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摘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不良信贷资产高、风险隐患大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危及了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潜在风险很大,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

因此,研究分析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策略选择,不仅对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贷风险及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然后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深入研究了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及信贷风险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信贷风险管理程序的优化、先进管理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客户信用评级和授信方案的评审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就中国建设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文以期在对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策略个体研究的基础上,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借鉴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关键词:中国建设银行信贷资产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1.1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绪论1.1.1课题的背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不良信贷资产偏高,信贷风险隐患大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截至2005年末,中国建设银行公布的不良贷款率为3.84%,而国际上运作较好的商业银行不良率一般为1%--2%,有的甚至在1%以内,如德国商业银行,2002年末不良率仅为o.35%,1998年美联银行不良率为o.62%。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普遍不良率高,信贷资产质量较差。

因此,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

信贷风险是中国建设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经营风险之一。

中国建设银行作为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国民经济安全。

中国建设银行规模庞大,一旦发生支付危机,将导致连锁性信用恐慌,造成金融动荡,影响社会稳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

同时,中国建设银行已于2005年10月在香港上市,上市后将面l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尤其是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击。

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设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信贷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1.1.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中国建设银行的信贷资产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近年建设银行呈现出贷款总额持续增长、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的趋势,表明该行信贷业务正较好发展,资产质量不断优化。

同时,与工、农、中其他三大行相比,建设银行的不良率也是最低的。

但实际上,在建设银行内部不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信贷风险,其隐藏的风险也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不良信贷资产的快速降低,并非完全建立在改善银行运作机制和银行治理结构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扩大贷款总量这个分母稀释,或者是通过技术上的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账面上的不良信贷资产数额;二是建设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贷款历史相对较短,且是一家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的特色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的比重大,从账面上反映比流动资金贷款质量要好,通过1999年不良资产剥离,1995年以前产生的中长期项目贷款基本上剥离到了资产管理公司;三是建设银行贷款投向相对集中:四是贷款大量投向重复建设项目等。

因此,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仍是建设银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后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尤其是国际上先进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击。

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建设银行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信贷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建设银行要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框架,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从而达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研究分析中国建设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选择不仅对建设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信贷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金融理论,包括:马克威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布莱克和舒尔茨建立的期权定价理论、斯蒂格利茨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顺应20世纪7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而提出的var风险价值理论【ij。

基于这些理论,国外研究者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建立了诸多风险模型,并对金融风险进行量化和测评。

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2)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主要代表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l】.3)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

如果发生通货膨胀,信贷资产按合约变现后的购买力会降低,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会低于其账面价值,而给银行带来损失。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7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未能按照与银行签订的合同条款履行或约定行事,而对银行信贷资产的收益造成损失的风险1221。

授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

授信要求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这些判断并不总是正确的,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下降。

因此,银行面l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授信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

信用风险存在于依靠合约对方、签发人或借款人的行为才能完成的所有活动中。

只要银行通过实际或默许的契约协议,将其资金借出、承诺借出或以其他形式放出,不论是属于银行表内业务还是表外业务,都可能产生信用风险。

如果大规模贷款集中在单个借款人或一组相关借款人、在特定的行业、经济部门或地区,以及持有对同样的经济因素(如高杠杆交易)十分敏感的同类贷款时,信用风险由于过于集中而有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如果控制不当,对有关借款人的信用水平的审查缺乏客观性,关联贷款会招致更大的损失。

2.2.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控制缺失、诈骗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信贷资产的损失。

操作风险直接与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有关,一旦发生,可能引起的损失非常巨大。

2.2.4合规性风险合规性风险是指银行在授信活动过程中由于违反或没有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而对信贷资产带来损失。

合规性风险还会产生于如下情况;有关银行授信活动的法律或法规出现歧异、或未经测试、或涉及授信活动的多部法律、法规的相互不一致。

合规性风险会使银行被判罚款、民事罚金,赔偿损失以及授信合约失效的结果。

2.3信贷风险的特征正确认识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对于建立和完善风险机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s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减少损失,增加收益,有着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2.3.1信贷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信贷风险管理具有普遍性和客观存在性,它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信贷风险是信贷活动衍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

信贷风险不可能被消灭,只能被控制、降低和化解。

社会经济活动只要存在信贷这一范畴,信贷风险就必然存在。

2.3.2信贷风险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由于在市场竞争中,经济活动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比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决策失误、经营不善、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政局不稳、社会不安定等,都有可能给经济活动带来风险损失,所以这些风险往往是以偶然的时间、地点、形式出现,使人难以琢磨,难以准确判断。

从而造成信贷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嘲。

2.3.3信贷风险的可控制性信贷风险是信贷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但这种不确定性是一种可测度的、可识别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虽然表现为非重复事件与人们对未来拥有的不完全信息,但对于信贷风险而言,人们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信贷风险做科学的识别和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分散和转移,对风险损失进行控制和补偿。

2.3.4信贷风险的可交易性信贷风险的可交易性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来规避信贷风险。

如贷款合约中的担保、抵押等。

2.3.5信贷风险的危害性信贷风险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银行贷款如果发生不良,致使信贷资金周转受阻,经营性风险加剧,甚至发生经济损失,从而削弱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9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组织或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的决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风险的识别和评价、风险管理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以及对风险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效果的评价。

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对导致银行贷款风险的诸多因素及其发生的频率与其可能形成损失的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控制、疏导和防范的信贷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以最小的耗费达到分散、降低和转移风险,保障银行贷款的安全性[241。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风险。

信贷风险是信贷活动衍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

社会经济活动只要存在信贷这一范畴,信贷风险就必然存在。

因此,银行在资金营运中,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就尤为重要。

2.4.1 信贷风险管理直接影响银行的存亡在我国现行金融体系下,信贷资产在银行整个资产业务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信贷风险无疑成为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对整个银行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旦银行信贷资产出现问题,大量的不良贷款不仅会导致银行自身的经营困境,而且会对银行的声誉造成很大的冲击,发生挤兑风潮。

在我国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在资本市场上声名狼藉的“德隆系”、“农凯系”、“飞天系”等企业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2.4.2信贷风险管理关系社会的稳定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

对贷款处理的失当,常常是导致银行经营不善的主要原因。

诸如泰国、韩国、日本的金融危机,起因之一是银行巨额的不良信贷资产,导致银行信誉的下降,令银行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倒闭。

商业银行的经营不善,不仅对银行本身不利,同时又严重的打击银行所在本土的社会经济,对海外的社会经济亦会有不良的影响。

尤其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巨大,一旦发生危机带来的危害将会成为巨灾,其破产倒闭将使支付体系瘫痪,造成社会信用恐慌与崩溃,多个层面的经济活动难以为继,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lo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造成金融动荡,使多年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成果付诸东流。

相关主题