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文知识清单

初中文言文知识清单

初三语文总复习材料文言文知识清单一、七上文言文1、《世说新语》二则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自幼才会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咏雪》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谢太傅和晚辈在下雪天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赏之情。

同时,谢道温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谢氏家族融洽、欢快和温馨的氛围。

写作特色:1、语言精练。

2、本文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主讲人却未对两人的咏雪诗句作任何评价,只是“大笑乐”,这三个字耐人寻味。

作者在文末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对谢道韫的才气的赞赏之情。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写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不讲信用、没有礼貌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

写作特点:1.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2.详略得当。

人物形象:元芳:聪慧机智友人:无信无礼2、《论语》十二章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所谓“仁”就是“ 爱”。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

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文章主旨:《论语》一共二十篇,每篇有若干章。

这里所选的十二章,主要内容是谈学习态度(第七、九、十章)、学习方法(第一、四、五、十二章)以及如何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二、三、六、八、十一章)写作特点:用只言片语来表现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生活态度、处世观点,既简洁,又富于哲理,体现出个人风格。

3、《诫子书》文学常识: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他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文章主旨: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简短的文字饱含着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希望儿子勤学立志,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戒怠惰险躁。

写作特色:1、紧扣中心,对比鲜明。

2、短小精悍,内涵丰厚。

4、《狼》文学常识: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文学家。

蒲松龄在文学上的成就除了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外,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聊斋志异》被郭沫若评价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文章主旨:文章通过叙述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写作特点:1、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2、语言精练,有表现力。

3、动作描写,生动传神。

5、《穿井得一人》文学常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兼儒墨,合名法”,集体编纂而成的一部书。

吕不韦,战国末期卫国人。

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讲述宋国有个人打井节省一个人的劳动力而被误传从井里挖出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可以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一定要查明真相。

写作特色:1、幽默风趣。

2、短小精悍。

启示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必须做到准确、清楚,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6、《杞人忧天》文学常识:《列子》,中国道家典籍之一,又称《冲虚至德真经》。

相传是战国列御寇著。

《列子》内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以不生不化为根本。

列子,思想家,主张清静无为,本名列御寇(“列子”是世人对他的尊称),中国战国时期郑国人。

文章主旨:不要为不需要担心的事情而过分担忧烦恼,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

本文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写作特点:1、对话描写,形象生动。

2、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二、七下文言文1、《孙权劝学》文学常识: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生平著作甚多,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作品存世。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并且学有所成的故事,突出了学下的重要性和巨大的作用,启示我们读书大有益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和才干。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说明了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的看待人和事。

写作特色:用对比的手法写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以事物繁多为由加以推脱。

孙权用自己的状况和吕蒙的状况作对比,驳斥他的托词,说明吕蒙没有理由不去学习。

文章开头写吕蒙找理由不学习,后来从鲁肃的话中揣测出吕蒙曾经无“才略”,与后文中吕蒙的表现,鲁肃的评价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学习带给一个人的巨大的转变。

2、《卖油翁》文学常识: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陈咨尧与卖油翁之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必要骄傲自满。

写作特色:1、对比手法,人物鲜明。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词语使用准确而传神。

3、《陋室铭》文学常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文章主旨:这篇短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

2、语言鲜活。

3、运用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4、《爱莲说》文学常识: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

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文章主旨: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

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有序。

2、用词精当含蓄。

3、修辞手法多样。

5、《河中石兽》文学常识: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达”。

乾隆年间辑修《四库全书》。

纪昀在创作上的主要成就,表现与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文章主旨:这则故事用僧人、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兽在何处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写作特点:1、层层铺垫,立意高远。

2、细节描写,形象生动。

三、八上文言文1、《三峡》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文章主旨:文章既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又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线壮阔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色:1、布局匠心独运。

2、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3、语言简练、生动。

2、《答谢中书书》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宋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谥“贞白先生”。

文章主旨:文章以清俊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商美景的得意之感。

写作特点:1、结构巧妙,经纬分明。

2、语言凝练,整饬优美。

3、《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文章主旨:文章写作者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与友人于承天寺庭院中漫步赏月的情景。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庭院月色的美景,创造出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用美景衬托自己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的胸怀。

写作特点:1、用词精妙,耐人寻味。

2、叙事简洁,结构紧凑。

4、《与朱元思书》文学常识:作者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文章主旨: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厌弃世俗,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写作特点:1、总分结构,脉络分明。

2、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3、试听兼备,摇曳多姿。

4、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

5、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有生机。

5、《孟子》二章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文章主旨:《富贵不能淫》文章通过孟子对景春关于“大丈夫”的观点进行的批驳,明确提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先列举事例,说明磨炼对承担重任的必要性,再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写作特点:《富贵不能淫》1、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

2、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3、运用对比的写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开头先列举事例,接着由个别到一般据事论理,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6、《愚公移山》文学常识: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管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寓言,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短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