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生殖行为
9.1 复习笔记
一、性的发育
(一)配子的产生与受精
1.配子的产生
所有人类细胞(精子和卵子除外)包含有23对染色体。
人类发育的所有遗传信息都包含在组成染色体的DNA内。
配子(卵子或精子)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含有23条染色体。
2.受精
(1)基本概念
个体的发育是从受精开始,当单个的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一个受精卵时,其各自携带的23条单染色体重新组合成23对。
这23对染色体中的22对决定机体组织的发育,最后一对染色体由2个性染色体组成,决定人类的生物学性别。
(2)染色体
性染色体有两种:X染色体和Y染色体。
雌性有两个X染色体(XX),雄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XY)。
(3)性别决定
当雄性染色体分裂时,精子的一半含有X染色体,而另一半含有Y染色体。
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后产生一个XY受精卵,为雄性。
带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后产生一个XX受精卵,为雌性。
(二)生殖器官的发育
1.性腺
性腺是指睾丸和卵巢,最早发育。
(1)性腺分化
①出生前6周,雄性和雌性的胎儿是一样的,都有一对未分化的性腺,这种性腺既可发育成睾丸也可发育成卵巢。
②控制性腺发育的是Y染色体上的SRY的基因。
SRY基因产生一种被称为睾丸决定因子的蛋白质,与未分化的性腺细胞核中DNA结合,使之变成睾丸。
如果SRY基因不显现的话,性腺将发育成卵巢。
(2)性腺的功能
①产生卵子或精子;
②分泌激素。
(3)性激素的作用
①组织学效应
在胚胎期指导个体生殖器官和脑的发育,并且这种影响持久而不可逆。
②激活效应
在成年期引起人行为及功能的变化。
例如,激活精子的产生、促进阴茎的勃起和射精以及诱发排卵。
这种影响是暂时的。
2.内生殖器
(1)内生殖器分类
①雄性内生殖器:输精管、附睾和相关腺体(如前列腺)。
②雌性内生殖器:阴道、子宫和输卵管。
(2)两套生殖器的前体
①胚胎发育的早期,内生殖器是两性的,即所有胚胎都包含有雌雄两性生殖器官的前体:缪
勒管系统(女性生殖管道系统)和沃尔夫管系统(男性生殖管道系统)。
②妊娠后的第三个月,这些前体只有一个发育,其他的则枯萎消亡。
(3)内生殖器的分化
①分化激素
胎儿内生殖器的分化依赖于睾丸分泌的激素。
如果这种激素存在,沃尔弗管系统将发育;如果这种激素不存在,缪勒管系统将发育(如图9-1所示)。
图9-1 内生殖器发育的激素控制
②雄性内生殖器的分化
a.沃尔弗管(雄性)的发育必须有睾丸分泌激素的刺激。
睾丸分泌两种激素:
第一种是肽类激素,被称为抗缪勒管激素,阻止缪勒管的发育,有去雌化作用;
第二种是一种甾体(类固醇)激素,被称为雄激素,刺激沃尔弗管发育成雄性内生殖器,有雄性化作用。
b.两种不同的雄激素与雄性化作用有关:
第一种是睾酮,由睾丸分泌;
第二种是睾酮经过一种酶的作用而转变成另一种雄激素,即二氢睾酮。
③雌性内生殖器的分化
缪勒管(雌性)的发育不需要性腺分泌激素的刺激,若无睾丸,雌性内生殖器自然发育。
(4)性分化障碍
①染色体变异
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性染色体没有按程序分离,导致精子或卵子中性染色体数目增多或减少。
这样的精子和卵子在结合后形成的胚胎中性染色体也异常,导致畸形。
染色体导致的病症有:
a.特纳氏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45·XO。
病因:只有一个性染色体,即一个X染色体。
症状:卵巢发育不良,阴毛缺乏,原发性闭经,不能生育,身材矮小,通常有短颈或蹼颈。
b.克氏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47·XXY。
病因:多了一个X染色体。
症状:睾丸萎缩,无精子,男性不育,外生殖器虽为男性,但发育不良,显示有女性体型及女性乳房。
②雌激素或受体变异
a.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46·XY。
病因:基因突变引起雄激素受体缺乏(雄激素受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症状:有睾丸,但无男性内生殖器,也无女性内生殖器,外生殖器呈雌性(阴道很浅),无
月经、不能生育。
b.先天性(永存)缪勒管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46·XY。
病因:抗缪勒管激素不能产生或缺乏相应的受体。
症状:具有两性内生殖器,女性生殖器常常干扰男性生殖器的正常功能。
3.外生殖器
(1)外生殖器分类
外生殖器是外部可见的性器官,雄性有阴茎和阴囊,雌性有阴唇、阴蒂和阴道的外部。
(2)刺激分化
外生殖器并不需要雌性性激素的作用就能变成雌性,只有在有二氢睾酮存在的情况下,外生殖器就会发展成雄性的样子。
(三)性成熟
1.基本概念
(1)性成熟
性器官成熟和出现第二性征。
(2)性器官
性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
性器官是第一性征。
(3)第二性征
①女性——乳房发育,骨盆变大、皮下脂肪增厚、月经来临等;
②男性——声调变低、喉结突出、长出胡须、肌肉发达等。
2.性成熟的发生
青春期开始,下丘脑的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这种激素刺激垂体前叶产
生和分泌两种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激素(LH)。
这两种促性腺激素又刺激性腺分泌激素,性腺分泌的激素最终导致性成熟。
3.促性腺激素的作用
性腺激素(通常叫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使性腺分泌甾体类性激素,即使卵巢产生雌二醇(雌激素的一种),使睾丸分泌睾酮(雄激素的一种),最终促进生殖器的成熟和个体第二性征的发育。
二、性行为的激素控制
(一)雌性生殖周期的激素控制
1.雌性生殖周期
(1)概念
雌性灵长类动物的生殖周期被称为月经周期,其他哺乳类动物的雌性也有生殖周期被称为发情期。
(2)特征
月经周期的主要特征是子宫内膜按月形成及丢失,发情期的特征是性行为与排卵精密相连。
2.生殖周期的激素控制
雌性的生殖周期(月经周期或发情周期)是由垂体腺和卵巢分泌的激素进行调控的。
其激素控制过程为:
(1)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激素,这些激素(尤其是FSH)刺激卵泡的生长。
(2)卵泡成熟后分泌雌二醇,引起子宫内膜生长。
(3)当雌二醇达到一定的临界水平时,引起垂体分泌大量的LH,并触发排卵。
(4)在LH的继续作用下,空的卵泡变成黄体,黄体分泌雌二醇和孕酮。
这两种激素促进怀孕(妊娠),维持子宫内膜,抑制产生另一个卵泡。
与此同时,卵子进入输卵管并开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