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简介

黄河简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黄河水养育了我们.登上 黄河大堤,亲近母亲之河,感受中原黄河跳动的脉搏。
黄河体现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气 魄。漫游黄河已经不再是个梦想了。开闸放水、闭闸截水、 采集水样、调整流量……黄河之水,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花园口的大堤上历史沉重地伫立着, 缅怀着逝去的一切。另一边的黄河大桥,来来往往的车辆行 色匆匆。历史与现代,古早的传说与现实的繁荣,只在波澜 不惊的黄河岸边,静静地笑看云舒云卷。
奔流到海的黄河,在那入海口,无数生命生生不息。
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黄河为中国第二大 河,以河水含沙量 高和历史上水灾频
繁而举世闻名
同济大学科研人员经过多项科学分析 后发现,黄河自中游到入海口,沉积 物中的稀土成分的分配特征(即“分 异模式”)都基本不变,不受黄河沉 积物的颗粒大小、化学风化程度、以 及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几乎就是 人类研究黄河的天然“漂流瓶”。而 且这些“漂流瓶”组成的特征与地球 上陆壳的稀土平均组成的特征也非常 接近,这在世界大河中都是非常独特 的。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 着黄河,并要学着它的榜样,象它一样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 本事》 “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 族的精神,伟大而有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黄河大合唱》中《黄河颂》前面的朗诵词)
“这是因为黄河的泥沙90%来自
中游的黄土高原,而黄土的化学组 成与世界平均的上陆壳组成非常相 似。”同济大学李从先教授和杨守 业博士介绍说,黄河作为多年平均 输沙量达到10亿吨的大河,对我 国边缘海的沉积作用影响巨大,通 过对黄河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分配 特征的追踪研究,就可以从一定程 度上揭示黄河的泥沙来源、及其在 我国边缘海中的分布和扩散问题。
地称它为“悬河”。
黄河现在受到 了污染,我们 要保护黄河啊!
在人们的印象中,黄河源区是一个水草丰 盛,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不存在水土流 失。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受自然和人为因 素影响,水土流失逐步加剧,已由原来的 水土不流失区转变为流失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以来,随着人口的 不断增加,出现了 超载放牧、垦草种 粮、不合理资源开 发等现象,加上自 然灾害,使黄河源 区良性植被和优良 草种逐渐减少,草 场退化,土地沙化 加剧。近年来,载 畜量越来越大,草 场退化、生态环境 恶化,已形成严重 的恶性循环。
揭河底:在干流龙门-潼关河段,
曾多次观测到汛期高含沙洪水使河 床产生强烈冲刷的奇特现象。淤积 在河底的泥沙,成块成块地被翻滚 的水流所掀起,象一堵墙一样,露 出水面,但很快又塌落在水中,几 小时内河床可以冲深1-9米,群众
称它为“揭河底”。
悬河:由于大量泥沙淤积,黄河
下游河道逐年抬高,目前滩区地面 一般高出堤外地面3-5米,部分河 段,如河南省封丘县的曹岗附近, 滩面高出堤外地面达10米,河床被 高高地架在华北平原之上,滚滚黄 河水全靠两岸大堤约束,人们形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浩浩荡荡的黄河是中华民族 生命的大动脉,流淌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养育着千百 万黄河儿女,奠定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底蕴。然而日寇 的铁蹄肆意地践踏着这片生我养我的中华大地,中华民 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 愿象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保定必胜的决心,保卫 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 奋发图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 。黄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 甘肃、 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等 9省、自治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全 长约5400km。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为上游,其 中兰州以上大部分地区植物被覆较好;玛多至青铜 峡的干流多峡谷,水能资源丰富;青铜峡以下为河 套平原, 灌溉 发达,可通航运。托克托至河南桃
花峪为中游,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两岸为黄土高 原,植被少, 水土流失 严重,是黄河洪水 泥沙的
主要来源。桃花峪到河口为下游,两岸绝大部分修 建了大堤,泥沙淤积使河床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5m, 多的达10m,故称悬河;沿岸多灌区,干流也可通航。 河口附近,黄河入海水道不断淤积、延伸、改道, 造陆作用强烈。各河段直接汇入干流的流域面积大 于1万km的支流有十条,以渭河的面积与水量最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