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件:第四课第1框 (共20张PPT)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件:第四课第1框 (共20张PPT)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最求真理 (唯物论与认识论:4~6课) 唯物论——物质观——第四、五课 认识论——实践观——第六课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物质性、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探 究 世 界 的 本 质
世界 的物 质性 认识 运动 把握 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 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典例1】 (2011·江苏单科,24,2分)荀子 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 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
【典例2】(2010·海南)在哲学讨论课上,一 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 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与“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 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 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或神的意志为转移。 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客观 主观
具 有 客观实在性 不具有 客观实在性
物质 意识
是物质和意识相比较唯一的区别——是物 质的本质属性、唯一特性。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 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 括,它是看不见摸不着 别 的、永恒的、不灭的; 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 和消灭。(物质不灭, 永恒的)
物质和具体事物(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 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 联 上的物质。 哲学上的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 系 (物质寓于具体物质形态之中),而万事万物都 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 总 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 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 结 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 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 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 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B.“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 反映、所认识。 C.“客观实在性”—— 是万事万物(除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和现 象)共同本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概括、抽象的不仅是共同属性,而且是本 质属性——唯一区别。 物质的共同属性、特性很多,如运动、可 知性等。但都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 是物质的反映。 因此,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 质性。 方法论意义: 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 发。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主观主义。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物
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实在 性(意识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揭示了事物的共同属性(不 是个别特性); 客观实在性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不 是一般属性); 物质是可知的(不是不可知);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 的关系。
随堂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③经济基础 ④某经济学家的观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方法论】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 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 处。
尊重、顺应自然——基本前提 利用、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 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 持续发展。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 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了(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可分的 C.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3.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乙 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 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 A.甲观点正确,乙观点错 B.甲观点错,乙观点正确 C.两人观点都正确 D.两人观点都错
4.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A.物质的多种形态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具有客 观实在性。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 史。 ②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区 别
联 系
区
物质和具体事物(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物 质 物质具体形态 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 物质具体形态它不 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仅具有客观实在性, 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 --客观实在性。 性。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 看得见摸得着的、暂 时的和可以消失的。 可以被人创造、改变 和消灭。(物质有生 有灭,有产生发展灭 亡的过程)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是对世界万事万物 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 和现象共同特性的 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 抽象和概括,相对 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 于意识来说,它是 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 第一性的东西,不 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 包括精神、意识现 有精神、意识现象。 象。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 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但是 客观存在)的精神、意识现象。
世界是 物质的 (世界统 一于物质)
运动(变化、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世界的物质性 1. 物质定义与理解
无论人们是否感受 到或承认,它都是 客观存在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可知性 物质的本质属性、唯一特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