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 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
A.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B.第一手统计数据C.第二手统计数据D.非原始的统计数据2. 对()指标的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
A.能源的消耗B.人口的出生C.工厂的产品生产D.生产设备拥有量中级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真题及答案3. 主要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的统计调查方式是()。
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4. 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是()。
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统计报表5. 在各种调查方式中,能从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调查方式是()。
A.普查中级经济师考试历年考题B.抽样调查C.全面调查D.重点调查6. 为了及时了解全国城市零售物价的变动趋势,就可以对全国的35个大中型城市的零售物价的变化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经济师考试模拟试题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统计报表7. 将一组被调查者视作一个抽样单位而不是个体,这种抽样方法是()。
A.分层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整群抽样D.等距抽样8. 我国的农产量抽样调查常使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
A.登记法B.采访法C.报告法D.直接观察法9. ()由于受“有意识的选出若干有代表性单位”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
A.典型调查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题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统计报表10. 我国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的统计常使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
A.报告法B.采访法C.登记法D.直接观察法中级经济师考试教材11. 从使用者角度看,从()中取得的统计数据是第二手统计数据。
A.经济普查B.农产量抽样调查C.《中国社会统计年鉴》D.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统计报表12. 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是()。
A.代表性误差B.登记性误差C.样本不足造成的误差D.无法消除的误差13. 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产生的误差属于()。
中级经济师考试原题A.登记性误差B.代表性误差C.根源性误差D.可以消除的误差二、多项选择题经济师考试中级教材1. 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E.全面统计报表2.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分为()。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连续调查D.不连续调查E.非全面调查3. 下列调查方式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A.普查中级经济师基础考试教材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E.全面统计报表4. 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
A.科学实验B.文献收集C.普查和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E.统计报表5. 普查的特点包括()。
A.经济性中级经济师历年考试真题B.一次性或周期性C.使用范围比较广D.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E.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6. 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的特点。
A.适应面广B.经济性C.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D.时效性强E.周期性7. 关于抽样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有()。
A.抽样调查中不存在代表性误差B.抽样调查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数量特征C.抽样调查适应面广D.抽样调查时效性差E.抽样调查通常从总体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调查8.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经济师考试中级试题A.抽样调查是非全面凋查,因而也无法推断总体数量特征B.统计报表以一定的原始数据为基础C.重点调查是全面调查,使用范围很广D.典型调查的单位不是随机抽取的,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调查结果不能推断总体E.普查主要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9. 搜集第一手统计数据的方法有()。
A.登记法B.直接观察法C.电话访问法D.查阅公开出版物E.网络调查法10. 利用间接来源的统计数据,必须注意()。
A.要评估第二手数据的可用价值中级经济师考试试卷B.对于不完整的历史数据不能进行修改和补充C.注意弥补缺失数据和进行质量检查D.引用统计数据时,一定要注明数据来源E.要注意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避免误用和滥用11. 代表性误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A.抽样没有遵循随机原则B.有意虚报、瞒报C.抄录错误D.样本容量不足E.样本结构与总体存在差异12. 统计数据的登记性误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A.有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B.抄录错误C.样本容量不足D.抽样没有遵循随机原则E.汇总错误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师考试中级题型[答案]:B[解析]: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第一手统计数据,即原始统计数据。
参见教材P172。
2[答案]:D[解析]:对ABC指标的调查属于连续调查。
生产设备拥有量在短期内变化不大,不需要连续登记,通常是隔一段时间登记其某时刻或某一天的数量。
参见教材P172-173。
3[答案]:A[解析]:普查是适合特定目的、特定对象的一种调查方式,主要用于收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参见教材P173。
4[答案]:C[解析]: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式和方法。
参见教材P173。
5中级经济师考试题题库[答案]:B[解析]:抽样调查是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因此可以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参见教材P173。
6[答案]:B[解析]: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参见教材P174。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整群抽样的概念。
参见教材P174。
8[答案]:D[解析]:我国农产量抽样调查常使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直接观察法。
参见教材P175。
9[答案]:A[解析]:典型调查由于受“有意识的选出若干有代表性单位”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
参见教材P175。
10中级经济师考试试题题库[答案]:C[解析]:我国的人口出生和死亡的统计以及流动人口的统计,采用的是登记法。
参见教材P176。
11[答案]:C[解析]:第二手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有公开的出版物、未公开的内部调查等。
参见教材P176。
12[答案]:B[解析]: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差是登记性误差,是可以消除的。
参见教材P177。
13[答案]:B[解析]:代表性误差主要是指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
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产生的误差属于代表性误差。
参见教材P177。
二、多项选择题1经济师考试历年真题[答案]:AE[解析]:选项BCD属于非全面调查。
参见教材P172。
2[答案]:AE[解析]: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参见教材P172。
3[答案]:BCD[解析]:AE属于全面调查。
参见教材P172。
4[答案]:CDE[解析]:实际中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参见教材P173。
5中级经济师考试的教材[答案]:BDE[解析]:本题考查普查的特点。
普查的特点(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
(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
(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4)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参见教材P173。
6[答案]:ABD[解析]:抽样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经济性、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
参见教材P173-174。
7[答案]:BC[解析]:抽样调查中存在代表性误差,选项A说法错误。
抽样调查时效性比较强,选项D说法错误。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如果是从总体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那就是重点调查,不是抽样调查,选项E说法错误。
参见教材P173-174。
8[答案]:BDE[解析]:抽样调查是随机抽样的,可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选项A说法错误。
重点调查是非全面调查,选项C说法错误。
参见教材P173-175。
9中级经济师考试指南[答案]:ABCE[解析]:D属于搜集第二手数据的方法。
参见教材P175-176。
10[答案]:ACDE[解析]:不完整的历史数据,要根据需要和可能设法进行适当的补充。
选项B说法错误。
参见教材P176。
11[答案]:ADE[解析]:代表性误差产生的原因(1)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2)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3)样本容量不足等。
有意虚报、瞒报和抄录错误属于登记性误差。
参见教材P177。
12经济师考试中级试题[答案]:ABE[解析]:选项CD属于代表性误差产生的原因。
参见教材P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