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含氮量的测定

含氮量的测定

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 份氮素相当于6.25份 蛋白质,此数值(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不同种类食品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如玉米,荞 麦,青豆,鸡蛋等为6.25,花生为5.46,大米为5.95, 大豆及其制品为5.71,小麦粉为5.70,牛乳及其制品为 6.38。
二、 蛋白质测定方法
(一)蛋白质测定方法概述 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 肽键和折射率测定蛋白质含量 ; 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 基、酸性和碱性基团以及芳香基团等测定 蛋白质含量。
Rf = a/b 溶剂前沿 b 样点 a
点样原点
① ② ③ ④ ⑤
凯氏定氮法:常量法、半微量法、微量法及经改进 后的改良凯氏定氮法,自动凯氏定氮仪等。 微量凯氏定氮法样品质量及试剂用量较少,且有一 套微量凯氏定氮器 目前通用以硫酸铜作催化剂的常量、半微量、微量 凯氏定氮法。 在凯氏法改良中主要的问题是,氮化合物中氮的完 全氨化问题及缩短时间、简化操作的问题,即分解试样 所用的催化剂。 常量改良凯氏定氮法在催化剂中增加了二氧化钛。
滴定系统以及全面运行监控系统,采用国家/国际标准法—颜色指示法检测终点,自动化程度高(消化好的样品直接上机自动完 成分析和计算全过程),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最大限度地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及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检测结果(12种表 示法)直接在显示屏显示及打印。内置的计算机可将检测数据向PC机及LIMS系统转移。
(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1.甲醛滴定法 2.茚三酮的比色法
1.甲醛滴定法
(1)原理:氨基酸本身有碱性 —NH2— 基,又有酸性 — COOH 基,成中性内盐,加入甲醛溶液后,甲醛与— NH2—结合,碱性消失,再用强碱来滴定—COOH 基。
(2)适用范围:适用于发酵工业,如发酵液 中含氮量,其发酵过程中氮量减少情况及 食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等。 (3)试剂 ① 40%中性甲醛溶液:以百里酚酞作指示剂, 用氢氧化钠将40%甲醛中和至蓝色。 ② 0.1%百里酚酞乙醇溶液, ③ 0.1%中性红50%乙醇溶液, ④ 0.1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1)消化
2NH2(CH)2COOH + 13H2SO4 = (NH4)2SO4 + 6CO2 + 12SO2 + 16H2O
一定要用浓硫酸(98%)
(2)蒸馏、吸收
2NaOH+ (NH4)2SO4= 2NH3↑+ Na2SO4 + 2H2O
按左图连接好装置,塞紧瓶口, 冷凝管下端插入吸收瓶下(瓶 中有50ml4%硼酸和混合指示 剂)。放松夹子,加入70~ 80ml氢氧化钠溶液,至瓶中溶 液变为深蓝色或产生黑色沉淀, 再加入100ml蒸馏水,夹紧夹子, 加热蒸馏,至氨全部蒸出 (250ml)。
NH2—CO—NH2 + NH2—CO—NH2 NH2—CO—NH—CO—NH2 + NH3 双缩脲能和硫酸铜的碱性溶液生成紫色络和物,这 种反应叫双缩脲反应。(缩二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 —CO—NH— 与双缩脲结构 相似。在同样条件下也有呈色反应,在一定条件下,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用分光光度计 来测其吸光度,确定含量。(560nm)
(10)蒸馏前如加碱不足,消化液呈蓝色不生成 氢氧化铜沉淀,此时需增加氢氧化钠用量。向蒸 馏瓶中加入浓碱时,往往出现褐色沉淀物,这是 由于分解促进碱与加入的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 化铜,经加热后又分解生成氧化铜的沉淀。有时 铜离子与氨作用,生成深兰色的结合物 [Cu(NH3)4]2+ (11)蒸馏装置不能漏气。 (12)蒸馏结束时,使冷凝管下端离开液皿,用 少量水冲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再蒸馏1min,然后 关闭热源,否者可能造成吸收液倒吸。 (13)氨是否完全蒸馏出来,可用pH试纸试馏出 液是否为碱性。
3、步骤
样品消化→ 蒸馏、吸收→ 滴定
(1)消化
准确称取固体样品0.2~2.0g, 液体10~20ml,置于500ml凯 氏烧瓶中。 加入硫酸铜0.5g,硫酸钾10g, 浓硫酸20ml,摇匀。 置于电炉上,成45度角,小火 加热。 待泡沫停止后,加大火力,保 持微沸,至液体变蓝绿色透明, 再继续加热0.5~1h,取下冷却 后,小心加入20ml水,转移至 1000ml容量瓶,定容。
(3)操作:同时取两份样: 一份中加中性红指示剂,用氢氧化钠直接 滴,中和样液中其它酸性物质。 另一份中加百里酚酞、中性甲醛用NaOH 滴, 中和了样液中氨基酸的羧基与其它酸性物 质的总和。 二者之差可计算氨基酸含量。
2.茚三酮的比色法
原理: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与茚三酮起反应, 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可比色定量。
2、仪器和试剂
(1)500ml凯氏烧瓶 (2)定氮蒸馏装置 (3)试剂: 硫酸铜; 硫酸钾; 硫酸;含蛋白质试样 40g/L硼酸溶液: 混 合 指 示 剂 : ( 国 标 ) 1 g/L 甲基 红 乙 醇 溶 液 与 1g/L甲基蓝乙醇溶液,临用时按2﹕1的比例混合。 或者 1g/L甲基红乙醇溶液与 1g/L溴甲酚绿乙醇溶液, 临用时按1 ﹕ 5的比例混合; 400g/L氢氧化钠; 0.1mol/L盐酸标准溶液
第五节 含氮量的测定
一、概述 二、含氮量的测定方法
一、概述 (一)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在各种不同的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各不相同, 一般说来动物性食品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植物性食 品,例如牛肉中蛋白质含量为 20.0%左右,猪肉 中为 9.5% ,兔肉为 21% ,鸡肉为 20% ,牛乳为 3.5%黄鱼为17.0%,带鱼为18.0%,大豆为40%, 稻米为8.5%,面粉为9.9%,菠菜为2.4%,黄瓜 为1.0%,桃为0.8%,柑橘为0.9%,苹果为0.4% 和油菜为1.5%左右。
(14)吸收液也可以用0.01当量的酸代替硼酸,过剩 的酸液用0.01N碱液滴定,计算时,A为试剂空白消耗 碱液数,B为样品消耗碱液数,N为碱液浓度,其余 均相同。 (15)以硼酸为氨的吸收液,可省去标定碱液的操作, 且硼酸的体积要求并不严格,亦可免去用移液管,操 作比较简便。 (16)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度,否则对氨的 吸收作用减弱,而造成损失,此时可置于冷水浴中使 用。 (17)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 中呈灰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如果没有溴甲酚绿, 可单独使用0.1%甲基红乙醇溶液。
蛋白质的测定,目前多采用将蛋 白质消化,测定其含氮量,再换算为 蛋白质含量的凯氏定氮法。不同食品 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总有机氮量较为准确、操作 较为简单的方法之一,可用于所有动、植物食品的分 析及各种加工食品的分析,可同时测定多个样品,故 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是个经典分析方法,至今仍被 作为标准检验方法。
应用范围:
对原料、成品和半成品中的含氮和总氮含量的测定
(五)蛋白质的快速测定法
传统的凯氏定氮法应用范围广,灵敏度高、 准确,不要大仪器,但费时间,有环境污染。 新开发的:双缩脲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染料结合法、 水杨酸比色法等。 下面简单介绍双缩脲法
1.原理 脲(尿素)NH2—CO—NH2 加热至150~160℃ 时,两分子缩和成双缩脲。
(3)滴定
将上述吸收液用 0.1000mol/L盐酸标准 溶液直接滴定至蓝色 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 记录盐酸用量。
(4)计算
cV 0.014 F W 100 m
W—蛋白质的质量分数,%; c—盐酸标准液的浓度,mol/L; V—试剂滴定消耗标准液量,mL; m—样品质量,g; 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F—蛋白质系数,6.25。
(七)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
1.薄层色谱法 2.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3.气相色谱法
4.高效液相色谱法
1.薄层色谱法
原理: 取一定量经水解的样品溶液,滴在制好的薄层板 上,在溶剂系统中进行双向上行法展开,样品各组分 在薄层板上经过多次的被吸附、解吸、交换等作用, 同一物质具有相同的Rf值,不同成分则有不同的Rf值, 因而各种混合物可达到彼此被分离的目的。然后用茚 三酮显色,与标准氨基酸进行对比,鉴别各种氨基酸 种类,从显色斑点颜色的深浅可以大致确定其含量。
(6)在整个消化过程中,不要用强火,保持和缓 的沸腾,使火力集中在凯氏瓶底部,以免附在壁上 的蛋白质在无硫酸存在的情况下。使氮有损失。 (7)消化时如不容易呈透明溶液,可将定氮瓶放 冷后,慢慢加入30%过氧化氢2-3ml,促使氧化。 (8)一般消化液呈透明蓝绿色(或蓝色或浅绿色) 后继续消化30分钟即可。但对于含有难氨化的含氮 化合物样品,如含赖氨酸、组氨酸、色氨酸、酪氨 酸或脯氨酸等时,需要适当延长消化时间。含铁量 多时,呈深绿色。 (9)加入硫酸钾的作用为升高溶液的沸点,硫酸 铜为催化剂,硫酸铜可作为消化结束时指示剂,硫 酸铜在蒸馏时作碱性反应的指示剂。
(三) 微量凯氏定氮法
1.原理与常量凯氏定氮法相同
2.步骤
采样(固体采样、液体采样) 样品预处理 样品分析 样品数据处理 撰写分析报告
(四)自动凯氏定氮仪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生产厂家:FOSS 福斯 产品型号:K2300 技术参数:
数据储存:200个样品的数据 蒸馏时间:3.5分钟/样品(30mg)(仅蒸馏时用) 循环时间:4.5分钟/样品(30mg氮)1升/每分钟, 15 C水温。
(二) 凯氏定氮法(国标法)
凯氏定氮法 通过测定食品中N的含量,再乘以蛋白质系数,就可 以得到蛋白质的含量
N N 6.25 蛋白质含量 16%
而一般来说,食品中蛋白质的含氮量为16%,所以, 测得的含氮量再乘以6.25定氮法(国标法)
1、原理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 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 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 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 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或 硫酸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消耗量可计算 出蛋白质的含量。
过程反应方程
2NH2(CH)2COOH + 13H2SO4 = (NH4)2SO4 + 6CO2 + 12SO2 + 16H2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