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了解劳动合同
我深以为,“合同”一类的东西就好比是一台器械的安装说明书,都属于全世界最枯燥乏味的东西,然而却又不得不仔仔细细地看,生怕哪里读漏了一个词句,就导致结果的面目全非。所以很期待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快速浏览便能抓住一份用工合同的实际信息和敏感词汇,让人可以像吃快餐一样把它迅速打发,而不用做足烹炸工夫还要担心自己消化不良。或许,你和我想的一样?
“劳动合同的条款现逐渐在趋同。”劳动法律专家、《劳动合同法》细则起草员韩智力说,“所以要快速读懂一份用工合同可以从8组关键词入手。”这8组关键词包括:用人单位信息、劳动者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和劳动卫生以及职业危害防护。
“如果说得不那么法言法语的话,就是要注意工作地点在哪儿,要去哪里履行这个合同,劳动报酬是多少,具体工作内容要干什么,社会保险有没有,劳动期限是算短期还是长期……这些都要跟之前谈好的情况做对照,说得越清楚,将来发生纠纷的可能就越小。”韩智力说。
法律做出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但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会用一些“虚词”来代替明确的安排,从而在后期有可能产生的纠纷中逃脱责任。于是作为个人,尤其是要
注意企业的这种“小技巧”,在阅读劳工合同时如果发现以下提及的敏感词汇一定要即时点明询问,增加补充条款。
用人单位—比如之前谈好的聘用归属是集团,现在可能变成了其旗下的某个分公司,这就要分外注意。就好像进入电视台的新员工,被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台、电视台的某一部门或是电视台的某一项目组聘用,其享受的职能和权益都是大不一样的。
工作地点—韩智力说如果看到工作地点写成类似“中国”这样的字样时就要当心,“实际上工作地应该写得更具体,北京就是北京,山东就是山东。如果笼统地签成中国或者华东,那具体工作地的可能性就太宽泛,可能是北京,也可能是贵州。模糊的工作地域,容易把劳动者置于不利地位。”他说。
工资数目—如果在工资一栏看到的是诸如“不低于工资标准”一类信息需要特别留心,因为国家法规规定任何劳动报酬都不应该低于劳动工资最低标准,所以这是一句废话。真正有效的信息是写出具体的应得数字或是工资构成。
工作时间—韩智力说,“我们很多企业在合同里不写工作时间,然后让你加班。法律上的标准工作时间一天8个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每周必须有一天休息。但是很多企业让员工加班也不给加班费,还说自己是弹性工作,其实这是错误的。如果真是弹性工作时长,那就在合同上标明,
而且必须劳动部门审批通过才行。”
社会保险—“现在这块比较乱,国家社会保险体系还不是很健全,所以法律明确规定,交保险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的义务,都要交,不能说员工本人放弃交,用人单位就可以默许、同时企业也放弃交纳保险。这是用工合同中的必备条款,应该很清晰地写在里面。同时,有些职业还涉及到职业危害防护,比如靠近辐射或者高危地带的工种,这些员工都要看是否在合同中对此环节做了约定条款。”
一般说来,只需要注意以上这几个关键词,同时睁大眼睛避免“语言错觉”,拿到合同后主要看与上述关键词有关的内容即可,至于其他那些大段的“官样文章”,说实话,看或不看影响都没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