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科技文献产出科研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科技文献产出科研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科技文献产出的科研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摘要】科研评价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推动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而在科研评价中,科研产出始终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科技文献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各个要素以及要素间的语义关系。

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原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重新设计,分别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建立了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针对科研机构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科技文献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科研评价发展的高峰时期,科研管理专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评价方法[1]。

科研评价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推动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2]。

而在科研评价中,科研产出始终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科技文献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各个要素以及要素间的语义关系。

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原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重新设计,分别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建立了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针对科研机构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1 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的作用科技文献是基础性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表征一个国家、地区基础性研究实力的主要指标[3]。

近二十年,一直被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作为评价科研能力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

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宏观上评价国家的科研创新水平,反映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中观上评价科研机构的科研业绩,反映了科研机构的学术、科研水平及科研机构间的竞争力;微观上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反映某个机构的团队或个人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2 科技文献产出的要素本文通过对科技文献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到各种要素以及要素间的语义关系。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统计分析,可以展开计量分析、主题揭示、关联挖掘和综合评价,从而获取对科技文献产出相关要素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2.1 科技论文产出的相关要素从科技文献中可以获得题名、摘要、作者、作者机构(单位)、关键词、参考文献、分类号以及基金项目等相关要素。

科技论文的相关要素如下:(1)科技论文是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学研究成果。

科技论文(题名、作者、机构(单位)、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发表期刊或会议)。

(2)作者,科技文献的主要创作者,是科技文献产出的源头。

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单位、邮箱、研究兴趣)。

(3)期刊,科技文献产出的媒介和主要载体。

期刊(名称、issn、主办单位、地址、邮箱、出版周期、是否核心、影响因子)。

(4)机构(单位),是科研人员联系形成科研团体的主要方式。

机构(名称、地址、邮编)。

(5)基金,是资助基础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式。

基金(名称、编号、类别、起止时间、额度、主持人、依托单位)。

(6)关键词,作为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内容提纲挈领的体现,是科技文献产出的主要内容特征。

2.2 科技文献产出要素间的语义关系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有三种:父子关系(等级)、相等关系(等同)和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根据紧密程度,又分为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

直接相关是指直接定义了概念间的关系,没有经过任何其他的概念;间接相关是指某两个概念虽然没有直接定义关系,却通过其他概念产生了关联。

科技文献产出要素的间关系如下图1,其中的父子关系如文献与参考文献;相等关系如作者与项目参与人员;直接相关如作者与文献之间是撰写与被撰写的关系;间接关系如基金项目与文献之间通过作者产生关联。

3 科技文献产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技文献产出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围绕科技文献产出分别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设计评价体系。

3.1 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评估指标科研机构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

基于文献计量的角度,通过文献发表数量、被引篇数及频次、专利数量以及合作论文数量等指标,对科研机构的成果(科技文献)进行分析得出科研机构的综合科研实力总体情况。

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分别从产出力、影响力、创新力和合作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指标包括:(1)科研机构生产力:反映科研机构科研产出能力。

论文产出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数量;(2)科研机构影响力:反映科研机构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引文量(篇/次):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篇/次);篇均引用次数: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发表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sci/ei收录的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sci/ei 收录的论文数量;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数量;(3)科研机构创新力:反映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专利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公开的专利数量;基金立项数: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立项数量;科技成果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科技成果数量;(4)科研机构合作力:反映科研机构与国际、国内交流的活跃程度;会议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会议论文数量;合作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与其他机构合作的论文数量的比例。

c=no/(no+ns),式中c:合作率;no:合作论文总数;ns:独立论文数。

3.2 核心作者群学术力评估指标科技文献的作者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体,对机构或学科的核心作者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作者群是具有较高的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的作者集合,是学科发展和创新的主体。

通过对作者的发文量、被引次数等多方面指标,采用文献计量、引文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综合以上指标用定量的方法对核心作者学术力进行综合评估。

核心作者群学术力评估指标包括:(1)发文方面。

作者论文产出数量: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数量;作者合作论文数量: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与他人合作创作的论文数量。

(2)引文方面。

总被引次数: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自引次数: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自己引用自己文献的数量3.3 学科发展评价指标学科发展评价则在于客观科学地分析被评学科目前的发展基础、发展状况和态势,预测将来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发现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促进学科发展的对策。

开展学科发展评价,从而为制定学科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学科建设和管理提供直接、有力的支撑。

学科发展评价指标包括:(1)学科文献数量分布: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在各个学科分布数量;(2)学科文献数量增长趋势: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各个学科论文数量的增长趋势;(3)学科关键词及频次:该学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论文的主要关键词以及关键词的出现次数;(4)学科题名及频次:该学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论文题名以及题名的出现次数;(5)学科文献引文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该文献被引用的数量。

3.4 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分析指标基金论文的生产能力是衡量这个学科科研实力和水平、科研组织能力及学科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而权威期刊刊载基金资助论文往往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新趋势、制高点。

研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论文生产能力,对了解科研机构科学学发展动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金论文总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基金论文数量;基金论文增长趋势: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的增长趋势;基金论文主题分布: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的主题分布;基金论文高频关键词: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的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基金论文被引用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被引用次数。

3.5 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的特点分析指标分析引文是研究科研人员使用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

根据科学文献的引文可以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

一般来说,附在论文末尾的被引用文献是科研人员所需要和利用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献。

因此,引文的特点可基本反映出用户利用正式渠道获得信息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科研人员所发表的论文的大量引文统计,可以获得与信息需求有关的许多指标,如引文数量、引文的文献类型、引文的语种分布、引文的时间分布、引文出处等。

这样就可以从中挖掘出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的特点。

引文数量:反应科研人员对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的利用能力;引文国别:弄清与国际文献交流的数量和流向;引文语种:分布反映科研人员对外文文献利用能力;引文文献类型:有利于确定文献情报搜集的重点;引文时间分布:吸收新信息和新成果的能力。

4 结语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在基于科技论文产出评价体系研究已经非常丰富,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研究视角多种多样,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但是可以发现,我国对高校科研评价相对较多,对科研机构的评价比较匮乏,在科研评价的建设上还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

本课题在理论研究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文献产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对科技文献产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建立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科研机构的科技文献产出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1]刘作义,陈晓田.科学研究评价的性质、作用、方法及程序[j].科研管理,2002,23(2):33-40.[2]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辑.美国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70-393.[3]henk e.moed,research assessment i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eb/ol].http://www.lingue.unibo.it/evaluationin-thehumanities/research assessment i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pdf.2010-10-15.[4]叶继元.学术期刊的定性与定量评价[j].图书馆论坛,2006,6:54- 58.[5]university funding-information on the role of peerreview at nsf and nih,pb87-1089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