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70120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生应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于信息社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其它形式信息安全技术的教学、科研、关键技术开发的高层次创造性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信息安全专业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信息安全专业技术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安全关键问题与技术的能力。
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对称密码的分析技术与设计技术
2、Hash函数的分析与设计
3、群签名与电子钱币
4、密码协议的分析与设计
5、数论与密码学
6、网络与系统安全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3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19学分,要求不少于15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1 必修课
(1)学位公共课3门6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2)学位专业课:2门7学分
密码算法的分析与设计4学分,数论代数安全计算3学分
(3)前沿讲座5学分。
2 专业选修课2门,不少于4学分
3 补修课数论与代数结构
(未学过该课程的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的博士生必修)
具体的课程设置请参阅后附本专业教学计划表。
前沿讲座
①讲座的目的和内容
前沿讲座旨在使博士生了解本学科和本研究方向的重要学术问题、前沿性问题及这些问题的最新研究方法、技术及进展状况,提高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
前沿讲座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内外一些重大文献讲座、本领域中的新方法与新思路介绍等。
②前沿讲座的形式
一是博士生本人做专题综述(讨论班),二是听取国内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做出杰出成绩的专家作系列报告等。
可以有讲授、讨论和对话等多种形式。
力求生动、活泼。
③前沿讲座的次数
前沿讲座贯穿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
博士生听取专家前沿系列报告不少于60学时。
从二年级开始,博士生每学期必须参加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讨论班,提交书面专题综述报告或在讨论班做的学术报告。
参加讨论班本人主讲不少于5次,主讲者要写出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并有个人见解,能够反映所研究领域最新学术进展情况。
④前沿讲座的考核要求和方式
个人主讲或书面前沿专题报告的考核由参加讲座的老师和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听取学科或相关专业的前沿报告的考核,要自存个人下载的前沿讲座听课记录表,每次听专家讲学或听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时,请专家或学院的组织者签字,以备毕业时存入个人学籍档案。
博士生满60学时的听专家讲座记录,个人主讲2次或书面报告5篇,考核成绩及格以上者记5学分。
六中期考核
在博士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初,要对其进行一次中期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博士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开题报告、身体状况以及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
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至少五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
考试委员会主席由博士指导教师担任。
本人导师可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
考试委员会的组成须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核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
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口、笔兼试(口试必须事先有提纲),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成绩(取多数委员意见)并写出评语。
中期考核合格者(包括学科综合考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考核不合格者,按《山
东大学研究生学藉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当是一篇完整的、系统的学术论文,应能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
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
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博士生一般至少用二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选题和开题报告)
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二学期末完成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研究课题应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并强调与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如863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该学科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等相结合。
博士生应于第三学期期中考核时提交论文撰写计划,并向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方能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2、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定期检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博士生根据学位论文的实际情况确定论文的进度,以研讨班的形式向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成员系统报告论文进展情况,由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
3、论文学术水平、创造性等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应该是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具体要求参考“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成果要求”。
4、论文预答辩
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5个月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有关教师、导师、论文指导小组成员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在考核博士学位论文满足“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成果要求”的前提下,组织3-5位专业教师组织进行博士论文的预答辩。
5、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导师、指导小组及院、部(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主管
院长、主任,按照《山东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工作细则》认真组织做好学位论文的
审阅和答辩的各项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6、论文发表要求:
在学期间,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须有SCI收录刊物上公开发表(出版、出版清样或国外SCI刊物的录用通知)的学术论文,如果仅有一篇在EI、CSSCI或ISTP收录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则需另有一篇核心期刊(不包括增刊)的文章。
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单位为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在学期间所有发表文章原则上以公开出版或出版清样为准。
八实践环节
各学科可根据学科实际对于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在培养方案中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制定考核办法。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是一门直接服务于计算机网络及网络安全的应用性学科,信息安全的博士生实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实践与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习题、试验课程的安排,适当安排博士生的教学实践。
2 根据博士生所作研究论文的研究方向,一般围绕信息安全教师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研究项目,鼓励自己选择研究课题并行的原则。
相关的科研实践的实验在山东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或者在省科学院的山东省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完成。
3 社会实践的实验主要围绕IT业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及网络安全技术与产品开发。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专业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
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
通信学报通信技术
密码学进展-CHINACRTPT 电子学报
Journal of Cryptology
Advances in Cryptology_EUROCRYPT
Advances in Cryptology_CRYPTO
Advances in Cryptology_AUSCRYPT
Advances in Cryptologu-ASIACRYPT
Public Key Cryptography (PKC)
Workshop on Selected Area in Cryptgraphy(SAC)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
ACM Symposium on Theory of 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of ACM
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
另外全国性学术会刊、教育部直属院校学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一级学术刊物,皆在此范围内。
(二)主要经典著作
1 B. Schneier,Applied Cryptography.
2 A. J.Menezes,Handbook of Applied Cryptography,2000。
3 PKI: A Wiley Tech Brief, John Wiley&Sons, 2000。
附信息安全专业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