。
2007年3月,该区被省发改委批准为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并列为国家、省、市发改委的重点支持项目。
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
浦口万寿路孵化创业区科技孵化中心科技园产业中试、企业孵化区位于浦口经济开发区万寿路15号,规划用地302 亩,规划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并在浦口经济开发区三桥园区划出2平方公里作为预留扩展区进行持续发展。
被南京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基地”。
园区打造“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投融资服务、技术支持”四大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人性化的、完善的增值服务。
发展目标是“十一五”期末,入园企业50家,引进社会资本3亿元,产业化基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年产值10亿元,争取省产业化重大转化项目3-5项,形成3-5家产值超亿元的行业先锋,形成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新技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绿色建筑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集群。
南京高新区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区创新大学科技园科技人才引进模式,全面释放现有人才资源,与南京高新区携手共建“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
把引智与引资、引企紧密的结合起来。
因此,该计划被江苏省省长、原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称赞为“打响了南京跨江发展的第一枪”。
被原江苏省委书记、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高度评价并批示“这个路子很好,是斯坦福与硅谷结合创业之路,望给予重点支持和宣传”。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市委书记朱善璐要求将“三创”领军人才模式在南京全面推广。
目前,已经成功引进16位海内外领军人才。
二、科技园服务平台(一)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网络信息、图书资料、分析测试、科技政务、科技中介等方面为入园企业提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南工图书馆网络信息:高速安全的网络环境,千兆教育网、公众网双网接入,拥有国内一流的高性能网络实验室,具备网络管理员培训的认证资格。
图书资料:设有科技查新工作站。
重点收藏并提供化工新技术、生物制造、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环境、土木工程、绿色建筑等相关学科的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
纸质文献近160万册,电子文献6.8万篇,电子图书64.6万册,电子信息资源在华东高校中处于先进行列。
分析测试:国内一流的现代分析与测试中心,拥有H-800分析电镜、Kevex8000能谱仪、Dmax/RB 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等国际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1亿多元,具备了膜材料、生物基材料、胶凝材料等的性能测试能力,能够在原子和分子尺度上测试表征无机、有机、金属和生物材料的结构、组成。
科技服务中心科技政务:由南京市科技局、鼓楼区科技局提供全面、综合、优质的科技政务服务,包括科技工商、税务等。
并设立南京科教名城集中展示区。
科技中介:通过与省、市、区科技部门合作,引进科技金融、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专利、技术产权交易等科技服务机构入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情报查新、技术市场、知识产权、技术产权交易等支持和服务。
并可共享商务中心、会务中心、成果展示中心、高层次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
(二)专业技术创新平台与南京市政府、鼓楼区政府、企业及省市有关部门共同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并结合南京工业大学及市内外其它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科研方向,建立若干个开放型工程研究实验室。
该工程实验室将是开放型的。
该工程实验室的机制:一是作为成果孵化、转化的基地;二是人才引进、人才聚集的基地;三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基地。
该实验室将由政府、学校提供场地及仪器设备,相关企业提供运行经费并实行研发、转让、工程化直接对接。
作为为入住企业研发机构提供最核心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使政府、高校、企业“紧紧缠在一起”的工程实验室,将是科技广场建设的核心及创新点。
图象测速系统三维激光粒子(1)生物制造工程实验室:以优质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完善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工程技术基础条件建设,建成国内一流的、水平先进的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平台。
该创新平台为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公益性特点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生物催化技术与化学催化和过程工程等技术,争取在涉及数万亿产值的大宗化学品(纤维素乙醇、微藻培养及生物柴油、乙烯、丙烯酸、丁二酸、高分子材料等)的研究上取得突破,在生物能源与生物基化学品领域的创新技术上取得新进展,提升我省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孵化能力,为我省工业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支撑。
(2)装备制造工程实验室:数控系统改造及加工软件开发;面向行业的数控高效专用装备及工艺技术;重大机电装备系统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技术研究;制造过程检测、控制、模拟与仿真技术;先进连接工艺技术研究;制造质量及性能的实验研究;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