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野外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年级: 2010级姓名:杨林(偶数组)学号: 22262012年5月制目录目录 (1)一、前言 (2)二、实习目的及意义 (2)三、实习时间及地点 (2)(一)实习时间: (2)(二)实习地点: (2)I.实习区域 (2)II.实习路线 (3)III.地域概况 (3)四、实习工具及设备 (4)五、实习内容及过程 (4)(一)实习内容 (4)常见植物类型、群落识辨 (4)普通样地调查的实践操作 (5)(二)实习过程 (5)植物识辨记录 (5)样地调查方法 (7)六、业外实习数据 (8)七、业内数据分析 (9)八、实习评价总结 (11)九、附录 (13)附录一缙云山野外实习植物名录(按科属分类) (13)附录二各类原始记录表格 (17)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2012年5月19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0级师范二班在吕瑜良副教授的指导下在缙云山为期一天的植物学实习。

在实习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常见野生植物的识辨、植物标本的制作、植物群落样地的实践操作等知识,更是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达到增强集体协作能力的效果。

二、实习目的及意义野外实习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野外实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植物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正确认识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认识重庆市缙云山典型生态环境类型生长,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

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了解植物地理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熟悉植物地理学在森林工作的基本方法。

培养在实际环境中处理事情的能力。

一方面,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可以独立自主的进行思考,力求取得一定的认识和见解;另一方面,与同学共同协作,合理分工,高效率完成任务,主动交流,达成共识,增进感情。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一)实习时间:2012年5月19日8时至16时(二)实习地点:国家4A级景区缙云山I.实习区域缙云山针叶林带(约海拔500m以下)、针阔混交林带(约海拔500m-650m)、阔叶林带(约海拔650m以上)的东南面坡。

II.实习路线山区实习路线选择应遵循垂直于等高线的原则,使选定路线从山下到山上,能经过不同海拔高度的各种植被,能突显出植被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为宜。

本次实习路线:缙云山山麓金刚碑起,沿竹林云海盘山小道,到竹林云海入口处转缙云大路向下行至斩龙垭处取样实习。

(如图)III.地域概况(1)植物资源:缙云山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保存良好,特征典型,植物种类繁多,许多植物起源古老,如:香果树、钟萼木、八角莲等。

该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顷,生长着1700多种亚热带植物。

其中维管束植物有202科,870属,1701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蕨类植物38科,74属,149种,4变种;裸子植物7科25属,37种,5变种,4栽培变种;被子植物157科,771属,1357种,115变种,10亚种,20变型。

据调查,位于缙云山的重庆植物园内有高等植物246科,992属,1966种,其中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植物50余种,如:银杏、鹅掌楸、桫椤等。

以缙云山植物为模式标本命名的植物有38种,如缙云槭、缙云四照花、缙云猴欢喜等,还有胸径达136公分的古红豆杉,胸径100公分的古桂花、马尾松等。

缙云山的植物区系丰富,成分复杂,全山共有6个植被类型、32个群系、54个群丛。

缙云山黛湖水域现已鉴定的藻类植物有19属105种,其中有两个新种是《中国淡水藻类》尚未列入的,黛湖水域藻类植物为我国已有文献记载的淡水藻类植物的70%以上。

(2)动物资源:缙云山良好的森林植被,也是野生动物栖息的良好环境,因而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在五十年代,曾有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出没,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加,到六十年代初期,虎豹等大型动物基本绝迹。

缙云山的野生动物资源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至今(1999年)仍没有进行过详尽的清查,只是对节肢动物门和脊椎动物亚门的陆生脊椎动物进行过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缙云山节肢动物门共有2纲,20目,147科,1264种。

其中昆虫纲有17目,119科,1071种,蛛形纲共3目,28科,193种。

缙云山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共4纲,2l目,51科(另有2个亚科),189种。

其中两栖纲的1目,3科,8种;爬行纲2目,6科,21种;鸟纲的12目,30科(另有2个亚科),134种;哺乳纲的6目.12科,26种。

(3)气候资源:缙云山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极端最高温36.2℃,极端最低温-4.6℃,>10℃年积温为4272.4℃;相对湿度年平均87%,水汽压年平均14.9毫巴;年平均降水量1611.8毫米,最高年降水量1783.8毫米,冬半年(十至三月)降水量368.0毫米,占全年的22.8%,夏半年(四至九月)降水量1243.8毫米,占全年的77.2%;年平均蒸发量777.1毫米,月平均蒸发量64.7毫米,七、八两月蒸发量共255.4毫米,占全年的32.8%;雾日数年平均89.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1293小时。

缙云山林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八月)24.5℃,最低月平均气温(二月)3.7℃,月均温年较差20.8℃;林外空旷地最高月均气温25.8℃,最低月平均气温3.3℃,月均温年较差22.5℃,比林内年较差高1.7℃,最热月均温林外比林内高1.3℃,最冷月均温林外比林内低0.4℃。

(4)地貌资源: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川西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

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西~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西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西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

峡谷两侧山高岩陡,峭拔幽深,形势险要,其雄奇瑰丽之势,犹如长江三峡的缩影,故素有“嘉陵江小三峡”之称。

褶皱带在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的四川运动形成。

地层有三迭纪、侏罗纪和第四纪地层,而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

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

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西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

四、实习工具及设备实习指导手册,数据记录表,野外专用皮尺,普通皮尺,围尺、钢卷尺,测高器,指北针、花杆,粉笔,经纬仪,测绳,剪刀,植物标本夹等。

五、实习内容及过程(一)实习内容常见植物类型、群落识辨按照实习线路调查的为刚要;了解研究区域内植物群落类型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了解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认识海拔高度、坡向坡位等自然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群落结构与更新演替的影响,初步认识不同森林群落的总体特征。

初步了解和识辨沿途的植物植株,并作详细记录和标本采集。

普通样地调查的实践操作按导师指定群落类型进行样地模拟考察实践。

记载该类型所处的植被带;测定样地的海拔、坡向、坡度和坡位;按普通样地调查方式进行林木调查,依次测定每一株树木的名称、胸径、树高等,并按照乔木、灌木、草本分类记载调查记录表。

(二)实习过程植物识辨记录(按实习线路记载,有删减)红叶石楠:别名:火焰红,千年红。

科属:蔷薇科石楠属。

类别:常绿小乔木。

女贞:女贞是木犀科女贞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称女桢、女贞实、桢木、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蜡树、将军树等。

栾树:别名灯笼草,摇钱树,国庆花,落叶乔木。

接骨草:多年生高大草本或亚灌木,双子叶植物纲,三白草科。

三叶草:又名车轴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有2种类型,即白花三叶草和红花三叶草。

红花酢浆草:别名花花草、三叶草、夜合梅、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

等酢浆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构树:桑科(Moraceae)构树属落叶乔木。

又名谷浆树,古名楮,树皮为造纸原料。

榕树:也叫孟加拉榕树或印度榕树,为桑科榕属常绿阔叶乔木。

喜欢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环境。

樟树:樟树是樟科常绿乔木。

叶互生,卵形,上面光亮,下面稍灰白色,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

梧桐:学名悬铃木、别名青桐、桐麻、属于梧桐科。

黄葛树:别名黄桷树、大叶榕树,桑科榕属落叶大乔木。

雪松:属松科,雪松属。

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

叶针形,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

青蒿:别名:蒿、草蒿、方溃、(犭凡)蒿、臭蒿、香蒿、三庚草、蒿子、草青蒿、草蒿子、细叶蒿、香青蒿、苦蒿、臭青蒿、香丝草、酒饼草。

科属:菊科。

艾蒿:艾蒿,又名家艾、艾,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

空心莲子草:苋科莲子草属一种,水生或湿生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草珊瑚:多年生常绿草本或亚灌木,株高50-120厘米,茎直立,绿色,无毛,节膨大,节间有纵行较明显的脊和沟。

单叶对生,具柄;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

紫叶:紫叶,灌木植物,高达2-3米,叶子呈圆形或心形,色彩斑斓,分布于印度和西南亚地区。

青桐:又名梧桐、桐麻,落叶乔木,原生于中国,可高达12m,叶为掌状,3~7裂,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果实成熟时分裂。

花椒树:花椒树是无患子目(Sapindales)、芸香科(Rutaceae)、芸香亚科(Rutoideae Engl.)、花椒属(Zanthoxylum L.) 植物。

观音莲:又称黑叶芋、黑叶观音莲,龟甲观音莲,为天南星科海芋属观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具肉质块茎,并容易分蘖形成丛生植物,叶为箭形盾状,花为佛焰花序,从茎端抽生,喜温湿润、半阴的生长环境。

:葎草:又称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多年生茎蔓草本植物。

杠板归:杠板归,为蓼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

茎叶供药用,有清热止咳、散瘀解毒、止痛的功效;也可煎水作农药,对防治蔬菜害虫效果良好。

芒萁:又名铁狼萁,水龙骨目里白科芒萁属真蕨类植物的1种,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朝鲜南部及日本,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有药用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