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
遥感:广义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种探测技术。
狭义通常指空对地的遥感,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
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的完整技术体系
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的仪器。
扫描仪摄影机雷达
遥感平台
空间平台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空中平台飞机飞艇气球风筝
地面平台遥感车、船、塔地面观测站
遥感过程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及判读分析和引用的全过程。
遥感特点
宏观观测,大范围的获取数据资料,可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动态监测,快速更新监控范围数据。
技术手段多样,可获取海量信息
应用领域广泛,经济效益高
局限性 1 仅利用了电磁波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尚有许多波
段未被开发
2 已被利用的波段的电磁波段对许多地物某些特征还不能够准确反映。
遥感分类
按遥感平台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波段分紫外遥感 0.05-0.38 可见光遥感 0.38-0.76 红外遥感0.76-1000um 微波遥感 1mm-10m 多波段遥感,在红外和可见光范围内,在细分成若干窄波段探测。
第二章:
电磁波由震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电磁波谱紫外线0.01-0.4可见光0.4-0.76红外线0.76-1000 微波 1mm-1m
电磁辐射源自然辐射源(太阳辐射地球电磁辐射)
人工辐射源(微波辐射源激光辐射源)
太阳辐射(可见光和近红外的主要辐射源)和地球辐射(大于6um的波长主要是地物本身的热辐射)、大气的吸收在微波
和毫米波段,氧和水汽是大气气体吸收的主要成分。
与散射作用电磁波同大气分子或气溶胶等发生相互作用,使入射能量以一定规律在各方向重新分布的现象。
其实质是大气分子或气溶胶等粒子在入射电磁波的作用下产生电偶极子或多极子振荡,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出与入射波频率相同的子波,即散射波。
散射波能量的分布同入射波的波长、强度以及
粒子的大小、形状和折射率有关。
、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而那些透射率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微波波段(0.3~10GHz/0.03-1m),热红外波段(8~14um),中红外波段(3.5~5.5um),近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3~1.3um,1.5~1.9um)。
地物光谱特性:1.地物发射光谱特性
黑体 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的物体。
黑体热辐射定律 朗克热辐射定律W (λ、T )=
1
-k T ch 52e 1hc 2λλ⋅Π、发射率、实际物体辐射
2.地物反射光谱特性 :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反射、发射、吸收电磁波的特性,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地物的这种特性称为地物的光谱特性。
地物的反射率、吸收率和透射率: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对于某波段反射率高的地物,其吸收率就低,即为弱辐射体,反之吸收率高的地物,其反射率就低。
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有三种形式:
①镜面反射:反射角=入射角
②漫反射:各方向反射亮度相同
③方向反射:在某个方向上反射最强烈
从空间对地面观察时,对于平面地区并且地面物体均匀分布可以看成漫反射
对于地形起伏和地面结构复杂的地区,为方向反射。
地物的反射率(反射系数或亮度系数):地物对某一波段的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反射率随入射波长而变化。
影响地物反射率大小的因素: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入射角的大小,地表颜色与粗糙度。
反射波普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
曲线地物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本原理。
植被的反射光谱曲线特点
第三章:
颜色性质:颜色描述对遥感图像很重要,颜色变换是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方法。
所有颜色都是对某段波长有选择的反射,而对其他波长吸收的结果。
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来描述。
颜色立体:
色度图:颜色相加的原理可以用色度图来表现,比加色法示意图更接近实际情况,因为每种波长的光都可以用红绿蓝三原色相加产生。
对任何一种颜色的光,当匹配的各波长光谱能量相同(等能光谱)时,都可以推算出其需所需要的红绿蓝三原色的数量值。
所有光谱色混合时,即形成等能光谱中的白光,且白光是由相同数量的红绿蓝三原色组成。
设光的总能量为1,则白光由三原色各1/3构成,即红=绿=蓝=1/3白,红+绿+蓝=白,根据上述原理设计了色度图。
x:红色的比例;y:绿色的比例;蓝色比例可由x+y+z=1导出;弧形曲线代表光谱,线上每一点代表一种波长(nm)和光谱颜色,曲线包围的部分及直线部分代表非光谱色。
加色法原理:由三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其它颜色称为加色法。
减色法原理:是从自然光(白光)中,减去一种或两种基色光而生成色彩的方法。
第四章
传感器结构: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
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变成化学能或电能
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
输出器:输出获取的数据
传感器性能: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温度分辨率
第五章:
航空遥感的投影原理:
①中心投影:凡空间任一点A(物点)与一固定点s(投影中心)连成的直线或延长线(即中心光线)被一个平面(像平面)所截,则此直线与平面的交点a(像点)称为A点的中心投影。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垂直投影的物体影像是通过互相平行的光线投影到与光线垂直的平面上的,因此像比例尺处处一致且与投影距离无关,地形图是垂直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在于:
①投影距离的影响
②投影倾斜面的影响
③地形起伏的影响
航空像片上特殊的点线:
像点位移:
倾斜误差:
投影差:
立体观察条件
立体效应
第六章
卫星轨道参数
卫星轨道类型
陆地资源卫星轨道特点
气象卫星特点
第九章
目视判读:
判读标志:
判读方法:
另外,看些遥感应用方面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